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科学课程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科学课程占据重要位置。科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提出要求,教师应该肩负育人重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进行合理分组、制定合理规则、优化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合作学习;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为核心,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必由之路,是探究能力培养的关键一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

一、小学科学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完成某一任务而开展的配合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非常常见。我国小学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优化了教学组织与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机会。小学科学合作学习,就是在科学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够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讨论型,小组学生需要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攻克学习障碍。第二是实验探究型,小组学生需要共同开展实验探究,验证某一理论的正确性。第三是竞赛型,各个小组需要进行公平竞争,率先解决问题。第四是互补型,小组之间需要取长补短,实现组外合作。

二、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为学生日后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课程含有内容较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在科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使学生主动融入群体之中,为群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性,学生适应小集体,能够为日后适应社会提供准备。小组合作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为生生互通提供了机会。为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将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和其他伙伴进行共同学习。经过长时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将更加合群,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更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主动帮助他人、真诚对待他人。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弥补了学生的短板,凸显了学生的性格优势和学习优势。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作用下,学生将养成健康个性,实现社会性发展。

(二)实现独立自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独立型人才,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使学生能够对事物发表独到见解,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增强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有效路径,在小组合作时学生将得到全面的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勇气训练。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与其他伙伴碰撞智慧的过程,是挑战自我自由表达的过程[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形成独立见解,主动与他人建立对话关系。

(三)尊重主体地位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学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提供了舞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彼此尊重、互相交流,可以共同创造智慧成果,共同分享学习快乐。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课堂,教师通常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关联。教师提问经常会出现三类情况:第一,学生并未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第二,学生答案不正确。第三,学生答案正确但解题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善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障碍。

三、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不足之处

(一)运用不恰当合作学习价值得到了实践证明,小学科学教师将合作学习形式引入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革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忽视了教学规律,并没有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筛选[3]。有些教师针对简单知识点开展合作学习,有些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合作学习。由于选取内容不当、次数控制不当,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学生无法吸收课程知识,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

(二)分组不科学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将着眼点放在座位安排上,让学生按照座位自动形成小组。按座位分组往往是将个头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具有简单随意的弊端。这样开展小组合作,的确便捷了学生开展学习讨论,但并不利于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未优化组合,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习规则不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学习规则,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照亮学生的前行方向。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小组存在分工不合理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这些小组开展了集体讨论,学生争相发言,讨论氛围较好;然而从本质上来看,这些小组缺乏秩序,讨论过于随意,目标并不明确。有的学生争抢发言,各说各话,并未达成组内统一意见;有的学生相互推辞,都不发言,导致讨论成果少之又少;有的学生闲聊说笑,浪费时间,致使教学效率相对较低。

(四)评价机制不全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经常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汇报人大多是小组组长,这些组长在汇报讨论交流成果时,大多以个人想法为主,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一些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内容相对单调,导致学生无法根据教师评价判断自己的优势、不足,学习热情大打折扣。

四、小学科学课程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进行合理分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呈现出差异性。教师需要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应该遵循科学分组原则,对人数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小组成员为四到六人,且成员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有所不同[4]。组内异质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小组成员应该适时更换,在合作一段时间后,教师需要对内部成员进行调整。教师可以按照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每四人结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需要推选组长、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组长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需要为成员分工,引导成员共同探究问题。材料员汇总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其他成员查询到的资料。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成果。汇报员汇报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

(二)制定合理规则规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教师在设置问题后,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想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重习惯养成。习惯养成离不开规则,教师需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秩序性,对学生开展长期训练。比如,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规则:第一,教师需要明确分工规则。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应该指出组长、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为材料员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材料,引导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完成探究任务。第二,教师需要明确合作规则。教师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动态监督,号召小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的同时需要遵守合作规则,避免陷入争吵与争论。第三,教师需要明确交流规则。部分学生性格沉默,并不能很好地表达所思所想,因此在发言过程中存在顾虑。教师应该让其他成员尊重这些学生,帮助其舒缓心理压力,使其主动投入小组合作交流[5]。

(三)优化教学评价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一方面,教师要考查学生的个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要考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比如,在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任务后,教师可以丰富评价形式,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应该占成绩的50%,小组其他成员评价应该占成绩的30%,学生自评应该占成绩的20%。在开展学习评价时,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发言情况。第二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自己职责的履行情况。第三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贡献的智慧成果情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出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实现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粉红.用“理趣”浇灌科学课堂———以人教版《声音的传播》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9):45.

[2]李娟,陈典.STEM教育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2019(18):66.

[3]王晓丹.小学科学课堂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若干思考———以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6):8.

[4]欧帮政.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123.

[5]白娴棠,师光阳.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以山西省X小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9(5):36.

作者:魏靖原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