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生实习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公安教育的一大特点是相较于普通高校,更加强调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服务实战。目前,各公安院校非常重视本科生的专业实习,做了大量努力来提高实习质量,出现了很多好的实习计划和方案,但研究生的实习培养方案却较少见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本文针对需进一步提高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生实习实践成效这一目标,以已有带队经验和相关调研为基础,从实习前的课堂教学、实习中的管理、学术研究、实习后的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也希望能为其他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安教育;研究生;实习实践
公安教育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服务实战,既需要注重培养精通业务的教师,也要解决好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国内警校的实践能力主要通过课堂实验、实训及专业实习来提高。近年来,以公安部“双千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引智项目吸引了许多一线的教官进入高校承担教学任务,或进行教学督导,提出课程改进、实验室建设等意见,提高了公安实践教学水平。这种将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于提高理论学习效果和形成初步的实战能力,利于提升课堂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但随着国内公共安全形势的变化,新技术及对应战法不断涌现,一线警务的发展远大于公安院校课程更新迭代的速度,之间的距离仅靠校内的课程实践难以从根本上进行弥补,需要学员赴一线通过专业实习来体会。近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推动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成效就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当前,面向本科生的实习改革讨论较多①②③④⑤⑥,而对研究生的实习讨论较少。本文结合自己在公安实践部门的带队体会和调研,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研究生实习改革思路,及基于此的刑科技研究生实习改革举措。
一、研究生实习改革思路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其重点已经由对专业的学习演变为对专业的研究、新思路的提出。因此,其实习实践不仅仅要熟悉一线业务,还需要有新思想和成果的迸发,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挖掘实习的自身潜力,还需要依托课堂教学的理论成果,通过良好的过程管理形成的氛围,使研究生在了解一线业务的同时开展研究,结合好的实习评价等来共同完成。各部分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教学为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是教学的延伸,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实践为研究指明方向,并引导着课堂教学;实习管理从总体上为教学、研究和实践服务,并接受反馈不断完善。
二、研究生实习改革举措
根据上节思路,从实习前的课堂教学、实习中的管理、学术研究、实习后的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先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改革举措进行探讨。
(一)建立一线实习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反馈机制不管本科是警校还是非警校背景,刑科技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实习都是其了解或进一步了解现场的窗口,但一些实际问题使得单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较难做好,具体情况如下:1.同类型的案件,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现场和相关场所。以盗窃案件为例,随着国家“命案必破”,“一长四必”①等政策的实施,近几年命案的发生率在直线下降,盗抢侵财类案件的发案率随之凸显,成为中央明确提出要解决的民生案件②,也是近几年实习出警中经常遇到的案件类型。虽然平时授课也有训练,但限于教师经验,很难真实模拟案件中的蹲守踩点、入室盗窃、高楼攀爬、砸车偷盗等细节,更不用说大多数老师都缺失诸如诈骗抢劫、涉毒涉枪、爆炸强奸等现场实际的办案经历,学生在初次面对时,不免会因没有经验而感到茫然。2.熟悉一线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由于一线案件的复杂性,研究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积累现场处置经验和熟悉实验环境,但现有实习期相对短暂,很多人甚至到结束也没有理清头绪摸到规律。即便有些同学开始有了体会,实习也往往临近尾声,要准备离开了,不免有些遗憾。带队教师多是承担授课任务的专职教师,如果多次接到带队任务,则应利用自己在实习中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人”身份,参与许多类型的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积累较丰富的临场处置和检验鉴定经验,加上以往公安业务实践的经历,在低年级学生实习前的课堂授课中,将一线的经验和特殊情况梳理总结后,传授相关内容,则能帮助这些学生明确研究目标,提高处变能力,缩短今后实习时的熟悉时间,确保实习效用的最大化。如: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案件虽有不同,但能证明真相的细节可能就散布在现场的某个角落。如:快速确定火灾发生时人的生存状态的方式可以观察是否有“鹅掌纹”和“睫毛烧”特征,即人因为痛苦,脸部肌肉不自觉收缩,会在眼眉侧方等处形成褶皱,展开露出未被完全破坏的皮肤,形似鹅掌。同理,紧闭的眼睑展开后会发现未燃尽的睫毛,结合其他证据可以快速定性案情。以及嫌疑人可能通过自己有意贴在门缝处小广告在一段时间后的形态变化来判断住户的生活状态等,都是勘查现场时需关注的重点,更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的思路。但不同带队老师的体验和经验各不相同,返校后很难将这种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普及传授,不能形成一人有收获、大家有收获的局面。这一问题可通过建立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现场处置经验和案例的反馈归纳机制,构建相关数据库。这样在不同带队老师的添砖加瓦下数据库不断完善,其成果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改进目标或组成部分,最终惠及所有老师及学生。
(二)科学管理营造良好实习氛围带队同刑侦一样也是一门社会学,在带队过程中,教师应找准自身定位、与实习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调整带队思路,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实习才可能获取最大的成效。1.实习开始就应明确管理制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通过实习动员会,实习过程中的阶段总结会,实习报道宣传等让学生意识到:专业实习不是简单的打卡考勤、日常点名,单纯的经历并不能成为能力的官方认证,应重视实际收获,及时记录培训时听到的案例,总结自己的感受,找机会参与到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业务中,并多向实习单位教官请教,而不让经验和机会白白流失。尽早加深以上意识,除了提高写作能力外,也有益于改善刑侦尤其是从事刑事技术的人员善于做事却不善说和写的问题。2.带队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并不是简单的管理。首先是从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氛围和条件的角度,需要实习带队教师在实习的准备阶段做好沟通。其次,到达实习地点后做好实习生与单位的对接。最后,从自身提高的角度来看,也需要主动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出现场,去实验室进行交流互动等,尽量融入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收集教学案例并熟悉相关人员,为自己在业务和科研方面的发展积累力量。同时,在此过程中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也能尽量让整个实习有一种“熟悉”的氛围,如果还遇到有本校毕业生在单位内工作的情况,则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易于处理,因此带队也需要技巧和琢磨。3.应在自身体会的基础上多交流积累带队经验。除了自己在带队实践中摸索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外,还应利用实习所能提供的调研机会,去了解其他警校的优秀举措。与实习归来或已毕业学生座谈实习感受,畅谈实习想法等方式来获得,梳理提炼出来的成果可供其他带队老师复用。
