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田径运动科学发展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生源选拔方面
全国高校招收田径方面的特长生,主要的生源是来自体育招生考试,对学生专项的要求是达到国家二级水平,文化课考试要求在专科水平,就能够进入到高校学习。按照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高校录取的特招运动员中的一级运动员相对较少,这能够说明高校在招收田径运动员时,其生源专项基础较低。高校录取的生源主要来自各省市的高中与体校,在田径专项上,已经具备的一定基本素质,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限制,学生的整体水平表现的参差不齐。比如说,来自各个省市中学生源,其田径专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在技术方面表现得较为粗糙,并且这些技术由于受到长期定势的影响,田径技术提高很缓慢。高中阶段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田径特长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基础文化课知识的学习之中,这导致了学生只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专项的训练,这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来说,是很有效的,但是运动土法训练形成定势以后,学生的技术却显得不怎么精湛。在进入高等学校以后,高校的教练员需要下大力气去纠正学生的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学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后,就要面临就业,即使还有继续发展潜力的运动员,也不能继续发展下去。
然而从体校进来的学生其情况是专项技术好,但是其文化课方面比较弱,为了能够保证在高校之中顺利完成毕业,他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面。所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常常由于受到文化课学习的影响,不能集中精力,训练只能采取间断性的方式来进行,这导致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回落的现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高中招生的田径特长生的挖掘潜力大。高校田径特长生生源的另一条渠道是来自专业专业运动队的在役或者是已经退役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其专项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虽然属于高校学生的身份,其主要的任务还是放在了参加各种比赛上面,一般情况下是在专门的场所进行训练与比赛,这导致其文化课方面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在役的运动员,一般情况下还是由原来的教练负责指导训练,这部分运动员并非由高校自己培养。而那些已经退役的运动员,由于其年龄、伤病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专项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才进入高校进行文化课方面的学习,这样导致了学生的运动成绩对高校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提升并不大。
2.环境制约
(1)社会环境
制约高校田径水平的提升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了社会活动、社会舆论、院系和家庭等方面,。高校之中的田径运动员受到走的还是将田径竞技作为主要中心与外延扩展型的发展之路,将田径的竞技作为最主要发展之路,没有将田径竞技当作发展的主要的发展路线,也没有相配套的政策体系等来确保田径运动的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与此同时,高校田径运动和社会的接触不是很紧密,也就是高校田径运动并能够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2)学习环境
高校学习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受到教学风气、师资力量、学习的风气等。当前在部分高校之中存在着文化课方面的师资不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课程的内容与田径运动员的实际有些脱节,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旷课、早退等不良现象,很难保证学习方面质量。
(3)生活环境
高校生活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由营养条件这方面的内容,这对田径运动员的学习质量、体质健康、田径训练后的效果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生活环境方面的主要营养方面的质量比较差,营养的搭配并没有的达到理想的水平。虽然在高校针对田径运动员每月都发放伙食补贴,但是其金额数量毕竟十分有限,不能充分满足田径运动员营养的需要,居住条件也不是很理想。卫生方面的条件重点是让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之后,能够尽快恢复体能,但是运动员恢复体能的手段比较原始,没有将现代的技术运用到体能恢复之中。生活环境方面的限制对田径特长生的训练与学习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训练环境
田径运动员的训练环境包括训练设备的配备、训练的气候环境。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从整体上来说已经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的田径训练要求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先进的体育器械的配备等,在训练的气候环境方面则表现为,高校田径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很难保证,一般情况下,每周只有5次左右的训练机会,每次训练持续的最长时间为2小时左右。由于教练所带的田径运动员比较多,并且运动员分散于不同的院系与专业,这使得各个院系的运动员所安排的课程是不一致的,这给运动员的训练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当训练的时间被挤占之时,考虑到大部分运动员的文化课比较弱的现象,教练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安排运动员先去上课。从这里可以发现,运动员真正训练的时间是在课余时间,但是在课余时间还是不能保证所有的田径运动员都来训练。由于下午课余时间,在运动场地活动的学生很多,挤占了运动员的训练场地,这给训练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由于运动员训练的时间与强度不能保证,在参加比赛时,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3.教练方面因素
