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口腔干预训练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腔干预训练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口腔干预训练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口腔干预训练方法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早产儿均依据胎儿发育程度遵循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及喂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追加口腔干预训练护理,对比两组婴儿的喂养结果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经过口腔干预训练护理的实验组其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相关口腔功能及体重明显增加,其他相关生理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干预训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效率,改善临床喂养效果,推动喂养进程,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口腔干预训练经口喂养早产儿临床效果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不足37周而出生的活产婴儿,通常因其不足月,自身的各部位组织及器官发育往往不完善,营养不足,体重偏低,往往不足2500g,同时还会伴有各种相关疾病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相对会更长[1]。对于早产儿要做好精细的相关护理及喂养,以提升其存活率。常用的方法为经口喂养,但由于早产儿的口腔发育迟缓,不同于足月的婴儿可以自主吞食,早产儿的吮吸、吞咽、呼吸等相关功能并不完善,缺乏协调性及功能性,吞食过程中往往会引发窒息、呼吸困难,因此大大提高了常规经口喂养的困难性[2]。临床上现开始采用口腔干预训练的方法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旨在对新生儿的口腔进行相关按摩运动刺激相关组织肌肉及器官,进而促进口腔吞咽等生理机能,达到改善经口喂养效果的目的[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早产儿并随机分组,在日常护理喂养中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口腔干预训练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经口喂养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0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80例,女120例,胎龄29~34周,平均胎龄(29.89±1.96)周,出生体重1100g~2300g,平均体重(1280.5±58.5)g。所有早产儿均符合相关评估标准,且无神经系统疾病、无先天畸形或代谢病、重度窒息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所有早产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蛋白奶液经口喂养,喂养期间密切关注婴儿的相关体征。喂养时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早产儿除了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继续追加口腔干预训练护理,包括:(1)在禁食及经口喂养期间进行非营养性的吮吸,使用无孔的橡皮奶嘴对早产儿进行吮吸训练,使其每次吮吸3min,1次/4h,3次/d;(2)采用口腔刺激按摩方法,对早产儿的口腔进行护理,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清洁双手,佩戴无菌手套,手指采取适当力度对婴儿的口周及口腔内部进行轻微叩击及按摩,包括对左右脸颊、嘴唇、舌头的轻柔按摩,力度适中而有节奏的触摸,对于口腔内部的牙龈牙周及软硬腭进行按摩,按摩持续15min,2次/d;(3)喂养时进行合理的口腔支持,注意体位,支撑好婴儿的头部和身体调整好喂养姿势,对于吮吸能力弱的婴儿进行以颌、颊支撑腭裂的体位喂食;(4)详细记录并监控喂养时期早产儿的各项生理指标,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观察指标及评价

统计吮吸强度、唇舌腭协调性及呼吸强度指标,并进行评分,包括:观察早产儿的吮吸吞咽节律及强度,吞咽—呼吸的系统协调效果,吮吸时口的密闭是否完好,分别由1~5分评定。其中1分最差,表现为吮吸强度弱,吞咽功能查,呼吸节奏紊乱强度差,且口唇不协调,没有密闭性;由此往上评分依次升高,5分为最好,表现为吮吸节律好强度高,吞咽效果好,吮吸吞咽系统完善,呼吸均匀顺畅,且唇舌及下颚功能协调,口腔密闭性良好。同时统计喂养期间的耐受情况,记录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喂养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实验组中14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在3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1,P<0.05)。

2.3护理后两组婴儿相关生理指标及体重改善情况对比实验组相关生理指标及体重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早产儿的出生率有所上升,早产儿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新生儿,他们在母体子宫中摄取的能量储备相对较少,出生后的相关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发育相对迟缓,且应激及代谢反应相比足月胎儿较弱,智力发育也相对迟缓[4]。合理有效的喂养是提升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途径,早产儿需要通过喂养途径摄取代谢相关营养来满足自身需要。但由于其口吮吸及吞咽功能即胃肠道消化道功能并不完善,因此往往在经口喂养中困难重重。而经口喂养恰恰是营养摄入的最佳方法,因此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对早产儿的口腔进行按摩刺激,对其唇舌软腭及咽喉等器官组织进行感官护理[5],大大提升了其吞咽机能,有效提升了经口喂养效率。本文通过使用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进行相关护理,通过刺激及按摩促进早产儿的口腔功能的协调及完善,有效改善了其经口喂养的效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率仅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生理指标评分皆高于对照组,且经口喂养后的体重也有所增长。结果表明,口腔干预训练能显著提升早产儿的营养摄入,保证了其基本生长情况,促进发育同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及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李凤妮,韦琴.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149-1152.

[2]刘树艳,于燕,刘文红,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5):763-766.

[3]陆美英,陈燕,洪爱莲,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7):629-632.

[4]魏宁,崔岢丰,徐丹洋.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8):102-103.

[5]陈彩梅,黎清耀,袁碧丹,等.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

作者:张驰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