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思考

摘要:近些年,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得到了高度重视,单位不断对管理会计提出新的思考,试图在制度上得到新的创造,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与管理会计的契合度。在单位不断地推进下,管理会计虽说从传统会计中得到新的发展,但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措施,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实施水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成本的最小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接受国家财政拨款并服务于社会的机构,而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实践主要是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将其活动的资金和成本降到最低,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有效使用率。近年来,随着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行政部门的管理会计的实践也围绕着部门中心工作,积极转变原有的发展思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制度,夯实基础,积极改善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践和应用,能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快速成长,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严谨,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制度上的革新,使其与社会建立起全新的符合实情的联系。

1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思路

1.1注重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创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中国管理情境的管理会计问题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情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管理会计的理念,因此要树立“研究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国际化”的理念。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主导地位。行政事业单位为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不断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就必须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发展管理会计工作。通过各级财政、学术界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将政府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形成《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实务指南》。同时强化理论创新和应用转化,更好地引领和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

1.2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途径

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既是管理会计应用的要求,也是企业管理手段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单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与财务的融合首先对单位的管理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单位要具有高瞻远瞩的管理理念,要从打造现代政府的高度来重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工作,从而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同时要立足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落实业务工作,并配套考虑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对单位的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业务人员既懂技术,又懂财务,并以财务资源的配置来考虑当前业务的运行。对于重点项目的财务资源配置要作出合理规划与安排,并通过预算管理、预算分析、可行性研究、绩效评价等对于单位的工作开展提供决策支撑,从而真正实现业务的进步与财务管理的规范有序,并节约财政资源。

2立足单位实际,选择适应的管理会计工具

相比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根本的不同点就在于治理结构与运营目标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上存在着不同,进而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区别。

2.1要注重管理会计工具的适用环境

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环境,而大多数管理会计工具往往都是从企业发展而来的,故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注意到业务性质的不同以及利益关联者的区别,从而合理选择管理会计工具,并进行相关调整。例如,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企业应更加关注财务维度,因为股东对于财务数据的关注是首要的。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需要将财务维度扩充到社会效益方面,注重于两个方面的平衡。

2.2要注重管理会计的相互匹配与联合应用

在事业单位中,应通过内部控制来约束各项业务按权限稳健开展,这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单位的廉洁运行。同时通过预算管理确保各项开支在相关的预算经费范围之内,并将预算作为考核事业单位完成相关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因此,相关的管理会计联合应用既确保了合规开展工作,也确保了经费的廉洁高效使用。

2.3考虑管理会计工具的独特性

例如专项资金管理往往在事业单位更受重视,因此资金预算、项目管理就应提升到相应的高度,而企业的相关管理仅仅是避免投资风险、财务风险。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建议

3.1强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

对于管理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不应拘泥于某一方面。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践必须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组成管理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将大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本质上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流于表面的问题。要想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更好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一方面,建立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会计主要作用是提供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管理会计主要本着为企业降低支出成本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所以建立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深入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另一方面,利用当前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搭建信息系统,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能够在各个环节结合。首先利用管理会计的优势确定战略目标,然后再衡量市场落实实施策略,其次采用财务会计的方法对业务进行确认、计量。最后利用信息系统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做出决策。

3.2通过预算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控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过程中,预算管理出现薄弱环节,已经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其收支的管控力度下降,做出的预算报告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践能力,可以从预算管理工作入手,加强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控。以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要强化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1)采用新的预算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虽然现在大多数管理会计的预算工具都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具体实施时还是会出现人工操作上的失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变动很大,很容易在预算已经做好的前提下出现改变,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进行预算工作时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让单位在出现成本变动时也能较好的应对。(2)实现预算管理工具的远瞻性也是实现管理会计对收支管控的有效手段。主要体现在对超支现象的预算管理上,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工具,以及各种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达到预算管理对超支现象的预判,从而给预算管理留有变化的空间,将单位收支情况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3)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也是实现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控的有效方法之一。透明度的提高将加大外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的预算方面做得更好,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对收支情况的重视。预算管理工具的透明化在某种程度上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和公正力抬上了制高点,为行政事业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1]。

3.3通过成本管理工具强化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但减低成本预算却是首要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对成本的把控将会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国家政策的改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随着社会的改变,国家会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专项计划建设。那么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成本将会发生改变,管理会计报表也将发生改变。这时成本管理工具的使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大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管控,从而实现管理会计报表的优化,达到资金的合理利用。成本管理工具有多种方法,每种成本法有不同的作用,在使用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成本管理法来实现成本预算工作。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特殊性,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的办法。标准成本法主要是单位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实现成本掌控。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常规时期可以采用的成本管理工具。而针对有专项计划建设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将出现较大变化,标准成本法已无法对成本进行把控,这时采用“变动成本法”是较为可靠的办法。变动成本法是指以单位动态成本为基础,将工作中的变动资本作为成本的构成内容,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对变动成本进行补偿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成本变化期间操作较为简单,成本计算较为清晰,是强化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管控的有力方法。通过成本管理工具的合理利用,管理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建设有了更好的指导,且加大了管理会计对项目的管控力度[2]。

4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的实践和应用,希望通过管理会计的强化,实现对资金成本的有效把控,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管理会计实践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摸索改变,通过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磨合生产出适合的管理体系。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管理会计的实践依旧存在管路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不到位、管理会计的预算管理有待加强以及管理会计对专项计划的指导还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但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尝试,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转变思路,提出合理的应对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压力,从而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南,朱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6):34-35,55

[2]常丽,杨真真.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01):16-18

作者:杨文辉 单位: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