(三)建立学术研究和专业实习深入结合的引导机制研究生往往会带着导师指定的大致研究方向参加实习,非警校生开始接触公安业务,警校生可以思考升华。如能借助好实习这个窗口,促使他们将日常业务和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结合,从实际案例和工作需要出发,“真题真做”开展研究资料收集、选题以及撰写等工作。从而形成导师领进门,徒弟实践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新解法的良性循环,则既可让学生快速确定方向,也能让导师的研究紧跟实际需要,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实践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客观因素导致赴现场机会受限。研究生到了实习地点后,除了不主动等自身原因外,近几年大要案发生率不断下降①,也使得学生参与复杂案件的机会变少,由于刑科技的实习单位往往是省市级的刑科所,参与一般小案的机会也会受限。2.科研方向和环境有差异。导师给定的研究方向和实习单位的研究方向不太一致,或者单位要用的仪器设备要为检验鉴定服务,故虽然装备了众多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有些设备不能轻易为科学实验而调整环境参数等。3.新技术的理论储备不足。随着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通识学科在公安领域的不断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库等,已在一线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校内仍以传统刑事技术为教学重点,客观造成了实习生对新技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有些不能改变,但是可以换个思路去改善。大案不一定案情复杂,小案也可能很考验能力。能到现场固然最好,但没去也不是不能学到专业知识。实习生在不当班或案件少时可以向单位申请调阅以往卷宗记录等方式进行学习,一般实习单位都会应允。对于研究方向暂时和实习单位不能很好契合和设备使用上的局限性问题,由于同属刑事技术这一学科,可以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相契合的着力点和相关资料,而这些又是在学生日常课堂学习时可能不太理解的部分,还可以查阅实习单位的文献和向技术人员请教等。当然这里最好的渠道是主动为单位专业人员“打下手”,从小事做起,不仅自己可以有所收获,单位的态度也会更加积极,实习氛围也就越发融洽。2019年,公安部进行的“双十攻关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刑事技术的智能化和体系化。各地正在根据当地的实际进展情况加紧建设相应层级的“雪亮工程”,某些省市已对多家人脸识别厂商进行在线PK。每年公安部的视频和电子物证检验能力验证的标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考核方式也在同步以适应形势发展等。这些都是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但在警校的课堂内引入的比例不足。实习单位多承接了相关的研究课题,相近方向的实习生正可依靠实习单位的条件进行自学,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研究生导师也可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积极和学生、指导教官一起沟通商定可行的学术指导方式方法,帮助研究生明确研究思路,将构思落实到位,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最终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互补益和提高。另外,由于实习单位多位于经济发达省份,和实习单位有合作的地方院校和公司也会较多,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交流,开阔视野,弥补知识结构上的一些不足。总之,教师和学生都应和实习单位积极联系沟通,多想办法,灵活应用一线的科研资源、技术条件和实战氛围等学校暂未具备的条件,努力培养出紧跟前沿且一专多能的实践人才。
(四)考核评价内容和评价依据的多元化研究生实习结束后的考核评价是对实习成效的一种保证和衡量。一方面,学校可通过评价了解实习学生的表现和遇到的问题,从而完善实习模式。另一方面,可促使实习生主动学习,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对自己和别人的表现有一种直观的对比。但是当前的评价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1.现有的考评方式多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考评多以最后递交的书面材料为依据,方式较简单。这会让学生片面追求最后的完美,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影响对实习成效的判断,不利于发现问题,做出改进。2.当前的评价角度不够立体。考评多只是带队教师和实习教官对实习生进行评价,评价过程缺少在此期间导师对本次实习的认可度、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评。故实习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人的协调互动能力等个性素养没有得到体现。3.没有对科研进展进行量化。研究生在实习单位除了进一步认识公安业务以外,还有开展研究的任务,但科研有其规律性,很难在某个指定时间内立刻看到成效。现有方式缺少对如初步完成实验、设计了某种解决方法、已投出小论文等科研进展的量化,无法体现学生的科研努力。为此,针对实习的评价模式设计一种综合的评价体系,包含规定的客观考核,一定比例的主观考核和对有一定研究进展的同学加分的选项。如:主观评价=平时评价*a+期末评价*(1-a)最后得分=主观评价*b+客观考核*(1-b)+加分项;注:a,b都为可设置的权重在评价某位实习生时,其主观评价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实习的不同阶段发给实习生、导师和实习教官等,每份问卷会根据等级被量化为某个对应的分数,将所有的分数按照平时和期末的权重比例加权后,得到主观评价成绩。结合最后的客观材料评价,和可选的加分项得到其综合成绩。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平时和期末的权重比例,和加分项的预设值。这种方式虽然不一定非常完美,但却比较科学,可以部分缓解实习考核存在的问题。
三、总结
专业实习是沟通课堂教学和一线需求的关键,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实践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成效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建设的好坏,故为建设好一门学科必须在课堂实践实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习质量。本文通过自己的体会,从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科研指导和实习考核等多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实习成效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为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作者:胡晓光 高树辉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