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口腔保健在儿童口腔异味中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腔保健在儿童口腔异味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口腔保健在儿童口腔异味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改善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对口腔异味的影响,为儿童口腔健康提供科学、正确的引导。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收治的120名被确诊为口腔异味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正常刷牙辅助以漱口水进行口腔保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儿的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口腔异味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时间间隔,以及复发比例、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结果①干预前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为(6.47±0.37),对照组得分为(6.44±0.29),两组患儿口腔异味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18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为(2.47±0.17),对照组得分为(4.44±0.11),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显著改善(t=16.856,P<0.001)。②对照组取得显著改善时间间隔为(72.8±5.44)小时,研究组取得显著改善时间间隔为(34.7±6.71)小时,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639,P<0.01)。③出院1、3、6个月后,对照组口腔异味复发例数分别为4(6.67%)、14(23.33%)、26(43.33%),研究组复发例数分别为1(1.67%)、4(6.67%)、7(11.6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130、5.227、7.241,均P<0.05)。④干预前对照组与研究组心理健康得分分别为(51.47±4.37)和(52.36±5.0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32,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均得到改善,得分分别为(71.97±7.12)和(94.33±8.69),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3.452,P<0.05)。结论对口腔异味的治疗不能仅仅停留于口腔层面上,应充分确认其致病原因,结合饮食干预进行治疗。

[关键词]口腔保健;儿童;食疗;口腔异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口腔保健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口腔异味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年龄均在4~11岁之间。研究组男31人,女29人,平均年龄(7.61±3.21)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7.39±3.11)岁。纳入标准:①无早产儿;②年龄≤16周岁;③无先天性及后天性糖尿病、高血压、败血症;④对酒精无过敏反应;⑤对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儿有影响测试的口腔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进展性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龋齿等)。两组患儿病因经诊断呈均匀分布状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2干预方法

对对照组要求每天早餐和入睡之前各刷牙1次,每次刷牙持续时间不低于3分钟,另外要求在每次餐后用漱口水漱口,漱口水配方选用0.9%H2O2溶液、2.5%NaHCO3溶液和0.9%的NaCl注射液,并叮嘱患儿及或其亲属要求患儿在口腔保健前后20分钟内禁止饮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加强饮食干预:①向患儿及其亲属讲解口腔异味的发病机制、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以及其对口腔异味的影响;②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肥胖状况、饮食爱好、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的疾病;③给予患儿饮食指导,对患儿饮食种类、总量、烹饪手段、进食方法等进行干预,要求在干预其间不得进食油炸类食品及高热量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并减少碳酸类、单糖类食品及巧克力摄入;④为患儿进食提供温馨、愉悦的环境,尽量使患儿心情保持愉悦。

1.3口臭鼻测的具体方法及打分标准

对参加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3位口臭鼻测试医护人员均为不超过30岁的年轻女性,嗅觉正常,且至少参加过3年以上的口腔临床工作,无抽烟史,身体健康。要求所有测试人员在采集数据之前不可使用有味道的化妆品,且禁止口嚼口香糖或饮用咖啡等一系列会对数据造成影响的行为。对于同一位受试者,要求3位鼻测医护人员单独对其口腔异味情况进行打分,实验结果取3位测试人员打分的平均值。若任意2位或以上医护人员对同一位受试者的打分误差≥2分,则由测试人员再次进行测试并讨论,给出合理的数值。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与测试者之间用不透明的屏风进行间隔,让受试者在距离测试者鼻部7cm处缓缓吹气,随后由3位测试医护人员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儿口腔异味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在早上起床后未刷牙前进行,要求所有患儿测试前一天晚上至次日检查的时间段内不可刷牙、饮水、嚼口香糖、喝咖啡等,试验当天早晨不可食用早餐。在研究结果取3位测试医护人员评分的平均值。

1.4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时间间隔及口腔异味复发

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标准为“儿童口腔异味情况至少跨越了两个等级”,比如由“重度口腔异味”改善为“轻度口腔异味”或“口腔无异味”则可以统计为取得显著改善,若由“重度口腔异味”改善为“中度口腔异味”或无任何变化则不计入取得显著改善。另外在本次研究1、3、6个月后对患儿口腔异味复发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并计算复发比例,若患儿在走访调查时的口腔异味严重程度高于出院时候的严重程度,则将其统计为“复发”,分别计算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的例数并计算其比例(复发比例=复发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1.5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由本院心理科3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完成,主要对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情绪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且协调的人格5方面采用口头咨询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打分,每项内容满分为20分,5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若对任一项内容打分误差大于10分,则由心理咨询师再次进行测试并讨论,给出一个合理的数值,最终结果以3位心理咨询师都能接受的一个数值为准,最终得分为5项心理调查内容分值的和。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运用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口腔异味严重程度

干预前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口腔异味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较而言研究组的口腔异味改善情况更加显著;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口腔异味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2.2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时间间隔

对照组取得显著改善时间间隔高于研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3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情况

出院1、3、6个月后,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例数逐渐增多,两组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2.4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干预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心理健康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心理健康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口腔异味的研究现状

口腔异味在成年人中是一类常见疾病,会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WHO已把口腔异味作为一种疾病进行报道[11]。有研究显示,我国有口腔异味者占到总人口的1/4以上,而欧美人口中有口腔异味的比例更是达到了50%以上[12]。同样,我国儿童患有口腔异味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在低于16岁的儿童中,有口腔异味的比例达到了17.33%[13]。儿童生性好动,代谢旺盛,在与同伴密切交往过程中极易被察觉患有口腔异味,并有被疏远、孤立和歧视的可能性,对儿童正常的身心健康发育造成极大影响。有70%~90%口腔异味来源于口腔自身的原因,比如口腔异味往往伴随着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而发生。另有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便秘、抗生素滥用等原因也会通过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而引发口腔异味[14]。食物不仅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其对人体代谢、免疫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有研究发现合理饮食对于抵御病毒入侵和细菌感染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免疫力[15]。为此,设想制备合理的食谱使口腔异味患儿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均衡和达标,可能对口腔异味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3.2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对治疗口腔异味的作用

本研究中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刷牙+漱口水联合作用的方法治疗口腔异味。正确、准时的刷牙可以去除口腔中大量的食物残留,破坏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是抵御细菌、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对照组患儿经过刷牙+漱口水联合作用后,其口腔异味严重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以食物干预,从根本上提高了患儿的免疫能力,构成了抵御细菌入侵的第二道防线。研究组患儿在经过干预后,其口腔异味严重程度由(6.47±0.37)分减少为(2.47±0.17)分,其效果更加显著。说明食物干预对口腔保健服务具有明显的作用。口腔异味的另一个特点是“易止不易治”。为此,本研究对患儿出院以后1、3、6个月的复发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患儿的复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有助于长时间抑制口腔异味的复发。

3.3重视口腔异味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口腔异味一般不会直接造成重大疾病,但是其对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口臭会散发出令人厌恶的难闻气味,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交际。比如使患者在交友时被拒绝、与同学相处时遭受冷遇等,进而使其(尤其是儿童)不敢与别人近距离接触。长此以往,将影响到口腔异味患者的正常人际交流,导致其逐渐忽视情感需求,进而衍生出更多、更为严重的问题。口腔异味还会损伤儿童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产生被冒犯的感觉,却又由于无法反击或无法反驳而沉积于胸,进而产生出多种心理疾病,比如自闭症、恐怖症、强迫症、和癔症等,从而严重影响到日常学习、社交及就业[16]。本研究中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干预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治疗儿童口腔异味后,其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者:曹璐 胡妙君 刘伟娟 单位: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