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口腔扁平苔藓唾液标记物研究现状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腔扁平苔藓唾液标记物研究现状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口腔扁平苔藓唾液标记物研究现状探究

[摘要]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不明、病情反复且具有癌变风险。唾液中的某些炎症因子、致癌因子、微生物等可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研究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预测癌变风险。本文就口腔扁平苔藓唾液标记物做一综述。

[关键字]口腔扁平苔藓唾液标志物病情评估预测癌变

1炎症相关因子

OLP典型的病理表现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呈密集带状浸润,以CD4+T细胞为主。炎症的早期阶段以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而炎症的发展阶段(糜烂期)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在炎症过程中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尤其是Th1及Th2细胞产生各类细胞因子[4],其中Th1细胞主要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等;Th2细胞则主要分泌IL-4、IL-10等。另外还有Th1/Th2调节因子IL-18和近年来新发现的Th17及其分泌的IL-17。以上细胞因子相互促进或制约形成复杂的网络从而影响OLP的炎症程度。

1.1TNF-αTNF-α是Th1细胞特征性细胞因子,在OLP的慢性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中心”作用。TNF-α在OLP炎症的早期阶段即可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化产生炎症介质;在炎症的发展阶段可诱导增强其他细胞因子,放大炎症反应向上皮组织浸润,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可诱导Th2细胞分泌IL-6,后者又增强组织细胞对TNF-α的敏感性;也可促进IL-8的分泌,进而促进炎症细胞的粘附、游走和浸润[5]。Malarkodi等[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OLP患者唾液和血清中的TNF-α含量,发现均明显高于健康者,证明唾液TNF-α检测与血清具有同等价值。因此将唾液TNF-α作为评价OLP炎症程度的量化标记物值得关注。

1.2IFN-γ、IL-4IFN-γ属Th1型细胞因子,在炎症阶段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吞噬作用,可促进角质细胞的凋亡,抑制IL-4的分泌[7]。Hu等[8]发现新发OLP患者血清中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L-4为Th2细胞分泌的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因子,通过调节T细胞的分化和Th1/Th2平衡参与免疫反应来调节OLP的炎症反应过程,与OLP的发病机制有关。在OLP炎症的进展阶段IFN-γ水平逐渐降低,IL-4水平逐渐升高。陈琼等[9]发现OLP患者唾液和血清IFN-γ表达降低、IL-4表达增高以及IFN-γ/IL-4比值降低,且唾液和血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与Liu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监测唾液IFN-γ、IL-4的含量有助于预测OLP的病程进展。

1.3IL-10IL-10是一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Th2细胞,在OLP的病程中可抑制Th1细胞应答及其细胞因子合成,发挥抗炎作用,参与OLP的免疫发病机制。在Kalogerakou等[11]的研究中,OLP患者血清IL-10表达水平低于健康者,但Dan等[12]研究发现OLP患者唾液和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且呈正相关。可能的原因为OLP早期阶段以Th1介导细胞免疫为主,随着病情发展Th2细胞发挥作用分泌IL-10增加,因此OLP的分型和病程直接影响IL-10的水平,而目前的研究尚缺乏对OLP病程和分型的细化进而导致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但是唾液IL-10监测OLP的病情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1.4IL-18IL-18是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多效致炎细胞因子,作用于Th1细胞,能刺激Th1细胞分泌IFN-γ、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加重[13]。IL-18可抑制Th2细胞产生IL-4和IL-10,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免疫的动态平衡,因此IL-18可作为研究OLP免疫平衡的关键细胞因子。Zhang等[14]在研究中发现OLP患者血清和唾液中IL-18水平均升高并呈正相关。Smith等[15]的研究也证明唾液IL-18的研究意义与血清相同。目前对唾液IL-18的研究虽然较少,但是它作为评估OLP炎症程度的可量化的标记物有潜在临床价值。

1.5IL-17来源于Th17的IL-17是T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早期启动因子,可以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招募中性粒细胞来诱发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过程,如银屑病、多发性硬化症和炎症性肠病等[16]。张弘驰等[17]研究证明在OLP患者血清中IL-17在抗炎治疗后表达量下降,提示其在OLP的局部发挥促炎作用,但目前研究显示运用流式微球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唾液中IL-17的含量过低[18],不足以作为OLP病情评估的标志物。综合众多文献,即使同一种炎症因子在不同的研究中表达也不尽相同,其可能的原因是:许多研究者筛选患者时未区分病程的长短及考虑糜烂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患者唾液收集方法未统一可导致唾液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有差异;研究者测定唾液炎症因子方法的差异性也可导致其不同研究结果;样本量较少造成偏倚。

