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龋齿流行趋势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李文珺、苗江霞、张艳玲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数据收集后计算龋均(dmft)、龋面均(dmfs)。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2结果2.1患龋情况本研究共取样本630个,患龋儿童296名,患龋率47%。dmft为(2.17±3.31);dmfs为(2.91±5.19)。在患龋组中16≤dmft≤20的有3名,11≤dmft≤15的有21名,6≤dmft≤10的有66名,1≤dmft≤5的有206名(图1)。在6≤dmft≤20的90名儿童(占患龋总数的30.41%)中,患龋牙数百分比(患龋牙数占全部患龋牙数的百分比)达到了59.77%,患龋牙面百分比(患龋牙面数占全部患龋牙面数的百分比)达到了63.94%(图2~3)。
图4显示了各牙位及牙面的患龋情况。各牙位的患龋率按照高低顺序为:上颌乳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乳侧切牙>上颌第一、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下颌乳中、侧切牙。左右牙位患龋率之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1)。在牙面的患龋率中,下颌第一二乳磨牙面,上颌第一二乳磨牙面及上颌乳中切牙近远中面、上颌乳侧切牙近中面的患龋率明显高于其余牙面。除了上颌第二乳磨牙颊面及远中、上颌尖牙舌面、上颌乳侧切牙远中、下颌第二乳磨牙的颊面、下颌第一乳磨牙的颊面舌面、下颌乳尖牙的颊舌面、下颌乳侧切牙的舌面外,其余左右同名牙牙面患龋率之间差异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P<0.001)。且在所有易患龋的牙面中,左右同名牙牙面患龋率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本研究共检查36~42月龄的儿童630名,患龋率为47%。Douglass等[4]1994年报道北京3~4岁儿童龋齿的患病率为56%~71%。李静、秦满等[5]2005年报道北京3~4岁儿童患龋率为47.34%。近年来,北京市加强了幼儿园儿童的龋齿预防保健工作,包括:定期口腔检查、氟化物使用、龋齿的治疗,使得患龋率有所下降。但是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标[6]5~6岁:90%无龋;也未达到我国2010年口腔健康目标与指标的建议农村30%、城市40%无龋。在本次调查中,针对北京市大多数幼儿园均为招收3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且本次检查均为开学后不久的第一次检查,表明在入托前婴幼儿已经患龋。因此仅仅在幼儿园进行口腔保健工作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ECC,且由于ECC可以直接导致婴幼儿对新发龋的易感性增加,对于ECC的预防更要强调早期,口腔保健教育指导应在入园前甚至孕期[7]。
本研究中,约8%的患龋儿童占全部患龋牙数的21%,约30%的患龋儿童占全部患龋牙数的59.77%。在国外的一些研究[8-9]中显示10%~17%的儿童龋齿数占全部患龋牙数的50%,25%~30%的儿童患龋牙数占全部患龋牙数的75%。多数患龋儿童口腔内不止一颗龋齿,甚至一些患儿全口牙齿全部罹患,这与ECC导致的婴幼儿对新发龋的易感性增加有关。国外的文献[10]分析ECC的危险因素包括:致龋菌、不良喂养方式、一些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氟化物的缺乏、口腔健康护理的不足、医疗保险不完善)等。根据病因发现龋高危患儿(易患龋的儿童),进行早期的阻断干预,防止ECC的发生及进展。针对这些高危患儿及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阻断,在儿童预防工作中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以有限的医疗资源获得最大效应的龋病防治效果。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龋齿在口腔的分布有一定的特点:龋齿多发生在乳上前牙区及乳磨牙区;最容易发生龋齿的牙面为上乳中切牙邻面,其次为磨牙的面。乳上前牙唇舌面均有较高的患龋率。第一乳磨牙比第二乳磨牙更易患龋;左右两侧牙齿患龋率呈现不对称性;下颌乳磨牙相较于上颌更易患龋。
乳上前牙区更易患龋可能因为乳上前牙萌出相对较早,与奶瓶的使用有关。下颌磨牙与上颌相比更易患龋可能由于下颌磨牙点隙窝沟更易积聚食物残渣且上颌磨牙可以得到唾液的有效冲刷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左右两侧牙齿患龋率呈现出了不对称性,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左右两侧牙齿患龋率差异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且除了上颌第二乳磨牙颊面及远中、上颌尖牙舌面、上颌乳侧切牙远中、下颌第二乳磨牙的颊面、下颌第一乳磨牙的颊面舌面、下颌乳尖牙的颊舌面、下颌乳侧切牙的舌面外,其余左右同名牙牙面患龋率之间差异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P<0.001)。与国外Vanobbergen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对于个体而言,病变往往集中在口腔中的一侧。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为左右手习惯造成。我们在本研究中,分析以上特点产生的原因,对我们有2点启示:在口腔中龋病分布的特点,除了已知的共性因素外,可能还存在一些未知的个性化或共性化的因素,我们有必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揭示;对于这些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口腔预防措施,可能会对龋病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但这也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证实。
因此,针对以上的患龋特点,幼儿龋齿的预防应:预防保健宣传应更早的对未进入幼儿园婴幼儿的父母甚至孕妇进行;对于龋高危的患儿应重点防控,预防龋齿的发生和进展;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易患龋的重点区域应重点进行清洁或预防,例如乳前牙之间的邻面可以借助牙线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