高校田径运动队的教练员是由高校之中的体育教师兼任,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高校之中的田径运动队一般是由4至5名教练员组成的,其文化程度一般是本科学历。高校教师在兼任田径运动队的训练之外,还需要从事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兼任教师的公共体育课明显增多;另外,高校职称的评定与科研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需要将一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科研之中去。田径训练的不间断性的特点,使得高校教师在工作量的承担方面越来越大,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没有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训练上。当前的实际情况是,高校体育教师其工作的压力大,并且教学质量、比赛成绩与科研工作方面哪一项都需要,很多教练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搞科研,并且主要是花费在了写文章上,并没有重视作为教练员的工作业绩。教练员所主持的训练工作,假如在训练期间不进行细致的钻研的话,很难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即使在成绩提高了以后,还要面对科研成果的如何取得,这就形成了体育科研与运动员成绩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高校的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正式的比赛之中,经常要设定不同的组别,在省市的比赛之中,还需要考虑到普通组学生的成绩,所以,教练员需要将时间花费在普通组学生的训练方面,这就会对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高校教师想继续进修学习,当前的情况下还不能抽身。所以,怎样去对待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的业绩与重点,进一步激发广大教练员的积极性,这是值得进一步去思考的问题。
4.经费与管理方面的因素
田径本身设置的比赛项目是比较多的,田径队一般是由30几名运动员来组成的,可以说在整个体育项目之中属于比较大的项目,因此维持田径队所需要的经费开支是比较大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只能用有限的经费去办规模最大的教育,再加上各个高校的体育建设在稳步前进,这样在经费的分配上面势必会出现不均衡的局面。所以,经费的短缺成为了制约高校田径运动队继续发展的重要的限制因素。高校田径运动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各个高校进行划拨,本身创收的来源比较少,经常会出现经费比较短缺的现象。这很容易出现恶性循环,没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持运动队,很难提升运动员的整体成绩,假如没有运动成绩的话,又很难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田径运动队的正常运转,其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体现在了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训练补贴和外出进行比赛的费用上面,所以,经费对整个田径运动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田径队的管理主要是由高校之中的体育部门与教练员的管理、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管理方面,两级管理模式包含了训练的两个主体。对田径运动教练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了教练员的聘用制度与田径训练整个过程的监控与奖惩方面。当前,在各大高校之中,聘用教练员的主要依据是按照其在大学期间的专项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的,这种做法有合理的根据,这对教练员的在专项的训练上面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从国外的发展来看,教练员不一定是学体育出身,是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的人在从事相关的体育训练工作。也就是说,在大学期间表现出色的运动员不一定就是个好教练,主要的因素还要看教练员能否在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在训练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对田径教练员的监督方面,制度建设方面不是很完善,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完善的田径训练制度,必须包含对教练员的考勤和目标实现情况来进行考查。高校教练员的付出多,报酬相对较少的情况,很难实现对教练员的奖惩。高校田径队的管理直接的说,决定于各级相关部门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高校田径运动队的发展态度,态度提升以后,田径运动队的管理方面自然也就能上升一个层次。
二、促进高校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科学选才
在对田径运动员的选拔之时,要加强其合理性,始终坚持科学选才。在欧美国家常常利用先进的仪器来协助田径方面的人才选拔,这样能够做到经验与事实的紧密结合,高校教练员既能够凭借自身的经验来获得对田径运动员的初步专项技能,而先进的仪器,可以对田径运动员的专项做出客观实际的数据分析,这能够保证人才选拔上的科学合理性。而我国高校在田径人才的选拔方面,主要是凭借经验与其是否具备了国家一级或者是二级运动员的水平资格证书,凭借经验来选拔田径运动员的弊端是比较明显的:运动天赋比较一般的运动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也没有抓好学业;即使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其由于存在某些缺点,使得天赋很容易被其缺点所覆盖,而落选;由于选才上还是看重资格证书,所以在进行专项测试的时候,很容易存在主观性,徇私舞弊,甚至是造假。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肯定存在不少有天赋的田径运动员,靠主观经验与证书认证的制度来选拔的话,虽然也能出田径方面的人才,但是进行训练的直接效益却是不理想的,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田径运动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高中、体育学校、在役或者是已退役的运动员,由于运动员的来源不一致,势必会参差不齐,这就更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选材,确保不管是来自哪一个渠道的运动员都能经过统一的选拔后进入到高校田径运动队之中,既要看田径运动员的文化课知识,还要看运动员的田径专项成绩,这样就能够保证田径运动员的选拔的整体素质,保证选才的一致性,有利于田径运动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2.创设宽松的环境
