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口腔诊疗中行为管理方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儿童龋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但就诊患儿的年龄较小,诊疗难度大。检索相关文献,对儿童口腔诊疗中各种行为管理方法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口腔诊疗;行为管理
龋齿,俗称为蛀牙或虫牙,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的色、形、质发生改变,龋齿的年龄分布范围较广,且发病率高[1]。不及时治疗的龋齿很多都会发展成牙髓根尖周炎等相关口腔疾病,不但影响儿童恒牙的良好建立和正常发育,还会危害其身体发育和营养吸收[2]。但就诊患儿年龄偏小,依从性差,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行为管理,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采用合适的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消除患儿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让患儿适应口腔治疗环境,从而提高诊疗操作中患儿对疼痛的耐受力,并获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一过程使用的方法称为儿童口腔治疗中的行为管理[3]。本文对国内外儿童口腔诊疗中的非药物性与药物性行为管理方法及效果的现状进行综述,为儿童口腔科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非药物性行为管理的方法
1.1告知-演示-操作(tell-show-do,TSD)TSD方法
是医生在治疗之前与患儿做好沟通,告诉患儿需要用到的工具以及需要做的治疗。可以将口腔治疗中的器械比拟化,比如将牙椅比作电动椅,口镜比作照亮牙齿的小镜子,探针比作小牙签,光固化灯比作魔术灯,涡轮机比作给牙齿洗澡的工具,补牙齿的材料比作奶油等等;目的是在具体操作之前,让患儿对口腔诊疗的过程有一定了解,先从口外再到口内逐步适应后才会进行具体操作,循序渐进地诱导患儿进入治疗[4]。同时,陈雪[5]研究发现:患儿首次就诊时不进行实际的操作,而是通过相关的口腔知识宣传、将口腔治疗使用模型给患儿进行演示,这样的方法可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同时拉近了与患儿的距离,进而可以使患儿更好地配合二次就诊。对于3岁以上儿童,这种行为管理方法较为适用,在临床中也广泛用于学龄前儿童[6-7]。
1.2正强化鼓励法
给予患儿鼓励和赞扬。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不断给予患儿赞扬和鼓励,使其更有信心,越来越适应治疗环境。在治疗结束时,可以给予患儿动画贴纸作为奖励,希望他们下次做治疗时表现得更好,这样可以使患儿有积极的就诊态度,并能有效减轻患儿下次来就诊的恐惧及抗拒心理。这种方法多用于3岁左右的儿童[8]。
1.3注意力分散法
在诊疗过程中,分散患儿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为患儿播放动画片、让患儿听故事、让患儿捏减压球等。在患儿可能产生不适的情况下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分散患儿听觉和视觉的注意力,减少患儿的不良情绪,从而减少不合作情况的发生。
1.4强制约束法
为了防止患儿在医生操作过程中突然发生身体移动,可以借助医护人员的手、约束带、开口器等对患儿进行保护性固定[9]。使用强制约束法也需要注意,在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告知患儿及家长需要禁食空腹,以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窒息、呕吐等意外情况。
2药物性行为管理方法
2.1无痛局麻注射技术
是指在计算机的控制之下,让局麻药物能够缓慢、匀速,低于疼痛阈值的速度进入患儿体内,使患儿在进行麻醉时尽量感到轻松无痛[10]。近年来STA无痛麻醉技术的出现,配合医生合理的语言及操作,可最大化减少患儿的不适感[10]。
2.2口服药物镇静法
近年来,咪达唑仑广泛应用于牙科治疗中的儿童口服镇静[11]。在临床上,咪达唑仑的用量很难精确把握,存在个体差异,但通常来说,患儿年龄和体重越大,则药物的用量越大[12]。束煌等[13]研究发现,如果患儿口服咪达唑仑镇静不足,就很难再追加镇静,但如果镇静稍过度达到入睡程度,则患儿术后易出现嗜睡的不良反应。因此,口服药物镇静法应根据患儿情况谨慎使用。
2.3笑气吸入镇静法
笑气是一种能减轻人紧张和焦虑情绪的气体,且具有镇静作用,主要刺激β-内啡肽系统,从而让人产生欣快感,使人焦虑反应降低[14]。笑气吸入镇静法是指让患儿吸入笑气,从而减轻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和疼痛不适的感觉,以获得镇静的效果。束煌等[13]研究发现,笑气虽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会产生明显疼痛的治疗,如翻瓣去骨术等,单纯吸入笑气有时还不足以产生有效的镇痛作用。
3药物与非药物两种行为管理联合使用的方法
3.1笑气吸入镇静技术与非药物性行为管理方法相结合
戴泰鸣等[15]研究表明:针对儿童齿科畏惧症,将笑气吸入镇静技术与非药物性行为管理方法相结合,能显著提高患儿在牙科治疗中行为管理的成功率,但对于有认知交流障碍和患有严重齿科畏惧症的儿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行为管理方式才能解决问题。
3.2笑气吸入联合咪达唑仑口服镇静针
对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使用笑气吸入联合咪达唑仑口服镇静可提高患儿镇静效果及治疗效果,同时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微降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13]。可提高患儿的就诊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
4小结
由于就诊患者年龄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儿童在口腔诊疗中的行为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针对于儿童,行为管理方法包括了非药物性行为管理方法、药物性行为管理方法以及两种行为管理联合使用的方法。但由于生长的环境、自身的气质、父母的教育不同,每个患儿都具有自己的个性,适用于每个患儿的行为管理方法都会有所不同[4]。因此,儿童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患儿的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提高儿童口腔诊疗的整体质量。
作者:廖月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