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干预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护理干预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护理干预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口腔癌患者术后卫生行为及手术并发症的疗效影响,为促进手术安全及患者卫生意识转变提供启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口腔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腔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卫生行为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完全依从”比例均较护理前明显上升,“完全不依从”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口腔癌围术期进行卫生行为的认知干预,能有效地纠正患者对手术期间卫生的认识,改善遵医行为,提高护理依从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手术及预后质量的提升,建议重视围术期患者行为认知的干预。

关键词:口腔癌;护理干预;卫生行为;并发症;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①符合口腔癌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②年龄>40岁;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疾病病例。

1.2一般资料

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口腔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0岁,平均(58.4±2.6)岁;癌症类型:硬腭癌16例,口底癌10例,舌癌10例,牙龈癌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6~70岁,平均(60.2±1.9)岁;癌症类型:硬腭癌15例,口底癌11例,舌癌10例,牙龈癌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遵医嘱给药、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辅助必要的术后健康教育,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或护理人员或专业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口腔癌手术、卫生习惯等相关知识教育。观察组在实施以上护理的同时,按照本院制定的《行为认知手册》强化患者的卫生行为认知干预,每次大约持续35~50min。在开展心理护理前要营造合适的沟通环境,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性格、疾病认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进行全面了解,在详细沟通过程中摸清患者的心理认知问题、处事方式、卫生习惯误区等,根据了解情况,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不良反应及治疗方法、治疗用药等知识尽可能的告知患者。此外,清晰告知术后护理对于促进病情恢复及预后改善的重要性,由此导入个人卫生习惯对于恢复时间及效果的重要性,使患者在此环节下强化对卫生习惯的正确认知,并由此形成积极正向的认知导向。引入家庭因素,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督促患者进行行为轨迹记录,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对不对的个人行为进行监督矫正。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对口腔卫生、洁牙及刷牙等行为的依从性情况,完全依从:严格遵医嘱执行洁牙、刷牙,严格执行口腔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在出现停、换药前及时告知医师,并定期进行复查;部分依从:口腔卫生、洁牙及刷牙等行为能部分遵从,偶尔口腔卫生习惯,不执行洁牙、刷牙;完全不依从:随意更改医嘱,主观随意性强,不按期复查。(2)于术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满意度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和差。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两组护理后,“完全依从”比例均较护理前明显上升,观察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完全不依从”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依从”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5,P=0.012<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感染1例,皮瓣坏死2例,皮下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10.00%;对照组感染5例,皮瓣坏死4例,皮下积液3例,并发症发生率3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于口腔癌的发病原因,除不良修复、残根管等长期慢性刺激等物理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吸烟、饮酒等[4]。跟踪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容易罹患牙周疾病,特别是口腔白斑,是引起口腔癌变的重要因子。另据研究发现,50%的口腔癌患者与长期吸烟有关,其导致口腔癌的发病比例与不吸烟者有显著的差异性[5]。此外,同时吸烟和饮酒会提升口腔癌的发病比例,二者对于促进口腔癌发病有着协同作用,甚至饮酒带来的危险系数更大,原因是饮酒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强烈刺激,引发白斑[6]。卫生行为干预对促进口腔癌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从临床角度看有着一定的价值。ChanK等[7]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影响患病小儿家属健康行为实施的因素,结果显示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对患儿健康行为的改善有正向作用,这提示在围术期针对口腔癌患者的卫生行为进行认知干预,尤其是基于口腔卫生方面知识教育,能明显降低口腔癌发病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后“完全依从”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这一数据变动均表明认知干预对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促进正确认知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笔者认为,纠正患者对于口腔癌卫生护理的错误认知,形成正确认知并转化为自觉遵从医嘱,是从长期解决护理质量问题的根本有效措施。

作者:颜艳 吴明慧 李萍华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