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遗展示空间设计中园林艺术的介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国园林以其特有的文化积淀体现传统的文人精神和审美理想,园林中各个艺术门类的通融辉映,传承并发扬了当地的本土文化。以园林艺术为载体的展陈形式可以精准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的文化内涵,二者在空间的真实性、综合性和艺术性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园林传统的框景、借景和留白手法表达了空间的界定、层次和意境。非遗展示空间设计从园林艺术中汲取营养,建构与非遗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空间环境,令观者从园到境,达到物境、情境、意境相统一的和谐境界。
关键词:园林艺术;非遗展示设计;文化内涵;空间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画意式山水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园林造园欲表达的意境和艺术效果,黑格尔亦曾写道园林是“替精神创造的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1]。中国有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分别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其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和审美理想的为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在中国园林中独领风骚,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诸如此类的园林展示形式,古为今用,可以精准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心灵滋养。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荟萃了文学、哲学、绘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以及园艺工事等艺术门类,构成元素传统而繁杂,组成浓郁而又精致的园林美学殿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内容多为书画墨宝、女工刺绣、剪纸布贴、文木文石、木雕砖雕、宋锦缂丝、青铜石器、农耕文化、花卉盆景等,展品带有浓郁的乡土民俗文化气息,体现浓厚的传统地域文化魅力和底蕴。柳宗悦曾说:“工艺之美,即传统之美。只有恪守传统,才能把握工艺的发展方向。如果能见到在全部传统中积累的美,能够带来令人惊奇的喜悦。”[2]园林艺术语言介入的展陈空间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就园林艺术美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共通性做几点分析:
一、园林艺术的画境布局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真实性
园林空间中随处可见的各类细木家具、木雕砖雕、玉器玉雕、核雕、宋锦缂丝等,都充分体现了与园林高度相契合的浓郁文人气息,而非遗展示活动通过实物性展品来构成展示的主要内容。展品本身带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需要营造一种与非遗展品相契合的文化空间氛围,整体的展示空间营造比抽象的概念或者单纯的图形符号更有说服力,园林艺术之美正是贵在经过预先精巧设计和组合搭配形成的整体美感。可以说,园林本身就属于非遗范畴,采用园林艺术的概念设计非遗展示空间,兼具艺术观赏性和划分空间的实用效果,这种展示氛围的营造,充分体现展示的内容和主题,符合普遍的文人意趣和审美追求。
二、园林建筑的匠心巧思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综合性
园林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之外,要与周围的景色协调统一,形成内、外、动、静的观赏组合。园林的建筑大多采用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屋顶的重量由椽子、檩、脊瓜柱、梁、柱一直传导到地面基础部分[3]。在这种结构中,建筑的墙体可以被完全释放出来。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4]行走在苏州园林,不难发现,园林的亭廊楼阁中,可以全墙,可以半墙,甚至可以完全无墙,给了园林建筑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通过门窗墙体的灵活配置,整体建筑显得轻盈流畅。从庭院中看,建筑物与周边的山水草木交相呼应,或掩映含蓄,或借景透景,无论是从庭院中看,还是从建筑内部看,视野都十分开阔通透,空间序列富有灵动的变化,使游者由静观的欣赏,渐趋动观的游览[5]。而非遗展示空间一般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园林建筑开放式的木结构空间给予展示空间的摄影、幻灯、录像、电影、现场演示、照明展示等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人们可以通过在空间位置中的挪动,使观看实现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远及近地游离于非遗展示空间中,通过角度和位置的变化,以及身临其境的体验,使观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可以全方位地深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三、园林空间的美学意趣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艺术性
