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

心理学家R•索默曾提出“个人空间”的概念,是说个人无论是与陌生人、熟人,还是群体成员之间交往时,喜欢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过分的热情或者冷漠都会让人感到不适[1]。个人空间的存在表明人们本能的保护自己免受外界过多的刺激,防止过度的应激反应,防范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同时自发弥补私密性的不足。个人空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人格、年龄、性别、环境等。正是由于高校校园环境可以影响学生个人空间的变化,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校园的环境设计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校园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承载梦想、放飞思想的地方,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在校园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影响学生们的一生。校园中以交往为主要功能的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师生们多样化的需求,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交往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更健康茁壮的成长,校园的外部公共空间应实现功能复合化,除了具有健身、交流功能的空间外,还须兼有为师生提供静思、独处、放飞思想、使个人私密性得到保护的私密空间的存在。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从建筑师的角度将外部空间定义为建筑的一部分,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设计的重点在地面和墙壁[2]。在此,笔者探讨的校园外部私密空间,与该书定义外部空间的观点相同,是校园建筑外部空间的组成空间之一。

1校园外部私密空间构成

校园外部私密空间由底界面与边界围合物组成,二者在构成空间的关系上是相反的,即边界围合物越弱,它作为创造空间的依据性就越不明确,而底界面将会更突出、更清晰[3]。

1.1底界面构成

底界面作为空间构成物的载体,是人类能够在地面上进行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空间设计活动的基础,因此,一切限定空间的活动都需要结合底界面。凹陷、凸起、架空是构成底界面的限定形式,私密空间的私密程度因限定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4]。

1.2边界围合构成

私密空间的边界围合结构是设计的另一重点,它可以是实体的墙体、栅栏、绿篱等,也可以是具有空间暗示作用的边界记号,具有较强的空间限定性、遮挡性,是营造私密空间的利器。

2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

2.1底界面设计

底界面的设计有多种手法,但大体上可分为竖向上的和平面上的设计手法。

2.1.1竖向上的设计私密空间在竖向设计上主要是采用变换高差的手法(主要有地形的凸起和凹陷)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这个高度变化的程度,根据设计的需要而有所区别,它既可以是没有缓冲效果的变化(如楼梯、梯田),亦可以是具有明显缓冲作用的变化(比如连绵起伏的草坡)。

(1)地形凸起:将地面抬高一定的高度,可以创造出具有特殊感受的空间。比如,将一块区域抬高70~100cm,对坐在上面的人,尤其是儿童来说,就会明显感觉到该区域与环境的分离感;当抬高到超过成人的视线1.5m时,这个区域会给人带来强烈的隔离感与私密感[3]。在校园中通过抬高地面的方式创造私密空间,可以给师生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但是要综合考虑场地地形以及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因地制宜,不可盲目地为达到设计效果,而不顾土方平衡,最后导致经济预算过高的后果。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旁有1座小山坡,由于自身地形高于相邻地块,加上天然植物具有一定的遮挡效果,将其设计为校园中1处外部私密空间,无疑会受到师生们的喜爱。校园规划者对这座小山坡进行规划设计,在坡顶开阔处进行空间设计,对空间原有植物并未做太多处理,尽量保持其自然形态,只在局部采用兼具艺术性的种植设计。经过设计后的小山坡,是校园中被学生喜爱的空间之一,学生在此空间中不但可以安心看书、与人交谈,还可以眺望远处校园风景,开阔视野、舒畅心情。

(2)地形凹陷:地形凹陷同凸起一样,均能创造特殊感受的空间。区域降低的高度给人带来的感受,主要围绕在与环境的联系感和隔离感上。比如,将区域地面降低30~50cm,与环境的联系感较强烈,而将区域降低的高度超过1.5m时,与环境的隔离感则占据主要地位[3]。通过将地形降低或者下沉的处理手法被广泛应用在校园、公园、街头绿地等公共空间中,作为喷泉广场、集散广场、私密空间等场所而存在。

2.1.2平面上的设计这里所说的平面上的设计是指所处空间没有高差上的变化,主要通过地面铺装等形式创造丰富、具有趣味性的底界面设计。

2.1.3铺装地面作为校园外部私密空间组成的二要素之一,铺装精美、满足功能需求的底界面,往往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在现实的校园环境中,地面铺装可以通过不同材质、不同铺装造型以及不同的铺装尺度来营造不同的私密空间感受。在材质上,底界面铺装是采用木材还是石材,取决于设计师想营造的空间效果。比如,踩在用木质铺装的地面上,相对于石材来说会比较柔软,而地面若采用鹅卵石铺装,则可以拼成有趣的图案,同时踩在上面还有按摩的功效。在造型上,可以通过细部的符号、文字、图案等表达空间的个性或者特色。比如可以在私密空间的底界面上通过铺装材料拼接出可以传达校园文化的符号、图案等,增加空间的趣味性与识别性。在尺度上,可以通过不同的铺装尺度给师生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比如采用尺寸较大的铺装材料,会有开阔、大气之感,而采用尺度较小的铺装材料密集铺装,会给人以亲切、小巧之感。总之,设计师可以在私密空间的底界面铺装上通过多种方式与手法来营造符合设计主题的空间供师生使用。

2.2边界围合设计

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墙体和植物设计。

2.2.1墙体设计将墙体作为限定空间的做法,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比如我国传统民居中的院落,至今还有留存,其手法有些还被应用于现代的空间设计当中。墙体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具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木质的,也可以是混凝土结构的;可以是镂空的,亦可以是实体的。在校园外部私密空间设计中,可以对墙体的材质、高度等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并合理运用,进而界定、创造出丰富的私密空间。

2.2.2植物设计植物在空间环境中,除了可供人们观赏、改善环境、保持水体、调节空间小气候等作用外,还可以限定空间,作为空间边界围合物来使用。比如可以运用修剪整齐的绿篱、矮灌木等植物代替墙体来创造空间,这种手法在欧洲的许多院校中比较常见;可以采用不同疏密程度、不同树形或者不同高度的植物来营造需要的空间效果;可以在空间的边界采用孤植、群植等不同种植方式种植植物,具有空间限定、暗示空间范围不同的作用。植物设计除了应讲究艺术性、经济性、安全性外,还要注意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3结语

在外部公共空间中,高校师生是相对需要私密性的适用人群之一,他们也希望校园外部公共空间中有地形的起伏变化,这样的空间无疑是有趣的,并且地形的起伏变化必然会带来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空间中的植物若再结合地形高低错落的种植,无疑会更好地满足师生对校园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如果起伏的地形变化并不能用在指定的校园规划设计中,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场地,也可以通过对地面铺装以及植物、墙体等边界围合物进行有意思的设计,来满足师生对校园外部私密空间的需求。

作者:李重 李昊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