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3篇

第一篇

一、现如今给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完整实践教学体系的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仍旧是应试教育模式,教学安排没有整体化考虑,教学目的仅仅停留在理论验证阶段而没有创新。而在课堂设置上,对于实践课并没有单独安排,只是将其列入理论教学中,做的也只是在课堂上简单随堂练习,并没有深入进行实践。这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学到的知识,往往只停留在书本阶段。

(二)校外会计实训基地的缺乏,学生实习的机会太少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实习的环境就是企业和对应的财务所等地方,但是介于很多原因,一些独立经营的公司和企业都不愿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实习期间较短,学会如何处理问题之时也是实习结束之时,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接受实习生,毕竟对企业的业绩是没有促进作用的,另一方面,实习生都是没有经验的,所以接受他们进入公司也就等于要接受他们随时会犯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就很可能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及运行。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现在的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

(三)规范实训材料的匮乏

现在用在会计教学的实训教材都跟不上现代法律及会计制度的变化,内容过于陈旧,没有新兴的思想和方法理念。无法给学生好的教材,就达不到真正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另外教材所涉及的业务类型太过单一,针对性不够,不能真实的反应现代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所以相应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无法提高。同时在教学中,重心放在了会计核算,忽视了会计监督的问题。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实训教学模式单一,实训性不强,缺乏层次感,根本无法到达所应用的效果,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只是空有其名的存在而已。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根据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出现情况来看,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只有给与足够的关注度,才能解决问题,让会计学真的人人们所关注的那般,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作用,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下:

(一)从师资力量方面改进,聘请有能力的人担任讲师

熟话说,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上,我们就应该聘请真正有能力的老师来给学生讲课,往往又经验的老师会格外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指导,他们有丰厚的经历,同时他们的阅历告诉他们唯有实践才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最好的办法,所以请有能力的教师对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确保课堂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的实质性展开,同时好的老师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效率。

(二)在校内建立多功能实训基地,方便展开实践性教学

通过多功能实训基地的建立,能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构造一种工作的紧张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多功能实训基地也要满足一切特定的条件,比如:要具有仿真式的财务处环境,这样能让学生及早的接触到将来即将工作的环境,对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时一定要讲究分工明确,讲究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一项业务。除此之外,不仅要模拟环境,还要模拟内部的控制功能,真生的让学生有一种已经是在参加工作的假象。

(三)实践中结合多媒体信息化教学

在实践中多引用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手段,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对于课堂知识的延伸,对于理论的深化运用有很大帮助,在实践中,必然会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应该适时的,利用科技化的手段来为学生给出示范。现代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能更加有说服力的给学生以指导,同时还能向更多方面进行拓展,深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相应的训练。

三、总结

现在正是人才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的时代,也是社会对新型建设性人才需求量极大的时代,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现如今我国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来看,现在我们所做的还远不够,所以为了培养更多实战性的会计专业人才,我们必须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并且想办法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为我国金融界培养更多能够应对实际问题的人才。相信只有注重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展开训练问题,我们就可以达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训练出的人才才经得起社会上一些企业的考验。

作者:邹萍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实践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1.1实践教学基础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主要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为主,这种方式缺乏操作性,内容简单,行业单一,甚至一个模拟资料延用几年,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与会计制度脱节,仍然沿袭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目的。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校内实践基础薄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主要表现在学校对校外实习基地投入的经费不足,固定实习单位少,即使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不积极配合,使学生达不到实习的真正目的。

1.2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均聘用教授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其中绝大部分教师为财务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会计工作的从业经历,只善于纸上谈兵,对会计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十分有限,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指导教师缺少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致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能依靠在高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自我想象教导同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举一反三,应用灵活,尤其是教师在分析案例时难以联系实际情况,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

