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染病院口腔科感染防控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染病院口腔科感染防控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染病院口腔科感染防控策略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4月间共接诊口腔病患者1348人。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76人、结核病患者89人、艾滋病患者5人,非传染性的普通患者1176人;性别男女比例为1:1.3;年龄在20岁~70岁之间。

2口腔医疗中传染病传播的危险因素

2.1易传染的常见病原体: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细菌性:结核杆菌等。

2.2病原体传染的主要途径

2.2.1医务人员手的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是直接接触传播口腔医源性感染的主渠道[1]。通过接触患者口腔,直接与染有病毒(HBV、HCV、HIV)和细菌(TB)的唾液,血液或其他污染物接触,如诊疗前后不洗手,不更换手套,则会增加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2.2口腔诊室的诊疗环境污染:患者在治疗时,谈话、咳嗽、喷嚏喷出的飞沫及由高速手机,超声设备等形成的飞沫,包括尘埃和微粒核,一般<50um的颗粒可以在空气中存在很长时间,>50um的颗粒则沉积下来和尘埃混在一起,成为传染的潜在因素[2],造成诊室空气及环境和治疗台的污染。

2.2.3口腔医疗器械的污染:口腔科治疗器械小,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频繁,极易造成污染。有些特殊的消毒设备,如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吸唾器等,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的瞬间机头部位呈负压状态,可导致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微生物可在手机内部死角处繁殖,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以随转动喷出的水流进另一位患者的口腔,造成交叉感染[3]。

2.3医务人员防范意识不强:口腔科医务人员是高危易感者,可通过污染和未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手指导致感染,也可通过治疗操作中的气溶液直接吸入肺部感染[4]。同时如果口腔科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忽视消毒灭菌及消毒隔离制度,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罹害患者。

3防控措施

3.1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传染病毒的传播途径,传染媒介、流行病学等知识,提高口腔科医务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在诊疗前,严格询问有关病史,必要时做好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其他健康状况,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

3.2分区分时专人就诊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传染性排查。实行分区治疗,患有传染性疾患的口腔病人一间诊室,非有传染性疫患的口腔病人另一间诊室。对口腔患者,除是急症病人外,以预约为主,有传染性的同种病人定一时间集中诊治,非传染性病人安排另一时间集中诊治,防止病患间的交叉感染。

3.3个人防护

3.3.1严格手消毒:洗手是该科控制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后及处理病人用物后均应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3.3.2穿工作服、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帽子、护目镜等工作服一旦被污染及时更换,口罩、手套是一人一换,如一例患者治疗时间较长,1小时更换一付手套,如接触的是艾滋病患者,须戴二付手套。在诊治有传染性的患者时,须穿隔离衣、裤,当有血液和其他体液飞溅时,必须配戴护目镜和面罩。

3.3.3病人用品专人专用:即1位患者1套隔离薄膜,一人一杯漱口液,一人一付手套,椅位及痰盂一人一用一消毒,患者治疗前用0.1%氯已定液漱口,减少口腔中的菌落。在灯架、手柄、头托、治疗台、工作台等处铺一次性隔离薄膜,一人一用更换随时清理痰盂血迹、痰渍等。每治疗完一位病人,对椅位及工作区域进行500mg/L含氯消液消毒擦试。

3.4诊室及医疗器械的消毒隔离管理

3.4.1诊室的消毒:净化和消毒是切断空气传播的重要手段。加强通气换气,减少室内空气细菌污染。每天工作结束后,用500g/L含氯消毒液擦拭治疗区域及湿式拖地,并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每周对诊室彻底清洁消毒,每月定期对消毒无菌物品及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抽样菌检,细菌总数≤8cfu/m2,对空气做细菌监测,细菌总数≤157cfu/m2[5]。

3.4.2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的医疗器械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非一次性口腔器械,应按“洗一消一灭菌”程序处理后,再次使用,牙钻手机须严格执行一人一手机一灭菌制度。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后及时销毁。所有被污染的废弃物均派专人收集,每日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

4结果

一年来诊治了1348人次,由于全面、严格、细致规范地执行防控措施,追踪检测未发现1例医源性交叉感染。

5分析

我们面向的是一部分有传染性疾患的口腔患者,在口腔诊疗中,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风险远远大于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其危险贯穿于疾病诊治过程中,极大影响着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标准防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把感染的几率降至最低。从提高口腔科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入手,在思想上重视防控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口腔医疗器械及诊疗环境的消毒,认真严格执行,做到规范化,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发生是可以预防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