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口腔科护士危险及防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腔科护士危险及防护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口腔科护士危险及防护

1资料与方法

对本市5所医院口腔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不记名问卷,发放100份,回收95份。问卷根据口腔科工作实际情况设计,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方面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防护行为和防护知识。

2讨论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对其进行处置和抢救,因此口腔科护士职业损伤潜在危险性非常大,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已成为护理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口腔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属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但其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2.1生物性损伤因素及防护由于口腔科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如拔牙吸唾等操作,常常血液体液喷溅,因此口腔科护士面临着时刻都会被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职业暴露危险。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护士防护的重要方面,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有关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HBsAg阳性率达3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全球流行日趋广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已在人牙髓组织上见到,HIV可以从几乎所有体液(包括唾液)中分离得到;另外结核杆菌传染给医务人员可能性极大,尤其是活动性肺结核及未确诊者危害性更大。提高防范意识,认清血液体液传染危害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保护性着装,尤其操作前后洗手消毒,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必要时戴手套及护目镜。

2.2物理性损伤因素及防护90.6%护士知道在紫外线消毒时要保护皮肤和眼睛,紫外线开关安在消毒室外,消毒在无人条件下,避免两眼直视,戴护目镜。紫外线消毒时产生大量臭氧,消毒完毕开窗通风30min后人员方可进入。摄片辅助检查门口要挂标志,X线检查室门口挂“危险”标志,以防无关人员进入。射线抑制造血功能,臭氧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可能导致皮肤烧伤,眼角膜、晶状体发炎。凡需在X线透视下工作,尽量减少人员,戴护目罩和穿防护衣。晨间护理给患者采血、吸唾协助拔牙时护理操作过程戴手套较少,80%护士采用直接手传递锐器,据报道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3],针刺损伤是医护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由于职业性质和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不可避免地发生锐器与针刺伤的危险。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精细且尖锐,加之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故手术时或清洗时极易被刺伤。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4]。掌握锐器和废弃物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乙肝、艾滋病等高危人群手术及操作时做好防范措施,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专人处理不随意放置或丢弃,使用后的针头等医疗废弃品放于专用利器盒内。护理人员对锐器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导致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不注意个人防护,不利用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也增加了锐器损伤危险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学习标准预防相关知识,在处理感染物品时根据情况合理选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帽子、护目镜、防水围裙、手套等。每位护士均应掌握被锐器刺伤后紧急处理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积极督导,为护理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一旦发生职业损伤要及时按要求处理并上报,定期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量减少职业损伤,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职业安全的重要性。

2.3化学性损伤及防护护士输送银汞合金戴手套和面罩的仅占43%.护士接触的化学消毒剂化学填充材料均有刺激性,直接接触或吸入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一定损伤[5]。戊二醛、酶洗液等消毒剂具有挥发性、刺激性强的特点,对人体黏膜呼吸道均可造成伤害,此外,还可引起气喘、荨麻疹等。因此医务人员长期暴露于多种微量有害气体中会造成有害气体叠加现象,使用消毒剂或化学物品时要带手套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妥善处理药瓶、被污染的手套,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浓度、时间、不良反应,专人配制,并经常开窗通风,以减少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