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势科学下的高职课堂管理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势科学下的高职课堂管理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势科学下的高职课堂管理创新

摘要:势科学以一种新的视角揭示自然界和社会运行机制,为研究自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路径,尤其对课堂管理更具有创新意义。它揭示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内在一致性,打破了以认知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主张通过营造信息强势,推动学生突破原有素质局限实现创新和发展。课堂管理就是对课堂各要素进行协调管理,打造强大信息势,不断推动学生突破素质界限实现发展。

关键词:势科学;高职课堂管理创新

课堂管理集管理和教育教学功能于一身,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会使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如虎添翼。近几年,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在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建立教育平台和资源、健全制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极大地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但是思政理论课堂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低头族”“手机党”“修仙人”,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和专注度亟待提高。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创新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形成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模式和机制。

一、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状况

课堂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于在“管理”概念上的差异,课堂管理的含义界定以及相应的理论体系也是千差万别。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并形成了不同心理学为基础的课堂管理理论模式,这些理论模式主要有果断纪律理论模式、行为矫正理论模式、现实疗法理论模式、目标导向理论模式、和谐沟通理论模式和团体动力理论模式。通过这些理论模式,课堂管理主要实现三种价值取向:功能性取向、行为转向性取向、人际互动性取向。这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课堂管理理论在工业时代有其合理性的方面,为加强课堂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课堂管理研究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从现有的资料看,我国的课堂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和初中的课堂管理,比如《有效的课堂管理》(李劲松,2006)、《课堂管理的艺术》(李慕南,2011)、《课堂管理的65条建议》(刘家访,2014)、《小学课堂管理》(邓栩,2015)等。近年来随着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于高校课堂管理研究的文章逐渐多起来。《课堂管理有效性的障碍因素及实现方略》(游秀玲,2016)探究了课堂管理中的障碍因素比如教学目的的偏离,教学过程的无序,教学进程的混乱,教学组织的僵化等,提出需要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基于教学过程的时间管理、基于教学互动的冲突管理以及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管理。《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苗锋,2015)认为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生硬、忽视互动、师生关系不融洽等是造成课堂状况频出的主要因素,他提出需要从管理观念转变、互动式教学、实施柔性管理等方面完善。《全媒体时代大学课堂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王兰燕,2016)提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立体化、便捷化和个体化特征,对高校、教师和课堂作为知识生产者、文化传授的地位产生挑战,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硬性管理与软性引导结合,促进课堂状况完善。这些研究对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状况、原因以及路径的探究,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二、势科学对课堂管理创新的启示

势科学理论由西安交通大学李德昌先生提出。他认为“势”是自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势”是一种驱动力或者执行力的表现。如何描述“势”,李德昌指出,势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即“差别”和“联系”,“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1]。李德昌认为力是推动物质状态或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宇宙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而“势”是产生力的必要条件。有力必须有势,有势未必有力。势要产生力,还必须有阻尼。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势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力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势要产生信息力,还需要信息的阻尼,即对该信息的黏性。所以信息力=信息阻尼(信息黏性)×信息(势)。人的成长过程是信息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信息人的教育过程就是生产有效信息量,即营造教育信息势的过程。既然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在信息势或者力的推动作用下形成对称性素质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可以具化为找势、演势和造势的复杂叠加过程。找势注重发现,即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是科学研究的事情。在教育中就是在不同的知识学科之间,寻找他们内在的紧密联系;演势注重记忆,注重教育的基本传承功能;造势,系统造势的基本原理就是使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差别最大,联系更紧。教育造势就是在每个环节营造信息强势从而激励情感势,营造学习和创新的动力机制。当信息势达到某个临界值时,系统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就产生了创新。造势是一切创新和发展的共同机制。

(一)课堂教学基本目标:实现素质的突破势科学认为:“消息的有序为信息,信息的有序为知识,知识的有序为智慧,所以智慧素质就是知识的序秩”[2],而所谓有序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展示和探求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教学转化为知识管理,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堂管理。课堂管理作为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节点,每个节点的直接目标就是营造各种信息势,激发学生突破原有的素质界限,主动自觉地进行探寻和成长,为课程人才培养提供动力之源。

