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实践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实践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实践思考

一、套期会计基本原理

早在10年前,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各个国家开始意识到金融风险失控所带来的危害。近年来,金融行业成为重点监管对象。除金融行业外,各大行业或多或少涉及金融工具的使用,一部分企业购买或持有金融资产目的是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对于这类通过金融工具来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企业,在账务上应该如何处理,才能真实有效并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制定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机构,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大巨头致力于寻求合作,共同推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完善[1],并且制定了三阶段的实施计划:第一阶段,完成金融工具的分类以及计量的会计准则修订;第二阶段,完善金融资产减值相关规定及减值模型;第三阶段,完善套期会计准则。目前,第三阶段套期会计准则的制定已完成,并已颁布国际会计准则IFRS9——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我国2017年3月31日颁布了最新套期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4号,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套期是指企业为了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波动等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冲击,从而购买或持有金融工具用以对冲风险。在套期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被套期项目的经济事项不同、套期方式不同,因此,IASB、FASB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均对套期会计进行分类。以我国为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将套期事项分为三类: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由于被套期项目尚未真实成为企业资产或现金流,所以套期工具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要区分为有效套期部分和无效套期部分,套期工具有效套期部分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工具无效套期部分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套期会计的演进

2006年我国颁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17年3月31日修订并正式颁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相比2006年版主要有以下几点大变化:一是取消套期有效性量化指标。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取消了80%∼125%套期有效性的规定。从定量规定转为定性规定,定性规定更侧重于企业套期活动与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反向经济关系[2]。二是新增被套期项目期权的时间价值会计处理。在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仅将被套期项目期权的内在价值部分认定为被套期项目。2017版套期会计将被套期项目期权时间价值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更好地反映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三是2017版套期会计相比2006版准则,新增“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运用。对于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由于被套期项目尚未真实成为企业资产或现金流,套期工具有效套期部分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三、套期会计的实践应用

为了更好地说明2017版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及影响,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选取2018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年度报告作为分析对象。为了规避石油天然气产品的价格波动带来的相关风险,中国石化采用了金融工具进行套期操作,并根据套期会计准则指定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中国石化于2018年年度报告表明,2018年12月31日,中国石化持有若干指定为有效现金流量套期及经济套期的原油、成品油及其他化工产品商品合同,该等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人民币78.44亿元(2017年:人民币5.15亿元),该等衍生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35.68亿元(2017年:人民币26.24亿元)。中国石化2018年年度报告中对中国石化指定的有效现金流量套期工具进行敏感性测试,2018年12月31日假设其他所有因素保持不变,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基础价格上升/下降10美元每桶,将导致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使中国石化的净利润减少/增加约人民币1.97亿元(2017年:减少/增加人民币40.49亿元),并导致中国石化的其他综合收益增加/减少约人民币68.50亿元(2017年:减少/增加人民币7.01亿元)。通过敏感性测试,可以看出随着有效现金流量套期工具规模的扩大,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石化的净利润的冲击明显降低。主要产生变化的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可见新套期会计准则下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石化指定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规模增加后,其2017、2018年间的其他综合收益中现金流量套期如表1。从表1中国石化现金流量套期数字变化可以看出,2018年现金流量套期数字变化加大。这与中国石化指定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规模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根据2017版套期会计准则规定,套期工具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要区分为有效套期部分和无效套期部分,套期工具有效套期部分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工具无效套期部分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那么表1显示的是中国石化的现金流量套期有效套期部分,并计入了其他综合收益。中国石化的现金流量套期无效套期部分如表2。从表2中国石化现金流量套期的无效部分可知,2018年相比2017年增大,此部分计入当年度损益。而2018年现金流量套期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有效套期部分,2018年中国石化套期工具有效套期部分所产生的损失为-9741百万人民币,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现金流量套期工具有效套期部分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控制了套期活动对当期损益表的冲击,使得损益表得到了平滑处理,合理地反映了企业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

四、思考

通过中国石化的案例,可以看出随着有效现金流量套期工具规模的扩大,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石化的净利润的冲击明显降低。主要产生变化的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可见新套期会计准则下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企业在实施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尽量扩大有效套期部分,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同时平滑损益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颁布的企业套期会计准则取消了套期有效性的量化规定,取而代之的是定性认定,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但是宽松的规定随之带来的是更加宽泛的职业判断,盈余管理的机会和手段也会随之增加[3]。很明显,在宽松的制度下,必然需要一套完整严密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姚伊伦.IASB和FASB对套期会计联合改进及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2,(5):174+176.

[2]黄柯文.FASB改进套期会计草案评述——从套期会计的简化说起[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9):127-128.

[3]王政梅.浅议套期保值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国外资,2014,(3):27+29.

作者:张智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