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口腔科外在危害因素预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腔科外在危害因素预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口腔科外在危害因素预防

口腔科是一个工作繁重、节奏紧张的科室,因其特殊性,医护工作者接触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原微生物以及物理性、化学性消毒剂、挥发性化学性药物、挥发性麻醉剂、化学性药物、紫外线、X线的辐射、磨牙仪器产生的噪音。针对以上种种有害因素,为保护及减少口腔科医务人员及就诊患者的人身危害,笔者将口腔科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采取的相应的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1感染性危害因素的防范

口腔科医护工作者每天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以及患者感染后的血、脓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里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疱疹病毒,它们会随着手机机头磨牙高速旋转产生飞沫、水雾散布到空气中,通过口、眼、鼻粘膜、呼吸道及破损的皮肤引起医患之间、患者和患者之间的感染,如乙肝、甲肝、肺结核、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还可直接污染综合治疗机、器械。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总结以下预防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1.1综合治疗水路污染的预防措施

牙科手机是口腔科医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导致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唾液,不但手机会污染,还会因手机的回吸将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唾液回吸到手机水管的水路系统中,导致下一位患者就诊时感染,为了预防上述感染,医生在用完手机时,将手机离开患者,再高速旋转30s,再使用吸唾器吸清水2杯,使进入水路的感染及时排出,以减少下一位患者就诊时被感染的几率。每日工作前和当日工作结束后,升高牙椅至最高位使用洗脱器吸清水100mL,保障水路系统安全。医生及助手在治疗操作中触摸时要使用一次性小消毒纸或消毒膜进行隔离,每个患者治疗后要拆除更换,并对痰盂进行清洁,有血迹的要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使用手机防回吸装置,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水路系统。水路系统要定时取样检查,再根据菌落情况进行水路消毒。

1.2医护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

医护工作人员应做好自检,手上不带饰物,定时修剪指甲,每周清洗工作服,操作时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面罩等。医护人员每天工作前及每次治疗后要用肥皂洗手,再用消手液喷洒双手预防医患间互相感染。

1.3意外损伤的处理

医护工作人员工作中要频繁接触和使用各种锐利器械,因此受到伤害的几率较高。为了避免意外伤害,不但要对医护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意识教育,还要严守工作操作规程,减少用手接触锐利器械。工作中一旦出现意外伤害应及时挤压破损处,挤压出少量血液,用1%碘伏消毒,上覆消毒棉胶布包扎后再换手套,如患者患有肝病或肝炎病毒携带,要立刻注射高效的免疫球蛋白,及时上报院感科,采取必要的措施。

1.4污染物品的处理

术后污染器械先用0.5%的84消毒浸泡30min,2%戊二醛浸泡器械10h达到灭菌,20min达到消毒,戊二醛每周更换1次,并检测戊二醛的浓度,用流动水冲洗,再用专用毛巾擦干,日清日洁。

1.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及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做到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日清日洁,防止医疗垃圾的移散、泄露。

1.6室内空气及环境的消毒

室内整洁无尘,湿式清扫,治疗台面在上班前和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各消毒1次,下班后用84消毒液侵泡过的拖把拖地,有明显血迹或污物直接将84消毒液倒在上面再拖,拖后用84消毒液浸泡、清洗干净放通风处挂起晾干。每日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月空气细菌检测1次。

2环境因素对医护工作者的危害及影响

口腔科工作环境特殊,其空气中存在着特殊的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性消毒剂,这些气体可直接影响医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2.1化学消毒剂

口腔科及手术物品的消毒经常用戊二醛、84、碘伏等挥发性化学性消毒剂,这些化学性消毒剂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呼吸道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导致人体细胞的病变、口腔科经常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一般都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刺激性,长时间接触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毒副作用,口腔科充填材料如:银汞、丁香油、樟脑苯酚、甲醛甲酚等极易挥发到空气中,对眼、鼻腔、呼吸道都会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带好口罩、帽子、手套、面罩、按操作规程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溅到眼睛里或皮肤上,要用流动水反复冲洗,把伤害降到最低。要经常开窗通风,以减少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及就诊患者的伤害。

2.2吸入性麻醉药

口腔科手术离不开麻醉剂的使用,麻醉剂在空气挥发,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长此以往,会造成人体神经系统的损害。医护人员在使用麻醉剂时要注意不要洒落,注意通风以减少吸入量。

3理化因素的危害及预防

3.1噪音

口腔科电动手机磨牙产生的噪音,压力气压泵产生的声音,使长期工作的医护工作者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涣散、情绪等方面受到影响。争取把压力气压泵移到室外,以减少噪音对人员的伤害。

3.2紫外线及X线

在使用紫外线灯管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紫外线光照下,检测时要戴口罩、手套、帽子进行防护。紫外线灯管要定期进行检测,不合格的立即更换。用X线拍片时,操作者要穿防护衣或暂时回避,尽量减少X线对人体的伤害。

作者:于兆兰 单位: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