(二)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实质:营造强大信息势势科学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信息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信息人的教育过程就是生产有效信息量,即营造教育信息势的过程。也就是课堂所讲内容差别越大,联系越紧,课堂信息量就越大,教育信息势就越大,学生就越激动,学习的动力越强劲,学习效率就越高。势科学理论把教育过程看成是生产有效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的过程,揭示了课堂教学和管理的主旨所在。无论何种课堂教学和管理,如果课堂中发挥不出知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行为的力量和制度上的力量,这样的课堂即使很热闹,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说教学是展示各种力量,管理则是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将各种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信息势,最终实现“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3]的目的。

(三)课堂管理的重点:内容和方法管理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有些学科知识更新的周期甚至仅有2-3年。而在芯片领域仅有18个月。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大量的边缘科学和交叉科学不断涌现,对大学课堂中已经形成的某些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提出了挑战。无论是专业理论课程或者基础理论课程,如何在快速的知识更替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知识以及恰当地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与现实的需要相比人才结构性失衡一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思维有关。尤其是人文类学科,知识渊源深厚,历史悠久,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并且能够恰如其当地展示出来,既是见教师功力也是见能力的“试金石”。课堂教学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照抄照搬,而是对教材内容的提炼升华、融会贯通,只有做好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管理,才能展示高校课堂的精髓。

三、势科学下高职思政课堂管理创新的内容

(一)目标管理———培养创新的人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的讲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和要求,是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遵循。关于“培养什么人”,势科学理论认为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人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已经满足,人成为信息人,人对信息的识别、选择、加工、消化和创新成为信息社会信息人的生存机制,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而信息社会每天产生的信息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面对每天产生的大量信息,信息人一是必须自律,否则将沉迷于信息而导致颓废或者自杀;二是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打破自身原有素质的界限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但是势科学又认为培养创新的人不是教育他一些关于创新的知识、理念,更不是传授创新的方法,而是通过信息势的营造,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探寻和追求新的知识、新的蜕变,新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需要。如果说对“培养什么人”给予宏观定向和定性的界定,势科学理论则通过信息人生存机制给出微观定质的回答。

(二)内容管理———知识融合创新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何为“金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所谓“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具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下课有较高要求。“金课”标准实际上与势科学下的课堂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打造“金课”的内容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势科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之间的教学,而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既包括历史的知识、当前的知识和前沿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要探寻这些关系,既需要知识的储备,也需要逻辑思维,还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课堂中展现的知识才不是单纯地理论概念,而是与实践和时代问题相呼应的理论解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都是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一致,要打造出“金课”标准,就不能是对教材的死搬硬套或者机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丰富的人文社科理论和知识,要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中传授学生所有相关知识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众多的知识理论体系和观点中,教师要做好取舍工作,有目的选取一些知识和理论体系,营造强大的信息势,推动学生朝着对称化素质方向发展,这就必须对内容进行管理,积极利用相关知识理论回应关于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

(三)方法管理———加强理论思维能力训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是课堂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高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是由课程特性决定,也由现实的学生实际状况而定。从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的方法看,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或者实践应用,忽视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4]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将理论思维提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说明提升民族理论思维能力和素质是当前迫切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用人才。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素质是必然要求,这要求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至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人认为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低,主要从事于生产管理一线工作,没必要锻炼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害的。只有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学生才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形成稳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才会对他们人生深远影响。所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既要注意选取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方法,也要选取锻炼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制度管理———保障课堂实现沟通、激励和约束功能高效的课堂管理制度可以保障课堂上师生的行为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通常课堂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约束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保障课堂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这种泛泛的制度约束,不符合势动力机制下的课堂管理要求,必须对此进行改革。势科学理论认为,管理是“沟通”,目标是使差别很大的元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就是将个性差别大的学生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管理是“激励”,就是使组织成员感受到未来与现在的巨大差别,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联系起来。沟通和激励越有效,越能造就强大的信息势,越能为组织和成员提供强大动力。所以课堂管理制度的设置除了约束规范师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沟通和激励作用,通过这些作用的发挥,培育学生应具备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所以在课堂管理制度设置上,首先应放在如何保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营造强大的信息势,其次如何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参与沟通的积极性,最后才是课堂的刚性约束。

参考文献:

[1]李德昌.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李德昌.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创新[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

作者:张翠莲 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