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证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证心得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证心得

摘要:脾胃虚弱是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内在基础,而中土虚弱,湿浊易生,治疗应以健脾固本为先,兼清火、湿、热之标邪。临证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但又当分清虚实寒热,故有辨治用药之别。具体方法分为治病求本,知脾胃之虚;明辨虚实,祛火热之标;兼顾他邪,随证治之和巧用药对。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疗法;健脾固本;参苓白术

散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发生于口腔黏膜处,以溃疡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又称“复发性口疮”。常发生于口腔内黏膜缺少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的部位,如唇内侧、颊黏膜、舌腹、软腭等处。西医治疗多以外涂法或口服维生素等对症处理,以缓解疼痛,促进溃疡表层愈合,尚缺少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1-2]。中医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口疮”“口糜”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此病因病机亦多有论述,但多以“火毒”立论,常用苦寒药物以清热泻火解毒,一时得愈,但易反复发作。笔者根据传统医学经典文献的分析和临床实践观察,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不在于“火毒”,而在“脾虚”,临证可用参苓白术散作为基础方加减。现将复发性口腔溃疡临证心得阐述如下。

1治病求本,知脾胃之虚

1.1健脾固本为先。对于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观点不一,但多以火、热、毒为致病因素。而清•沈金鳌指出“凡口疮者,皆病之标也,治当推求其本焉”,《圣济总录•口疮》言“口疮者……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受之本也”,意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位虽在口窍,实则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治病必须求本。从经络循行上看,脾经上夹咽连舌本,散舌下,脾气通于口,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倦伤脾和饮食不调导致脾胃受损者十有八九,脾胃虚弱则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亦不能上承于口,致口腔黏膜失养而发口疮,且用药不当会致脾阳更虚,则成迁延难愈之势,形成复发性口腔溃疡。观来诊者常多年饱受口腔溃疡之苦,询前治多以“火毒”立法,此愈彼起,多见面色苍白或蜡黄,手心易出汗或手心发黄,诉体倦乏力,饮食纳差等,均为脾虚之象。且脾胃相表里,同属中土,而中土虚弱,湿浊易生,上扰口窍,故首诊便可用潞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0g、山药30g、白扁豆10g,取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上述为参苓白术散的主要药物组成。另反复口腔溃疡患者多受“火”灼,且《脾胃论》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在治疗阶段还需始终顾护阴液,才能促进溃疡愈合。若见患者舌质红干且有裂纹者,常用肥知母、北沙参、天花粉、麦冬、黄精等滋肺胃之津。1.2慎用凉药以护阳。《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意为当重视人身之阳气。临床多见复发性口腔溃疡其溃疡面红肿,但是热象却不明显,且多有四肢不温、纳差、少气倦怠等中焦虚寒之迹。且口窍之位在高,以阳为本,寒凉泻火之药易折阳势,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应慎重使用苦寒药物,临证宜选量小味轻之剂,或可选用炒制品以防寒凉伤脾胃之气,如炒黄芩、炒栀子等,在恢复期亦要谨以温补之法缓缓调之,以复脾胃之阳。

2明辨虚实,祛火热之标

复发性口腔溃疡虽以“脾虚”为本,但亦有虚实两端。饮食不调、劳倦内伤损伤脾土,中土失运,湿浊易生,郁久则化热化火,上扰口唇,如《太平圣惠方》指出的“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肿也”即是此意,临床上常出现创面红肿疼痛、舌苔黄腻、口干、心胸烦闷等湿热蕴脾之象,治以培补脾胃、清利湿热为法,常用芦根、石膏、炒黄芩等泄肺胃之热,石膏擅清泄脾热,复脾胃气机;芦根中空,清肺胃之热而又有生津之功,利三焦,并可导上、中焦之热从小便而出。劳倦、思虑过多或多服苦寒之药,也易致脾胃中虚,使脾胃升降失职,清阳下陷,则阴火上乘而发为溃疡,出现创面灼热痛不甚、溃疡面小、创面中心色淡白之状,并有神疲气短、乏力纳差明显等症。《静香楼医案》指出:“盖土温则能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发为口疮。”故应以“土厚则火敛”为法,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加芡实10g、煨葛根20g,气虚重者再加炙黄芪10~20g,共起益气升阳之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以调节免疫力,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加速创面愈合[3],葛根素对降低反复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中医证候体征积分有积极作用[4]。

3兼顾他邪,随证治之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长,病机复杂,除与中焦脾土密切相关,各种病症常交叉并存,临床中需随证加减。如《圣济总录•口齿门》言“口疮者,心脾有热,气中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上焦实火循经上灼,亦会灼伤口唇黏膜,常出现口苦口干、目赤、舌尖红、喜冷饮等症,应治以轻清透达,可选连翘心、莲子心、炒栀子以清上炎之火。《素问•气厥论》还提到“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因此对于客热伏留于下焦者,临床可见大便秘结或小便不利,可用芦荟、决明子清解肠腑,薏苡仁、车前子、滑石之类通利小便,更引火、湿、热之邪从下而出。且现代实验研究发现芦荟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可促进黏膜修复和伤口愈合,并有抗菌抗炎的药理性质,可有效减少创面疼痛、大小和红肿[5-6]。见其他兼证者,亦随证治之,如肝火偏亢、情绪急躁者加夏枯草,血热者加粉丹皮以凉血和血,夜寐多梦者加远志、莲子。

