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上“财务共享”“智能财税”“智慧会计”等新兴词汇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在这种形势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更加重视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关财务系统软件的操作能力,为了培育出符合社会工作需求的会计技能型人才,各大院校纷纷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与创新。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乏对课程考核体系的转变进行的研究。本文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具体的阐述了现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适用的改革的考核体系内容,并对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实施建议
在众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中,比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等专业课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财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在这种情形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培育出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人才能力需求,进而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与之对应的考核体系也要作出进一步的改变与完善。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内容中,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强调过程性考核评价
相较于传统考核方式,改革后的考核体系更加重视过程性考核,并且在过程性考核中增加课程内容相关的会计软件操作水平的考核。在平时的考核中,不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等基本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期中测试或者单元测试,时刻了解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并量化考核结果。在新型的考核体系中,还建立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增加平时考核的比重,强化了学生的日常软件操作学习,弱化了期末卷面成绩的重要性,同时,有的相关课程还采取了在期末增加一些非纸质化测试答辩等方式进行辅助考核。
2合理安排各个评价环节的考核比重
传统的考核评价比例大致为三七分,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期末卷面成绩占百分之七十,这样的比重安排存在一定的弊端,经过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教师的专业判断后,改革后的评价体系里,平时考核的比例有所增加,占到60%多,其中,平时表现占到30%左右,阶段性考核或者实训实验等占到30%左右,而期末占比40%。这样的考核比重的设置,避免了之前期末成绩一锤定音的局面,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能从平时时刻监督学生的日常学习进度与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在校期间学到知识与技能。
3构建了相应的课程评价系统
传统的考核体系中,平时成绩的构成是由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实训操作等元素组成,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一,由任课教师进行打分。在这种方式下,由于教师日常工作量的强度过大、学生提交作业有困难等因素,导致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不够及时,不够客观,不够精确的弊端。为了改善这种问题,现如今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上线了相应的考核评价系统,甚至不需要任课教师给分,系统会根据学生提交的内容给予相应的分数。并且评价系统也能够很好地满足多元化评价的要求,为很好地完成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增加了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
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如会计综合技能大赛、税务技能比赛、大数据管理会计应用比赛、一些会计基本技能比赛等,利用平时上课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基础的会计实操能力,在比赛过程中加以应用,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最终,学生能够通过这些相关活动的学习,加深会计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各个比赛的承办单位都具备相对先进的会计操作系统软件,这样,学生通过比赛也能及时的接触并学习到更接近企业应用的财务软件,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上讲述的几点改革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存在的传统考核问题,从某些角度来看,新的考核体系看似很容易推进实施,但通过本人在具体实施以及不停的观察与探讨中发现,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实施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产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首先大部分院校引进的考核评价系统都是一体化的,不管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文化课都采用此系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做到每门课程都能拥有自己专业课程适合的考核评价系统,要想结合自身课程的专有特点进行自行设置系统的考核体系等,很难做到。教师要想更加接近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只能依靠加入更多任课教师多方面的手动线下考核,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考核结果的准确性是有难度的;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对于每门课程的考核及格率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在这种压力下,考虑到自己课程的及格率,可能会导致任课教师在非卷面化的考核部分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再次,在课堂表现环节,由于课堂上学生人数众多以及随机性考核的部分,导致得分机会往往不能完全覆盖每位同学,因此在系统得分时,会出现差异,但此差异并不是学生表现好坏形成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互评时存在主观因素等。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过程做不到足够的客观公正,本文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1)针对前述情况下涉及的相关课程,能够将考核结果决定权真正下放到任课教师,进行合理设置此课程评价系统的参数,可以尽量量化考核方式,减少主观性题目的存在,增加客观评价标准,同时降低主观打分的比重。同时,为了避免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互评之间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在系统设置中,多加入客观的评价标准,形成系统自动根据设置好的答案自动得分的情形。其次,在最终评价结果的比重中,可以将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之间互评过程中的主观打分比重降低,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2)在评价过程中,提高日常考核范围,争取覆盖全体学生,做到考核评价体系的全面客观性。尤其是在课堂表现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提问,多做作业,多课堂讨论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表现环节,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能够做到课堂上覆盖到每一位学生,避免因没机会参与课堂表现,而在最终结果中落后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多引导,减少不公正机会的影响。
(3)不断完善考核体系信息化系统,使其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发系统的企业可以多于高职院校沟通交流,多方面地汲取一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从而不断更新完善企业开发的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在现有的考核系统上作出更新过程中,能够使系统能够更加灵活,更具有实用性,能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特色需要,灵活设置系统的考核内容等。
(4)在教师层面,努力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教师在日常考核中,也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基本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会计专业素质,同时做到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成为更高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其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具备教书育人的正确观念,各个高职院校要做好教师的坚强后盾,给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与空间,争取每年每位老师能参加一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培训学习。使每位任课教师在观念上,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公正严明,加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5)在学校层面,对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考核方式上,不能片面的只考核所教课程的及格率或通过率,教学考核方式要做到真实有效多样性。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对于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考核中,往往会过分要求课程及格率,比如一个班级的某课程不及格率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左右等要求。在这种压力下,对教师个人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难免会导致有些任课教师在平时考核时尤其是在相关纸质评阅、定性评价等主观评阅中,为了满足学校考核要求,无形之中就降低了自己的考核标准,主观的增加了学生的最终成绩。学校在对课程及格率要求中,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及格率,避免出现任课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考核而可能作出的不客观的评价,从而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降低了考核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可以加强对教学质量考核的全面要求,多增加督导听课,多方面考核,减少教师对于课程通过率的考核压力。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通过作者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对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使用后总结出的经验感悟,因此有些言论仅是作者本人所总结出的个人观点,若有更好的想法与建议或者不同的见解,可共同商讨学习。希望通过学校、企业以及任课教师的不断探索以及共同努力下,在高职院校,新型的课程考核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能够更高质量更好地满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目的。这个过程,需要院校、任课教师以及合作企业等各方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多沟通,多总结,多体验,争取获取改革更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顾旭,秋郭军,左继男.高职院校审计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8(47):260-264.
[2]王辉,赵冬梅,喇海霞.基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考试方法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08):130-131.
[3]黄阿岗.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73.
[4]余名宪.高职物流专业“仓储机械操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24):13-14
[5]杨鹏.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7(06):187-188.
作者:崔维瑜 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