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信平台在口腔科学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技能要求严的学科,对非口腔专业学生来说相对困难。口腔科学的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逐渐受到重视。口腔科学教学由于课时少、知识点多、内容复杂,从而存在教师讲课不畅、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如何提高非口腔专业的临床医学本科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口腔科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发展,微信平台可以作为教学的服务平台,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思路。通过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对于口腔科学教学进行初步尝试和探索,为更好地开展口腔科学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口腔科学;在线学习;教学改革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牙体、牙周、口腔黏膜及颌面软、硬组织的疾病,以及这些组织的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口腔疾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越来越紧密[1]。口腔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技术含量高、操作技能要求严的学科,由于整个临床医学所需学习内容较多,非口腔专业学生与口腔专业学生相比,口腔专业学生完成这些理论课学习要花2年余时间,非口腔专业学生《口腔科学》学时数仅为30学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被要求短时间内完成这些知识的学习,缺乏口腔相关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论基础较差,教学难度大,要达到较好学习效果确实困难[2]。因此非口腔医学专业医学教育体系中,在较少的课时安排下如何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为学生提供从事疾病预防、临床实践和社区卫生保健等不同医疗领域所必须的口腔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何努力提高学员对口腔科学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口腔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口腔科学内容的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适合于多媒体教学并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现代数字技术。“微课”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传媒的发展而诞生的。微课以其资源丰富、生动形象的在线授课的优势,集声像、图文于一体成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全新有益的补充,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枯燥内容生动化,更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增加学生对口腔科学重点及难点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近中央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文件[3],要求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为此,我们在将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结合起来对口腔科学的教学进行初步尝试和探索,口腔科学教学结合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将其用于非口腔专业的临床本科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口腔科学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支持。
1基于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特点
社交媒体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理念的发展,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思路[4-5]。微信及相关软件是如今广泛流行、功能强大的社交媒体之一,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宣传、服务、信息交流工具和媒介,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的共享与开放等优点[6],可以作为教学的服务平台,从而在各类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与微信公众平台完美结合的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其在医学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具备移动学习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7]。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具有鲜明特点和优势。借助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口腔科学教学,定期向学生推送与教学进度一致的教学内容,并逐步建立口腔科学微课程,实现了教学的可重复性;依托于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的移动设备,学生们可根据各自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应用微信群统一发布各项教学信息、考核信息、见习信息、通知通告等,并可以通过微信确认反馈信息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由此,很好地解决了口腔科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利用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便利、畅快的移动学习条件,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使学生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量进行自主控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可以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赢[8]。
2基于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2.1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
首先申请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注册账号可选择邮箱、微信号或者QQ号,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提示注册“口腔科学教学在线”公众号,并根据情况设置菜单及二级菜单,主要包括教学课件、微视频、学科介绍等(图1)。其次准备素材,包括文字素材、PPT素材、图片素材、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等。上传素材至微信公众平台中并进行素材管理,在相应的模块下进行编辑,根据教学相关情况进行推送[9-10]。
2.2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的建立及应用流程
由口腔科学教研室教学秘书建立“口腔科学教学在线”微信公众号、教学班级群,并进行管理。具体应用流程如下:①学生关注预先设置的“口腔科学教学在线”微信公众号。②通过面对面建群、扫描二维码及邀请人群等方式,建立教学班级群,是需要上课班级的学生全部入群,并与课代表沟通避免遗漏。③基于微信群应用的医学伦理学原则,仅对教学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注意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④明确发布消息的时间,讨论群、朋友圈不可发布与教学无关的任何内容,仅用于课程学习及管理使用。这样,学生通过关注平台公众号及加入微信群,进行学习、师生互动和学习评价,从而搭建起一个“移动”的教学平台。
3微信与各种教学法相结合
结合微信的移动教学模式是医学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的领域,微信与各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7]。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学生发送与教学进度一致的微课程以及教学要求、教学相关通知和信息,同时不定期推送一些口腔临床知识的新进展,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8],既是对传统口腔科学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也是学生获得口腔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微课是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内容,适于应用移动终端学习[11],在口腔科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时间多在10分钟以内,综合使用了文本、图像、表格、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资源,录制完成后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利于调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对《口腔科学》课程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作为教师应不断尝试开发传播知识的新路径,为学生提供更为有趣、有效的学习平台和学习体验[10]。
4应用微信进行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统一发布各项教学信息、考核信息以及通知通告等,且通过微信平台融入对学习效果和教学问题进行反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每堂课结束后通过发布调查问卷形式将学生对教师、教学等满意度进行评价,搜集学生的反馈。整个课程结束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结合投票及问卷星小程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要求学生隐去姓名如实评价后提交,为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可作为学习效果最有效的评价依据,将2019年结合微信平台进行教学后的成绩与之前学生做对比,最终平均成绩有明显提高(表1),并且在临床见习中表现出更好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临床见习效果,说明新教学模式更利于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对于口腔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5成效与展望
针对口腔科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并结合微课的教学,可以实现教学的可重复性,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又可以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口腔科学教研室将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开拓新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要求不断更新,成为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和有益补充。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强化知识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所以结合微信平台进行《口腔科学》课程的教学是成功而有效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整合学生的课堂和课余时间,实现课堂内外一体化,提高学习兴趣,为学生获取知识搭建便捷又高效的学习平台[12]。很多教师将微信与各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李孟等[13]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研究,发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的融合应用可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郭博等[14]以血液病临床实习带教为例,利用微信平台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及临床路径教学等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辛雪等[15]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将“微信公众平台+问卷星”结合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教学虽然顺应时代潮流,可以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高效性、生动性等优点,但由于缺少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仍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16]。我们使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构建的移动学习平台,为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口腔科学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科室具有教学资格的医生都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一方面每位教师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制作自身教学内容的微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改进微课,从而实现口腔科学的教学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微信平台与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可以实现教学方法优化组合[17-18]。如何将微信和传统教学方式完美结合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推广到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教学中去,有待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总结与实践。
作者:刘春栋 张小根 涂小丽 张靖雯 赵芳冰 申晓青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