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文化性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文化性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文化性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空间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设计者要有意识地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运用在空间设计上,强调功能上的合理、便捷,视觉上的清新、愉悦以及心理上的安全舒适。同时,在设计中要力求与地方文化相结合,适应当地社会习俗,促进邻里交往,创造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体现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

1.室内空间设计更注重人性化需求。室内空间设计体现人对环境的要求分为生理环境要求和心理环境要求,生理环境要求除了对物理环境,如居室空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的质量标准的硬性要求之外,更加注重个性发展需求,突出性别分室、年龄分室等个性化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对心理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感、健康感、自主性、私密性、灵活性成为综合考虑的要素,方便度、舒适度是考核室内空间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室内空间的功能划分中,首先,通过内外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确保室内空间质量;其次,通过对居室空间的组合变化,可创造出新的空间形态,获得良好的空间品性,实现更多的人性化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倾向于注重室内空间的组织艺术,利用对空间秩序、形态、构图进行合理组织的艺术手段,合理安排流线,把握各空间内部尺度以及大空间小空间的综合运用,从而获得层次丰富、清晰完整的空间形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与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增加,便捷的现代化服务使得办公生活娱乐都可以让人做到足不出户,封闭的空间会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压力无法得到释放。为此,对室内空间“透明性”的需求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传统设计方式下的“通透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含义。以“透明”手法可以营造开敞、通透、流动的室内空间,不仅能够增大空间划分的自由度,也能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室内外空间的交融渗透性,打破空间局限,从而有利于人们缓解压力,实现空间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最终目的。

2.室外空间设计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邻里的相互交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繁华热闹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不少的困扰,快节奏的和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大大减少了人们共同娱乐的时间。室外空间是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性空间,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开放性场所,也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日渐增大,不仅促进了国人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同时也逐步提升了人们对社区室外环境宜居、开放性的要求,室外空间设计开始日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邻里的相互交往。不同的使用人群对室外空间的属性要求也不尽相同,人性化的室外空间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人置身其中能有愉悦的心理感受,在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的室外空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行为,得以展示自身价值,与人分享同乐,获得安全、自由、轻松的心理体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室外空间设计,要从构成室外空间的各要素、空间表现特征及空间美学意义的诸层面入手,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及有机结合,使得室外空间的布局与利用更加合理,由传统室外空间设计中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步向营造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此达到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方便、舒适的优美环境。当代室外空间设计,力求表达人类更多的内在精神需求,从而体现对大众公共生活需求的人文关怀。

3.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融合。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在住宅大量刚性需求的背景下,其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结合,住宅内容也就被以适应工业化大量性生产的标准、指标来加以描述和规定,而不是与每个居住者相结合的复杂需求。由此,空间成了客观的实在,建筑成了功能逻辑的装置,居住者和住宅分离、对立,居住空间成为功能完备的封闭容器,人为造成了室内外空间的完全分离。而建筑和环境空间的隔断会诱发甚至激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们一边抱怨孤独、寂寞,邻里关系冷淡;一边却又不愿走出家门,宁可在封闭的住宅内享受便利的物质生活,任由被严格的功能划分隔离开的过道、楼梯间、院落等公共空间成为无人关注、可有可无以致被人为浪费的消极空间。近年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室内外空间设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室内空间的立体化、复合化及系统化,使得室内外空间设计的联系日益增加,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设计的界限日益模糊,二者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也越来越多。在城市可开发用地越来越紧缺,地块容积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室内外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必将更为紧密,在设计中注重其过渡与融合,更有利于在有限的土地上尽最大可能为居民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伴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往的生活需求和方式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除了从功能化、人性化、科学化和技术化四个基本方向把握空间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之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对现代空间设计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阶段客观现实的要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能逐步改变,而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需要面对的突出矛盾。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同时亦反对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失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动力。科学地把握二者相互关系,在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中,更注重环保、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绿色化学体系”、“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等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环保与可持续设计风格是大众的客观需求。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品质的新认识,对居住空间的理解不断变化着、提高着,人们向往自然,希望更多使用自然材料,希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人们已不会将更多的钱投入高档材料的盲目堆砌上,而更为关注居住环境本身的绿化指数、空间结构、采光状况、通风状况、环保程度等实质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大众的广泛接受和深入理解,人们对居住舒适性和持久的健康卫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主体与客体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使环境质量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融入环保与可持续理念的空间设计风格日益成为大众的客观需求,良好的空间设计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空间,步入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喧嚣、静谧安宁的生存状态。希望生活回归自然的现实需求决定着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为此,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也在兴起,在空间设计中注重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更多地强调利用自然色彩,同时结合采用许多民间艺术风格,运用多种设计手法来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经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建设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在基本满足吃穿住用行的物质需要之后,人们会更注重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需求。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中,如果只一味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在提高了生活质量的同时,又会感到失去了传统与过去。为此,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需要既讲现代又讲传统。文化性的表述是室内外空间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由此决定的空间艺术效果与内在表现方式,可极大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升需求。好的空间环境可以成为沟通现代与历史的桥梁,同时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感知和追忆。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风格,清晰地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体系,其文化意识,在建筑空间之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无论是空间的表现形式,还是空间的节点造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深智慧及独特的空间观念。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设计理念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怎样在时尚、风靡、前卫的设计大潮中找到自我的空间设计方向,如何实现本土设计意识与外来设计理念的融合,是值得好好思索的问题。无论如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这是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核心。另外,室内外空间设计也要尽量避免设计手法的雷同,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多注重地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建筑属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才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性关怀的空间设计。

综上所述,室内外空间设计所表达传递的是自然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综合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产物。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面临巨大的社会变革,室内外空间设计也必须在观念与手法等各方面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富有人性化及文化内涵、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室内外空间设计,才是设计服务于优化人居环境目的的真正回归。(本文作者:杨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