1.3会计实习基地建设亟待加强

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亟待加强,现有条件的不完善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校园内部会计实践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对校内会计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经费投入不够,教学软件更换和升级不及时,硬件环境达不到教学要求。第二,校园外部会计实习基地建设收效甚微。大多数高校选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在与校外组织合作的实际过程中,存在合作条件不合理、沟通不畅和投入与效果不平衡等问题,导致校外组织并没有有效发挥其实践基地的作用,为尚未有过实践经验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地点工资低而且工作压力大。即使高校与一些企业或是会计事务所合作,并具备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也很难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财务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机密资料之一,绝大多数企业不会将其公开或者作为学生实习操作的对象,因此,学生难以掌握企业运作中的业务要求,缺乏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与掌握,对今后的实际工作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造成校外实践效果不理想。

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2.1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合理,构建一个统一、可行性强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应该涵盖会计活动的全过程,训练的内容包括珠算、点钞和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实习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形式应该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时间进行专项模拟训练。以会计电算化为例,企事业单位的在岗实习部分的主要形式是参观学习和专题讲座,其中以参观学习为主,听专题讲座为辅,二者互相结合,使会计实践教学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充分掌握会计知识的前提下,具备高超会计事务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被称为双师型教师。为了提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能力和质量,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选择会计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时,应具有严格的标准。只有在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从事过会计工作,并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学校可以临时或长期聘用这类人才,有益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二,统一安排在校执教的理论课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训,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做兼职,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水平。

2.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学校领导对会计实践案例教学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尽快地建立起高质量的校内实践基地并完善实习环境。随着教育部门对实习基地建设和使用问题的关注,学校获得的相关专项经费逐年增加,为建立多功能的综合性模拟实训室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完善实习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实验环境。加强会计类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但要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进行模拟操作,还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实习生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为毕业生的就业打好基础,使学生到岗位后可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学校选择部分在本行业当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学校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选择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定期审计企业的财务账目,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等。这有利于企业看到校企合作的良性成果,从而提高企业接受学生前去实习的热情,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理论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学校选择重视学术研究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有益于学生实践学习、教师科研和企业发展的“产学研”基地。在实践基地,学生可以练习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提高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以合作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开发经典教学案例和教材;企业可以得到教师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第三,学校应加强与当地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选择对政府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到财务部门实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有地点可以进行实践,进一步了解在工作中的账目处理方式。与此同时,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学习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平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提升个人能力,争取工作机会。

总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要转变观念,构建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体系,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淑霞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

一、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存在抄袭现象

目前课程教学中最大的困扰就是个别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抄袭现象。这一点,不仅理论课程中存在,而且课程设计中可能更严重。理论课程中,部分限定时间上交作业的内容,总有学生因为不会做或不愿意自己动手,而参考别人的作业。为此,每年教师都煞费苦心想对策、讲道理,包括提出不按成绩划分等级等。对于课程设计来说,全程只有一个案例作业,相同的资料,集中而有限的时间,大量而琐碎的计算和业务处理工作,都成为课程设计中先天不足的诱因,总有一些学生借鉴和模仿别人的作业,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收尾阶段情况更为严重。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难以兼顾教学效率和效果

按照教学安排,一般先上理论课程,然后再安排对应的课程设计。但是,总感觉课程设计的安排时点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部分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初的前4周或者学期末的后4周,也即第1至4周和16至19周,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态度和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安排在期末,会与期末考试周重叠,学生容易手忙脚乱,一边复习其他课程,一边参加课设,遇到考试时间和课程设计时间冲突的情况,会选择为考试让路,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安排来看,本学期完成理论课程后安排实践课程应该是最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完成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对内容掌握得比较清楚,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得到很好的衔接和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与之相比较,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往往都是针对上学期所学过的理论课程,经过一个假期的间隔和休息以后,很多学生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内容。此外,课程时间安排不仅仅是学科内容衔接问题,还会牵扯到其他课程安排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情况。在实践课程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在期初、期末均安排课程,才能满足目前所有的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教学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难以确定

课程设计一般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平常课堂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最后完成提交的作业,答辩,实践报告等。成绩评定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各部分内容,采取五级评分制,按照一定的比例最后评定综合成绩。其中,诸如学习态度、提问以及答辩等方面,很难有精准的计量标准,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所以,即使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上的偏差。因此,如何使考核和评价更客观,尽可能减少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成为目前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四)专业实习难以控制,毕业论文流于形式

