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应用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应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应用研究

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各地的地域特色。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于公共环境空间设计,是时展的趋势,也是创新设计与继承传统的内在需要。该文以沈阳地区为例,研究公共环境空间设计中创新应用地域文化元素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应用研究

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尽管学者对地域文化的定义各执一词,但大多倾向于“地域文化专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研究者主要探讨如何应用地域文化元素,对于地域文化元素的概念缺乏深入的探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普遍认同的概念。文章所界定的地域文化元素,特指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地理和气候等要素。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浪潮中,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城市,也是东北重镇,地位、作用非常突出。将沈阳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创新,并应用于公共环境空间设计中,不仅能满足现代人对公共环境的需求,而且能彰显地方精神、发展地方特色,对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准确定位,择优而用

沈阳地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关东文化精神渊源,属于中华文化中的亚文化类型,既有优秀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沈阳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既有关东文化的朴实特征,又有多民族融合、混居的复合形态。追溯历史,辽宁地区处在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黑土地上,古时候游牧射猎民族较多,居民大多具有热情豪爽、淳朴敦厚的性格特征。明末,女真人也崛起于这一地区,沈阳更是清朝的发祥地,诸多文化交融于此。“土坯房、万字炕、棉袍子、雪爬犁、靰鞡鞋等,与东北的自然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人转和大秧歌是东北淳朴的民俗娱乐活动,萨满教的跳神、祭天神竿、坐帐新娘等是这里土著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经过历史洗礼,国外传来的锔碗匠、大鼓书、洋片等也成为东北文化融合到民族当中。”①设计师在公共环境空间设计中融入沈阳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应当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对辽宁地域文化元素进行甄别,选择其中的积极因素,在扬弃中借鉴、使用,如,万字炕、雪爬犁、大秧歌可作为符号元素融入公共环境空间设计。

二、显于外形,直观明了

地域文化在公共环境空间设计中最直观的应用即直接引用外形,其特点是直观地展现某一地域的文化特点。融入关东地域文化元素,最具特色的是对舞秧歌形象的直接使用。沈阳市大东区的一组群雕《秧歌神韵》(图1),即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红”作为主色调,以群体姿态将舞秧歌的形象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烘托出了喜庆氛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直接应用能给设计师很多启示。又如,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特色已经融入辽宁地域文化。设计师将这些工业元素融入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对于记录老工业基地的辉煌,激发人们重振老工业基地的热情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铁西老工业基地景观就充分运用了工业元素,很好地展现了工业文化,图2是体现工业特色的钢铁雕塑。在直接利用辽宁地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设计师应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在赋予公共环境空间文化基因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三、融入内涵,意蕴深远与大气、直观的外形显现不同,在公共环境空间设计中融入体现地域文化元素的内涵更加意蕴深远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清昭陵、福陵也在沈阳。沈阳具有古韵古味的城市气质,与北京的皇城古韵一脉相承。设计师在一些公共环境空间中设计一些复古的建筑,运用一些复古的符号,不但不显突兀,反而与城市性格相得益彰。2004年,沈阳“一宫两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沈阳在故宫周边也建设了一些复古建筑和复古设施,但还不够完善,还应加大开发力度,使周边古韵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甚至可以突破“大”与“小”的限制,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部分,以展现地域文化的丰厚底蕴;也可以融入其他标志性、符号性景观主体,这样既能增加美感,又能体现出沈阳地域文化风格。

四、适于环境,选材得当

辽宁地区全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近60摄氏度,这对使用的材料有较高的要求,若选材不当,极易造成景观建造完成后变形甚至损坏。因此,限于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设计师需要用心选材,要立足于本地资源选择材质,这样既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又符合景观设计中的成本控制原则。如,在沈阳棋盘山风景区,许多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本土意识,基本采用景区自产的树木、石材等,这种自然气息通过这些材质的艺术组合得到了充分的彰显,给游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合于人文,时代互动

设计师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环境空间设计,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沈阳有许多值得后人纪念和回味的历史,它们代表着沈阳的城市性格。沈阳的许多城市雕塑,如“九•一八”残历碑、中山广场的雕像、和平广场的东北解放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中山公园的孙中山铜像等,都是纪念性雕塑。但是,公共环境空间的美化还不够,还有许多公共环境空间有待完善,既要体现人文关怀,又不能忽视城市记忆。现在人们对开放式室外休闲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大,需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带有沈阳独特记忆的公共文化空间。沈阳市对沿浑河流域的绿化带的整改、开发是一项利民举措,以长白岛一带的沈水湾公园景观设计为代表,开放绿地公园,增加主题互动的公共设施。2017年初,朗朗钢琴广场完工,该建筑以现代审美和人们对高雅文化的追求为依据,充分利用绿地资源,成为人文关怀与互动的典型公共环境空间。朗朗钢琴广场建成后,沈阳市民纷纷慕名而来,享受人文互动环境带来的乐趣,这足以说明它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典范。

结语

在提高公共环境空间建设品位、完善公共空间社会功能的过程中,设计师应注重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展现,自觉避免地域文化危机,在大量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要挖掘地域文化元素,汲取地域文化精髓,从而使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文化特征。设计师既要追求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又要彰显独特的地域设计风格,切实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完美结合,从而提升公共环境空间设计的品位。

作者:房芳 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