4巧用药对,事半功倍

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无论虚实寒热都可用煅瓦楞子15g和煅乌贼骨20g这一药对,并嘱其先煎。煅瓦楞子、煅乌贼骨为治胃溃疡常用药对,能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对黏膜的刺激,保护胃黏膜。将其用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作用有三:一者能促进口腔黏膜的愈合;二者其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感,减轻病人痛苦;三可有效收敛上炎之火,使之不上扰口唇。而对于“火毒”之标,临证可选用木蝴蝶3g和马勃10g这一药对,《本草纲目拾遗》载木蝴蝶“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木蝴蝶甘凉,性柔润,具有清热利咽、疏肝和胃的功效;张寿颐论马勃为“既能散毒,又能燥湿,以疗湿疮,固得其宜”,且马勃属上焦肺经之药,性辛平而散,可宣发上焦郁热。两药相伍,质轻味薄,共奏止血解毒、养阴清热之功。

5验案举隅

侯某,女,68岁。2018年10月14日初诊。反复性口腔溃疡近10年,近来又发,疼痛难忍,惧怕进食。曾用西瓜霜喷雾,口服维生素C等治疗,效果不显,溃疡面常需十余天方能慢慢愈合,但溃疡此起彼伏,迁延不愈,时轻时重。查体:上颚部、右侧唇边和舌前左侧见片状溃疡面3个,边缘略红肿,溃疡中部色白。患者形态干瘦,手心发黄,舌质暗舌边尖红苔薄黄,中有裂纹,脉细数,重按无力。自诉溃疡面疼痛不已,口干,饮食不佳,尤其夜间口干明显,要起身喝水,睡眠较浅,梦多,大便干燥,有轻微便秘,小便尚可。既往史:高血压病,平时身体尚可。中医诊断:口疮(气阴两虚,心脾有热);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治法:补气益阴,清宣郁热。处方:芦荟6g,潞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山药30g,白扁豆10g,马勃10g,木蝴蝶3g,决明子10g,煅乌贼骨20g(先煎),煅瓦楞子15g(先煎),炒栀子10g,芦根20g,天花粉10g,黄精10g,炒黄芩10g,夏枯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饭后温服2次。二诊(10月21日):溃疡面疼痛减轻很多,有愈合趋势,目前无新发溃疡面,精神好转,可以正常进食,自觉夜间心胸部灼热,口干口渴,大便软,小便尚可。舌淡苔薄白,舌面干有裂纹,脉沉细。继续依前法治疗,原方去白扁豆,决明子减至6g,芦荟加至10g,加车前子10g(包煎)、北沙参10g、肥知母10g、生薏苡仁20g。7剂。三诊(10月28日):溃疡面差不多愈合,疼痛消失,大便溏,一日三行,小便尚可。口干好转,心胸部灼热感减轻。舌淡苔薄黄,脉沉。上方去北沙参,芦荟减至6g,马勃减至6g,加芡实10g、煨葛根20g、白扁豆10g、防风10g。7剂。四诊(11月4日):口腔溃疡暂无新生,大便一日三行,质软,口干减,其女诉患者平素饭量大,却不吃荤菜,睡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沉缓。上方减决明子、天花粉、芦根、防风、肥知母,加煨木香10g、沙棘10g、炙黄芪10g、炙远志10g。继服14剂。嘱其回去加强营养调养即可。半年后电话随访,告知溃疡无再发,身体健,体重增加。按语:患者系老年女性,反复性口腔溃疡长达十年之久,起病原因不详,证属气阴两虚,且有湿热夹杂。首诊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补气健脾,再以芦荟、决明子缓清肠腑湿热,芦根、天花粉宣肺胃之热又充肺胃之津,炒栀子、夏枯草清心肝之火热,佐以马勃、木蝴蝶清热解毒,煅乌贼骨、煅瓦楞子促进口腔溃疡处创面愈合,总方寒热平调,攻补兼施,滋阴而不腻,补气而不热。二诊中因心胸部灼热感和口干明显,证为湿热未除,阴液已伤,即在原方加滋肺胃之阴的北沙参和肥知母,再以薏苡仁和车前子使湿热从小便而出,防风10g助散脾中伏火,而不伤脾胃之阳。三诊口腔溃疡已无虑,夜间口渴程度减轻,因诉大便溏薄,次数增加,即加煨葛根以升阳止泻,芡实以固肠止泻,并减少芦荟、马勃的用量。四诊患者整体已恢复,即撤去大队滋阴之药,取参苓白术散之意,继以温补脾胃为主,细细调之。后嘱患者平时加强营养,进食时不要过急和贪烫,保持良好情绪。因此治疗反复性口腔溃疡第一要义为补脾,再辅以清火、湿、热之标,不可本末倒置。同时辨证是关键,区分寒热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随证加减。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0.

[2]尚志忠,王安安,高晓通,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9):26.

[3]邹净亭,赵静辉,王佳,等.黄芪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8,38(2):189.

[4]王春风,罗琼,金玲,等.葛根素对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三种中医证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2):191.

[5]杜飞,何睿,曾水芹,等.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系统评价[J].口腔医学,2018,38(12):1122.

[6]蔡蒋帆,唐建红.芦荟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2):122.

作者:严忠婷 方向明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