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口腔固定修复应用放射直视影像临床效果观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腔固定修复应用放射直视影像临床效果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口腔固定修复应用放射直视影像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分析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口腔固定修复患者78例,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前进行传统X线检查,观察组术前进行放射直视影像检查。观察两组治疗满意率和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牙髓发炎、穿髓及根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固定修复中应用放射直视影像能提升患者治疗满意率,减少治疗后出现不良情况,确保修复效果理想。

关键词:放射直视影像;牙髓;口腔固定修复;治疗满意率

近年来,数字成像系统(RVG)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口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放射直视成像属于X线直视下的摄影放射,是一种数字化成像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X线检查的缺陷,将检查图像转变成数字图像,无需使用底片,同时放射期间投射量仅占传统技术的1/5,为后期图像处理打下良好基础[1]。研究发现[2],在口腔修复固定过程中采取放射直视影像可对根管填充物选择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测量出根管填充所需长度,进而确保获取理想修复效果,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出现。本文分析了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固定修复患者78例(152颗患牙),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分为对照组39例(74颗患牙)和观察组39例(78颗患牙)。对照组术前进行传统X线检查,观察组术前进行放射直视影像检查。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4.50±4.15)岁;前牙40例,后牙34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4.68±4.08)岁;前牙42例,后牙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前采用牙科X射线胶片扫描仪DS730(宁波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查。观察组采用牙科REX-5.06数字化X线机(法国TROPH)平行投照,对拟行牙齿修复的患者应先开展术前投照,同时科学分析得到的RVG图像。先测量拟行烤瓷全冠修复活髓牙的牙髓腔的厚度,与切割后牙齿厚度对比,进而更好预测出制备牙体过程中穿髓症状的发生风险。对拟行桩核冠修复牙齿经根管治疗者,在此之后采取G钻或成品桩配套根管预备钻进行桩间隙预备,分别测量出根管长度、角度、牙颈部和根尖、根中1/3的根管直径,结合测量数据选取适宜预备器械与桩设计。当检测获取的RVG图像不理想时,应通过软件局部放大处理,采取反转、转换对比度以及伪彩色处理等手段增强影像边缘,以确保检测数据精准性。操作均由两名具备丰富临床检验的高资历医师进行,最终结果选取两名医师获取数据的平均值。

1.3观察指标

治疗满意率: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失访现象,治疗满意率由患者自主评价,包含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项目,统计总满意率。总满意率=(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不良情况:包含牙髓发炎以及穿髓等;根折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珔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牙髓炎4例,穿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观察组未发生牙髓炎和穿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8,P<0.05)。

2.3两组根折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根折4例(10.26%),观察组未发生根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5,P<0.05)。

3讨论

在口腔固定修复的过程中,常规牙片、曲面断层片易受到制作过程中图像分辨率等因素影响,视觉系统方面有一定局限性,给整体摄像效果带来不利影响。采取的胶片若出现变性和失真等情况,会对放射性系统数据分析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造成数据误差的出现。放射直视影像能妥善解决该项问题,弥补以往摄像中的缺陷,和传统X线检查相比操作更简单,能减少曝光时间,提升口腔固定修复疗效[3]。宋更生[4]对80例口腔固定修复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术前予以X线检查,实验组通过放射直视影像检查,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7.50%,比对照组的85.00%更高,牙髓发炎及穿髓、根折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满意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82.05%,牙髓发炎及穿髓、根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放射直视影像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后根折的出现。分析原因可能是:术前RVG检查能充分掌握牙冠各部位离牙髓腔的厚度,进而防止术中出现穿髓;给全冠修复体类型开展相应牙体预备时,应做好穿髓有关评估工作,经RVG检查可有效、直观了解患者口腔情况,与患者交流沟通,制订个体化、最优治疗方案,减少不良情况出现,提高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白仲升.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105-106.

[2]杨艳君.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5(10):1463-1464.

[3]顾春明,黎珍容,侯萍,等.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5):58-59.

[4]宋更生.分析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49-150.

作者:武俊婷 单位:太原市恒伦口腔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