由于专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有的是学校统一联系的实习基地,有的是学生自行联系的单位,加之毕业实习阶段还有很多学生为考研、出国做准备,因此,专业实习阶段具体情况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教师鉴定学生的努力程度也只能通过学生提交的相关实习资料和实习答辩情况,在此期间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只能采取侧面的事后跟进方式。笔者所在高校对毕业论文要求要以实习单位的资料为依据,这样学生很多论文命题都集中在财务报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存货管理等方面,很难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提高,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教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大部分课程设计均要借助于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而负责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师主要都是本系的专职教师,不同教师由于日常理论课程教学的分工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会计学、审计学、税法、成本与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不同课程组的教师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和储备存在一定偏差。其中,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讲教师外,其他课程的教师都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熟悉程度很有限,而面对大量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同样,对于各课程组的教师而言,面对一些非本课程组的一些细节问题会有同样的感觉。由于课程设计往往是一个年级几个班同时开课,但以行政班级单独指派教师,一人一班,在安排教师时,在本门课程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安排其他课程组教师作为补充,这些教师本身学科和个人知识储备、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意识

当今时代,终身学习早已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会计行业而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科学的会计学科,对现存法规有着高度的依存性,只要相关法规进行修订或改变,会计处理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对新知识新内容的不断学习会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常态,要想成为一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只有彻底改变观念,认清学习目标,才能摆脱只求分数、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

(二)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协调考试安排

理论上,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一种实际练兵,只能是同时进行或在理论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所以,在学期末安排本学期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应该是优选方案,但是只有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期末考试或其他课程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后,这种优势才能落到实处。建议在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过程中组织有课程设计教师参加的专业论证,全盘考虑,得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务部门在安排全校必修课考试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另外,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针对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变集中安排的课程设计为分散进行,这样既能缓解机房期初期末的资源压力,也能避开期末考试,但在具体设计进度时必须注意要和理论课程对接,分散学习的效果如何也有待实际来验证。

(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评价标准

建议以各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对课程设计的研讨和开发,积极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和完善成绩评价标准,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考核方式,要重点关注其实际效果,好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量化程度高的成绩评价标准。例如借助于单机版的财务软件,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任务,不仅可避免学生抄袭,而且更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四)增强专业实习环节的过程控制,更新毕业论文管理理念

在学生实习阶段,应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引导和管理,重视实习答辩环节。另外,可以尝试双导师的运行模式。例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作为业务导师,安排和指导学生具体实习事务,在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实习过程更顺畅,也能对学生实习过程有更真实客观的评价。毕业论文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掌握专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和技巧,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在论文命题方面应放宽要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选择财务与会计方面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不同方法并行,以此改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和专业水平。

(五)加大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培养跨学科的多面手

目前,专业课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不熟练,集中表现在一些较难的教学软件的应用中,例如用友U8、SAP软件等,这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会计教师而言,是会计实践课程中最大的障碍,急需办法解决,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教师的业务培训。包括计算机、财务软件、教学软件、办公软件等的培训,建议以学院为单位,定期举办计算机和软件培训班,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

2.办公室中专门安排电脑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以备教师平常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掌握都属于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常规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任课教师外,其他教师日常很少接触相关内容,难以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便于教师日常学习,建议在系办公室中专门配备大容量的电脑并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同时在平常教研室活动中增加相关业务学习内容,使财务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常态化。

3.实施课程轮换制度。建议在教师个人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进行课程轮换,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教师人才,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例如鼓励专业课教师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

4.编制统一的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在财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程式化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出现的一些计算机、系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有专业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每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均应编写统一的教学指导书,把常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列举出来,这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应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指导书,包括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之间,建议任课教师采取课程日记的方式,把每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原因、现象以及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同时课程结束前也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课程中积极改进。

作者:贾香萍 李慧思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