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附着龈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附着龈缺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附着龈重建术,参考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修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角化龈宽度率、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改良菌斑(mPI)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建缺陷、修复体炎性反应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使用能够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维持组织健康,具有显著的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附着龈重建;种植修复;牙体种植;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口腔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附着龈缺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无急性炎性反应;②口腔内卫生环境良好;③X线检查显示种植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④牙槽嵴顶角化黏膜宽度﹥0.5mm;⑤种植点位于后牙区域;⑥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平行对照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65岁,平均(44.08±2.19)岁;共53个位点,均位于后牙区。参考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0~65岁,平均(43.98±2.23)岁;共52个位点,均位于后牙区。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检查,并测量其附着龈宽度。参考组接受常规牙龈缝合治疗。方法如下:局部麻醉,种植部位正中切口,分开骨膜与黏膜,上部基台愈合。观察组接受改良附着龈重建术,具体如下: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保留龈乳头,常规切开种植部位颊侧,牙槽嵴顶切口尽量偏向腭侧,保留颊舌侧角化牙龈。近远中不切透骨膜,延伸至邻牙并超出膜龈联合,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延伸至前庭沟底。半厚剥离牙龈、黏膜、骨膜上肌纤维。黏膜瓣向前庭沟,可吸收线缝合,并于骨膜上固定,缝合近远中的附加切口。附着龈重建时,去除种植体覆盖螺丝,放置肩台。生理盐水纱布轻轻按压黏膜瓣,手术区域覆盖牙周塞治剂。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2周后复诊,取模,观察伤口愈合后给予烤瓷冠修复。术后进行为期半年随访。

1.3观察指标:①比较分析两组有效角化龈宽度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改良菌斑(mPI)等。mPI:0:无菌斑;1:用探针尖轻划种植体表面即出现菌斑;2:肉眼下可见菌斑;3:存在大量软垢。BI:0:牙龈健康,未见出血及炎性反应;1:牙龈颜色出现炎性反应改变,探诊未见出血;2:探诊后发现点状出血;3:探诊后可见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且向龈沟溢出;5:自动出血[2]。③记录患者康复期间重建缺陷、修复体炎性反应等发生情况。

1.4效果判定:显效:附着龈宽度增加2~3mm与周围牙龈缘契合度、协调性良好;有效:附着龈宽度增加1~2mm,与周围牙龈缘契合度、协调性比较好;无效:附着龈宽度增加<1.0mm,与周围牙龈缘不协调。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5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对比。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修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牙周指标比较:观察组PD、BI、mPI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随访期间未见重建缺陷、修复体炎性反应并发症,参考组随访期间重建缺陷4例,修复体周围牙齿炎性反应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导致牙齿缺失的原因较多,常见的牙齿生长受阻、龋齿、意外等,患者可出现发音异常、面部变形、口腔关节水肿、消化不良等相关不良症状,因此有效修复、弥补缺失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4]。一直以来,临床关于是否需要附着龈维持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存在较大的争议[5],且所需附着龈量亦没有统一标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种植体周围至少需保留1mm附着龈或者2mm的角化黏膜,从而维持种植体的长期效果及美学效果[6]。张运昕等在对25例患者研究中发现,种植体角化龈宽度<2mm患者的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等均明显大于种植体角化龈宽度﹥2mm患者,提示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受到附着龈宽度的直接影响[7]。传统附着龈重建术存在菌斑指数高等风险,易影响种植体、周围组织,并可能诱发人体疾病,因此,准确把握附着点、完善邻近牙齿与附着龈相互协调度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8]。本次研究采用改良附着龈重建术,具有以下优势:①无需腭侧供区组织,手术操作简单;②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同时实施附着龈重建术,手术一次完成,避免多次手术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③冠修复前重建附着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④新形成的角化龈颜色与原角化龈基本一致,可以达到理想的美学要求。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角化黏膜宽度、牙周指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改良附着龈重建术的优势。观察组修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附着龈重建术能够在短期内维持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综上所述,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可增加角化龈宽度,重建附着龈,稳定口腔患者修复后的牙龈,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杨名辉,王岩莉,舒明芳,等.平台转移设计的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对后牙区种植体颈部骨量保存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0):49.

[2]李鹏,姜宝岐,兰晶,等.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2):214.

[3]林桂兰,牙祖科,陶人川,等.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患牙的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6):796.

作者:陈东斌 蓝建灵 单位:龙岩市第一医院口腔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