2癌变相关因子

包括炎症细胞因子在内,许多细胞因子在口腔癌患者的唾液中高表达,但其可否作为OLP癌变的唾液标志物呢?以下介绍有望作为预测OLP恶变生物标记物的细胞因子。

2.1IL-6和IL-8IL-6和IL-8在OLP的炎症进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孙倩倩等[19]研究发现OLP患者糜烂的严重程度与IL-6的表达呈正相关;唾液IL-8在OLP中的表达与其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证明其可作为炎症因子评估OLP的病情。也有研究发现唾液IL-6和IL-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20]。LisaCheng等[21]发现唾液中IL-6水平在不同分期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口腔炎症性疾病包括OLP及牙周炎,因此监测唾液IL-6含量对于预测OLP的恶变有重要意义;而IL-8在OLP患者和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建议将IL-8作为预测OLP癌变风险的标记物。

2.2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EGF是参与人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过程的一种细胞因子,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相结合对多种组织来源的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头颈部肿瘤、口腔癌前病变患者分泌型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升高。周骢等[22]发现EGF的表达在健康者、OLP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是一个渐进升高的过程,萎缩糜烂型OLP易发生癌变,且病损持续时间越长,恶变可能性越大。范媛等[23]发现萎缩糜烂型OLP患者唾液中sEGF含量均高于网纹型及正常对照组,提示EGF与OLP癌变有一定的关系。

2.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s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生物标记物已被证实。Agha-Hosseini等[24]发现OLP患者唾液和血清中MMP-13水平高于健康者,与在OSCC患者的表达水平相近,且在唾液和血清呈正相关。Chen等[25]还发现MMPs的表达水平在正常黏膜、非萎缩糜烂型OLP、萎缩糜烂型OLP到口腔鳞状细胞癌逐渐升高,提示唾液MMPs在OLP的癌变中起预测作用。

2.4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锌α-2-糖蛋白(zincalpha-2-glycoprotein,ZAG)ET-1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广泛存在于唾液、血液等,证实其参与OLP炎症和创口愈合。Cheng等[26]发现OSCC患者的唾液ET-1表达水平高于糜烂型OLP患者、网纹型OL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唾液ET-1有助于研究OLP恶变倾向。此外在多种肿瘤组织呈高表达的ZAG,可作为肝癌等的生物标志物。刘铁军等[27]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鉴定发现OLP患者唾液中ZAG表达量升高,可能与OLP的癌变相关。

3唾液微生物

唾液微生物的改变也可能与OLP的发病相关。Wang等[28]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评估OLP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唾液微生物群落的不同,发现OLP患者唾液中的微生物群落更具多样性,放线菌、螺旋体及卟啉单孢菌等可导致口腔微环境的生态失衡。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朱建华等[29]通过收集和培养OLP患者的唾液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与OLP患者唾液流量呈负相关,提示白色念珠菌是监测OLP病情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观察OLP病变及进展的标志物。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菌,口腔是Hp的第二存储库,在OLP患者口腔的多个部位均可检测到,并证明Hp可能与OLP的发病相关[30]。仇永乐等[31]也发现Hp感染及分泌毒素与OL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分析唾液Hp对OLP病情的影响意义重大。

4其他相关因子

OLP的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许多OLP患者伴有精神创伤史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并随之伴有氧化应激反应,研究发现唾液中与其相关的血清皮质醇、唾液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可能作为监测OLP患者疾病发生和心理状况的生物标记物[32,33]。总之,生物标记物不仅可从分子水平探讨发病机制,而且可准确、敏感地评价早期、低水平的病损,并提供早期预警。OLP发生于口腔黏膜,与唾液广泛接触,唾液中某些物质为研究OLP的发病及病情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OLP的唾液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虽仍处于早期阶段,本文介绍的许多因子仅有表达趋势上的研究,缺乏与OLP疾病病程和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证据,但大量的研究已初步显示唾液标记物与OLP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有明显相关性。OLP具有癌变风险,活检虽可明确判断,但不能早期预警OLP恶变,研究唾液标记物预测OLP的癌变风险逐渐显示出优越性。虽然目前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一些不足,如纳入标准未统一、实验分组未统一、无统一的唾液收集和存储方法、未统一唾液细胞因子的测定方法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OLP与其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清晰并且已显现出无创性、操作方便、可短时间多次采样等优越性,研究价值愈来愈凸显。因此需要通过弥补不足和更丰富的试验来证实其特异性及敏感性,使其成为探讨OLP发病机制、评估病情和预测癌变风险有效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董子昱 张芳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