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腔正畸美学的认知与临床教学实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口腔正畸美学涵盖解析面部美学的宏观美学、基于微笑美学理念的微小美学、研究牙齿美学要素的微观美学等三个范畴。正确认知口腔正畸美学对于正确诊断和确定切实可行的正畸美学目标,以及制定系统矫治计划有重要意义。在口腔正畸美学的教学中,以发展的观点预测矫治过程中的正畸美学变化,实现功能和美学的协调统一,掌握美学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学生对口腔正畸美学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口腔正畸美学;矫治;颌面部;临床教学;美学教育;美学认知
1口腔正畸美学的理解和认知
口腔正畸美学源于美容牙科学,其评价标准与规律符合美容牙科学一般规律的同时,又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1.1正畸美学的范畴和内涵更加广泛:Sarver把口腔正畸美学归纳为解析面部美学的宏观美学(macroesthetics),涵盖微笑美学理念的微小美学(miniesthetics)和研究牙齿美学要素的微观美学(microesthetics)等三个范畴[6]。可以看出,口腔正畸美学不仅关注牙齿、牙列和牙龈形态的细节,也关注唇齿位置,并且更加关注面下1/3高度、上下颌骨的发育关系,面部正侧面整体形态等面部美学的内容。因此,正畸美学不仅包含牙列美学的概念和内容,还涉及对面部形态特征在动、静态状态下的整体美学评价,以及面部美学评估中黄金比例的应用;此外,面下部比例、鼻面角、颏颈角及许多其他与面部审美相关的比例和角度研究也是面部美学定量评估的重要部分[7]。显然,口腔正畸美学的内容更加广泛、深入,也更加生动具体。
1.2正畸美学评价指标的相对模糊性:尽管美学概念和美学评价标准相对宽泛,但在涉及牙体修复美学和牙周美学等领域,人们仍然试图用相对确定的数值来衡量和界定美学标准。例如,目前广为流行的前牙美学设计(DigitalSmileDesign,DSD)软件,就把前牙宽度比、前牙高度、前牙色泽、牙龈弧度和高度等描述牙齿细节的数值作为美学标准加以运用并体现在微笑美学设计中。与之相比,颜面美学的定量测量则更多地体现在侧位头影的硬组织分析中,而软组织形态受动态特征影响明显[8],且审美方面受民族、区域、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等主观方面的影响更大,因此涉及颜面美学的评价指标仍然相对模糊。
1.3正畸美学目标的预测性与长期性:正畸矫治除了可以对排列不齐的牙列进行矫治以改善牙齿微观美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上下颌骨的生长潜力,引导或改变颌骨的生长方向,对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调控。多数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往往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颌骨生长潜力。对上下颌骨的生长和发育进行合理的引导,可以改善颌面骨、面下1/3甚至整个颌面部的外形特征。因此,这一宏观美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一定的可预测性。此外,这一正畸美学目标的实现是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步完成的,有着相对的长期性。这也是口腔正畸美学与美学修复的主要差异之一。
1.4更加强调功能与美学的协调稳定: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美观、协调和稳定。因此,口腔正畸美学也更加强调在通过正畸改善功能的同时,实现美学目标的协调和稳定。通过正畸治疗可以逐步实现颅面与颌骨、颌骨与牙列、牙列与牙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稳定,与单纯的牙齿美学相比,口腔正畸美学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可调控的范围更大,因而,也更容易实现口腔功能与美观的统一,从而促进二者的协调稳定。
1.5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以实现正畸美学:正畸治疗可使牙齿在生理性矫治力的作用下,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进行旋转和移动,这为牙齿美学的改善和实现提供了更丰富的实现手段。通过正畸矫治,在牙齿美学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牙齿间隙的调整、咬合关系的协调和改善等方式,在一定基础上为牙齿美学的实现提供了更为符合生理并有效的途径。
2口腔正畸美学的教学实施
如前所述,口腔正畸美学能在更广泛的颅颌面区域实现功能和美学的统一。指导学生始终把握口腔正畸美学的标准,对于正畸矫治的设计、治疗和矫治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口腔正畸专业课的理论和临床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和深化对口腔正畸美学的教学,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2.1树立发展学的观念,以发展的观点预测正畸美学变化:如前所述,口腔正畸美学目标的确立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预测性,其变化趋势和程度与患者的个体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口腔正畸美学的教学实施中,首先应树立发展学的观念,在掌握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发育特点,进行合理的矫治设计。例如,对于口呼吸习惯引起的前牙深覆盖患者,在治疗设计时即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错牙合形成的机制,由于张口呼吸习惯导致颊肌张力增大,唇肌松驰,引起上牙弓宽度不足,切牙唇向倾斜,继而导致前牙深覆盖。在此基础上,分析上下颌骨、牙弓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生长发育状况、骨性关系等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在矫治过程中充分观察牙弓关系、颌骨关系的变化,让学生充分了解面部生长发育在矫治中的作用。