高校需要将田径的竞技发展放在一个首要的位置,想尽一切办法来促进竞技的发展,要摈弃田径竞技作为主要中心与外延扩展型的发展之路。高校的体育主管部门与各级主管体育的管理部门,要从田径发展的长远出发,来制定与田径运动相匹配的一系列的政策,保证田径运动队在发展上能够做到有章可循。高校与社会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一个共同体,高校的田径运动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才可能取得发展的大环境,这能够保证田径运动在社会上的开展,比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类型的田径比赛,比如马拉松邀请赛、省市的体育运动会、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等等,要通过多种渠道,让高校田径能够走入社会之中,和社会融合为一个发展的整体。高校是体育科研的重镇,担当着体育科研方面的工作,科研效能的发挥,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高校田径取得了科研成果以后,要将科研成果让更多的人享有,可以开展进入社区讲解田径运动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各种宣传的媒体,比如广播、电视等,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科学田径的知识,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速度。在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改善方面,还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田径运动员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者是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从高考招生的入学分数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来提升田径运动员的文化课水平。所以,可以采取对田径运动员开展提前培训,开小灶的方式,针对田径运动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加以解决,开设学习绿色通道,增加与各个任课教师交流的方式,在学习交流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田径运动员的文化课的学习。由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比较辛苦,需要保证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卫生与营养方面都要做到同步,加大对田径运动员的伙食补贴,通过营养套餐的合理搭配,确保运动员的体能,这样有利于保证体育训练的开展。在运动员训练环境方面,除了要加强训练相关器材的配备方面,还要注意能够保证运动员能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在上面已经谈到了保障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措施,所以,在运动员训练方面要讲究科学合理灵活机动的训练模式。由于高校之中的田径运动员是分在不同的院系之中,上课时间会产生冲突,不利于田径训练的顺利进行,那么田径教练员就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将每天的训练任务提前交给田径运动员,在其每天休息的时候,按照教练员提出的不同训练要求,严格按照训练的计划来保证训练的开展,而教练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抽出时间对一周来的训练的效果,展开实战性的考察,发现运动员还存在的具体问题,实行不同的措施,这样做是为了监督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并且也能够对整个田径队的实际水平进行动态掌握,确保整个田径队的整体实力是在逐渐进步的。
3.科学合理的教练员管理制度
高校教练员所担任的工作压力主要是来自高校体育公共课的教学、田径运动队训练工作、参加各种比赛、体育方面的科研工作,这对教练员来说是很不利的,这就需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教练员考核制度,各个高校要从高校科研的整体要求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将考核重点放在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成绩的取得方面,并且要注意将两者体现在教师职称评定与奖惩上面。科学合理的教练员考核制度,并不是不要求教师开展体育方面的科研工作,而是让高校教练员对科研与训练方面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抓主要矛盾。而高校教师的科研方面的工作也不能放松,高校教师要与兄弟院校、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方面展开交流,根据本校科研的实际经验,组建一支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科研团队,并且形成科学的体育科研发展模式,能够运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内容进行掌握与运用,促进体育科研的不断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因为田径运动队的成绩取得,需要提升教练员的队伍建设。高校教练员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情况,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第一,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的条件,积极培养现有的教练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与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方式来提升其业务水平;参加经验交流会,并大力邀请体育界的相关教授来校做专题讲座,不断充实自身的能力;高校内部的田径教师要开展具体的经验交流工作,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第二,强化教练员职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教练员的敬业教育,大力加强教练员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加大知识面,培养教练员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教练员的整体实力,可以开展国际性的交流活动,选拔有发展潜力的教练员到国外院校进行进修,确保其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4.拓宽经费来源
高校的田径运动队,要想办法拓宽经费的来源,在上面各项措施保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训练,严格要求,扩大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让高校的田径队能够走出校门,走向市场,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支持,形成体育活动经费的多元化,这也是将体育进一步社会化的体现,社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各个高校要从田径运动队的整体出发,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配置上做到科学合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对级别不同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奖惩制度,让获得的经费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总之,高校田径对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生源选拔方面、环境制约、教练方面因素以及经费与管理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对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利因素,采取科学选才、创设宽松的环境、科学合理的教练员管理制度和拓宽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对策,促进高校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田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