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研究

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大众重视。口腔是一个有700多种细菌共存的生态环境,不同细菌作用效果不尽相同。牙菌斑生物膜(dentalplaqubiofilm)是黏附在牙齿表面一细菌为主体的微生态环境,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其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微生物组群随着口腔环境和菌斑内环境变化而变化。研究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牙菌斑生物膜关系,对于分析龋病发病机制,防治龋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试分析不同龋敏感人群牙菌斑生物膜维生素组成多样性。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1月,参照第四版龋病诊断标准,筛选某封闭式幼儿园、小学体检儿童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龋病者纳入25名,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11岁、平均(7.5±2.0)岁,高龋儿童2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12岁、平均(7.8±2.3)岁。纳入标准:①除龋病外物其它口腔疾病;②无家族遗传性口腔疾病;③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④无口腔用药史,近个月未服用抗生素;⑤年龄5~12岁;⑥本地社区居民,近1年内均在本地居住,封闭式幼儿园上学。

1.2方法

正常饮食后2h取样,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收集口腔唾液,刮取牙面菌斑,高龋者刮取邻近健康光滑牙釉质表面的菌斑。以EP管处理,冰浴,-20℃冰箱保存。送实验室检查,采用HOMIM技术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细菌种系

无龋病与高龋病者种系型各门细菌种系检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龋者数量范围在34-52例,中位数39,高于高龋者30(2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与龋病相关的细菌在牙菌斑检出情况

高龋组拟杆菌、红棕色单胞菌、昭和弯曲杆菌、戈登链球菌比重低于无龋者,韦荣菌属、奈瑟氏菌属比重高于无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重视,儿童龋病可影响其长远预后,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龋病病因学一直是医学研究热点,牙菌斑生物膜形成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1]。调查研究显示,牙菌斑有500多种微生物,各种微生物在龋病的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次研究显示,单从种系数目来看,无龋病者与高龋组无显著差异,提示无论是否有龋病许多微生物均广泛存在。从人均检出的种系数来看,高龋病者检出数下降下降为30类低于正常者39类,提示龋病的发生确实伴随着口腔微生物组群变化。微生态学认为,口腔环境的改变,形成病理性组合,导致生态失衡,最后引起龋病,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龋病的发生与某种组群产生竞争优势有关。研究还显示,韦荣菌属、奈瑟氏菌属可能在龋病发生中产生竞争优势,拟杆菌、红棕色单胞菌、昭和弯曲杆菌、戈登链球菌竞争优势下降。目前,关于龋病病原学研究中较透彻的菌属主要为乳杆菌属、韦荣菌属等。乳杆菌属曾被认为是龋病致病菌,但近年来研究证实乳杆菌黏附力低,在菌斑检出率低,故致病作用较弱。韦荣菌属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谢处中间产物,其对牙齿表面黏附力较强,有报道称其在细菌聚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激发大多数优势产酸菌代谢,与牙菌斑中产酸菌相互协同。目前,关于不同种属菌群在龋病发生、进展中的研究仍较少,尚缺乏大规模体内外实验研究。本次研究纳入患者有限,下一步研究有必要扩大观察对象数目。

作者:肖一春 单位:贵州省贵定县沿山镇卫生计生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