2.2以功能为中心,实现功能和美学的协调:正畸矫治中,功能的协调是稳定和美观的基础,如果脱离了功能基础,再高要求的美学目标都是不稳定的,都可能随着牙颌功能运动而复发。在指导学生进行诊断设计时,始终强调从功能角度出发,在符合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最佳的美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正常牙合标准时,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正常牙合的特征,更应该理解这些特征与功能的关系。同样,在理解和掌握静态下的咬合特征基础上,还应理解在动态的功能运动中牙、牙列牙合关系,在牙合-颌骨-颅面系统整体协调统一的条件下实现牙、牙列乃至颜面部的美学[9]。基于对功能的深入理解,实现功能的美学的协调和统一,这是口腔正畸美学目标实现的前提。
2.3美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美学标准的掌握:正畸美学与牙体美学修复相比,涵盖范围更广,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因此,正畸美学首先也应满足一般审美中的对称均匀、单纯齐一、协调反差、比例匀称、节奏韵律、秩序和谐等常见表现形式[10]。临床治疗中,正畸医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学原理,还应具备丰富的颅面、牙颌解剖结构知识及对容貌美的理解,将美学思想贯彻在整个矫治理念、矫治设计、矫治过程和疗效评价中。对每一位具体的患者结合审美意识、审美要求及具体条件,将性别、个性等要素具体加以体现,维护和再塑面下1/3高度和形态,使治疗后的牙列和面部外形既有良好的功能、美观、稳定,又具有动态美、魅力和个性,把牙颌畸形矫治从单纯的牙齿排列,提高到创造容貌美的新层次。
2.4正畸诊疗训练中美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在制定矫治方案时,应基于美学的矫治设计与医患沟通,相对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心理预期,充分了解患者对面部美的理解和正畸审美心理状态对矫治结果的期望,制定切合实际的正畸美学目标[11]。还应看到,正畸诊疗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对牙齿、牙合曲线、咬合、颌间关系的逐步改正渐进地实现矫治设计的美学目标。短时间的牙颌变化可能不一定能即刻实现美学目标,甚至由于牙齿的逐步排齐出现暂时性的美学效果变差。因此,在正畸诊疗临床培训中,着重训练学生对治疗过程的预见性以及对最终治疗目标的整体把握,不因一时的牙列形态变化影响诊疗过程中的决策;始终确立和强化美学目标,向美学矫治目标逐步逼进。依据美学评价指标评价每次复诊的美学变化,逐步树立牙颌变化与颜面部美学的对应关系,从而为实现最佳的美学矫治效果提供保证。
2.5计算机辅助美学评估、设计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口腔美学的评估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12]。随着数字化牙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放射技术、3D摄影及相关软件程序的应用有助于全面分析软硬组织的数据;也使得数字虚拟三维排牙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还应看到计算机技术远未成熟,与传统人体测量学和头影测量的对比研究,存在缺乏大量正常数据库,无公认客观的面部标志点等不足[13]。因此,正畸美学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持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渴求及对新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努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技能,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这一新兴技术的热情和兴趣,为将来在正畸临床中不断实践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美学评估、美学设计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3结语
口腔正畸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美学原理、美学标准的确立及其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可以说,美学是口腔正畸治疗学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很大程度上,对口腔颜面部美学的追求是口腔患者求治的目的和口腔医生追求的目标,也是推动口腔正畸诊疗技术和理念前进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正确的正畸美学认知,不但需要掌握各种美学规律和美学原理,还应对整个口腔颜面部的美学形态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美学变化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对口颌系统的功能有较为深入地理解,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协调统一。因此,口腔正畸美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口腔正畸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对口腔正畸美学的认知和理解,在长期的正畸诊疗实践中自觉应用并逐步体会,同时推动口腔正畸美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作者:欧阳志强 罗玲 熊宇 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