如果说真实性和综合性是非遗展示空间设计的基础,那么,艺术性则是非遗展示氛围效应的基本保证。古典园林中的框景、借景、引景、泄景和留白等艺术手法,萃聚了东方审美的精华,通过界定的美学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维度,使二维和三维等不同维度的空间进行转换,彰显空间的韵味。
(一)框景•空间的界定
园林中处处弥漫着画意诗情,如同写意山水画般的意境,作为空间范围与界定的白墙,形成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载体,似一张尺幅巨大的宣纸,映衬着湖石、树木、竹丛、花卉、藤蔓、假山等,穿过门窗,视线所及之处均被定格,构成一幅具有层次感的画面。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在实际展陈空间中,展示功能的多元性,展示范畴的丰富性,展示性质的差异性,展示场所的特殊性以及展示结构方式的灵活性,决定了展示空间绝不是一个单一的空间形式。而在非遗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展示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展示风格趋向东方审美,最忌讳的就是一览无余,而园林的这种空间界定美学,隔断幽深,穿插曲折,空间似隔非隔,展品若隐若现,增强了整个展示空间的联系,富有空间变化,使所有展品能够串联起来,宛如一幅山水长卷。
(二)借景•空间的层次
园林设计中常常把墙外或远处的著名景观“借入”或“引入”园中,为我所用,为我所赏。园林设计者深谙借景之法,在园内分隔出若干院落和精致组团,通过洞门、漏窗、曲廊、屏风、假山、楼阁等形式相互借景,起到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作用,使不同空间的景致相互渗透、相互呼应,增加空间的层次感。陈列是一种以视觉感知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陈列空间中适当的运用借景方式,可以丰富空间层次,实现功能空间的多元化。匠心园中心大观园展示区的设计,通过建立对展品、环境、空间等的全面展示,更好地完善展品的形象功能,呈现良好的展示氛围。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种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借景”,通过自然景观、装置艺术、展示设计、公共休闲的时空交融,使传统的展示设计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特征。从小的方面来讲,艺术地运用对比手法处理陈列设计中各元素的形与量、面积与位置、主体与背景、材质肌理、色彩、光影等对比组合关系,使之产生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感。非遗陈列空间的布局处理,实际上是对视觉要素具体位置的经营,以体现恰当的对比关系。
(三)留白•空间的意境
留白手法在园林中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让观赏者产生一种心理的代入感,从而理解园主或恬淡而居,或隐而不仕,或参禅悟道的那一份初心。游赏于园林之中,极少见雕梁画栋及金粉银饰,粉墙、黛瓦、栗色的木构架、灰色的窗框等等呈现的是一种素雅之美。园林中留白体现的形式美,着重园林整体的张弛有度,疏密节奏,宛若天成。这种精心铺陈的空白,是整个空间画作的节奏感所在,让静态的空间充满了自由的活力,黑白灰的基调衬托出满园的风光无限和四时色彩。在现代陈列艺术中,借鉴传统的“留白”手法,将视觉要素进行提炼化、概括化处理,能够烘托展品要素,展品部分即“实景”,空白部分即“虚景”,以虚景衬实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使得整个展示空间富有动感和气势,显得饱满而有张力。
四、结语
古典的园林艺术,荟萃了文学、哲学、绘画、雕刻、建筑以及园艺工事等门类,对山水环境、空间关系、生命超越的崇尚,构成中国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精核。可以说,园林的美学思想是深具空间意识的,注重空间的审美关系。这一点和展示设计不谋而合,展示即空间的艺术,以非遗为主题的展示设计因其展示内容的特殊性,园林艺术成为最适合的表现媒介之一,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准地传递展示内容的真实性,颇具匠心的空间设计给予展示方式更多的可能性,富有韵味的美学意趣提升展示品位的高度。通过精心谋划的空间布局和悉心营造的空间意境,使静态的展示空间富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加强观者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和感同身受的情怀,产生一种心理的代入感,从而理解策展人设计的初心,达到物境、情境、意境相统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曹林娣.园庭信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贺宇晨.行走苏州园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5]陈从周.陈从周讲园林[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6]郑林风.现代博览展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7]柳宗悦.民艺四十年[M].石建中,张鲁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贺诚 卢奕洁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