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文化资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文化资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文化资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摘要:地方文化象征着当地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及红色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需积极整合当地的习俗、风土人情思想,并围绕这些思想意识开展思政教育,以期创造出一个优质、新颖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课程创新原则及创新途径,以期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红色精神

地方文化资源具有地域、丰富、亲缘、稳定、动态的特征,它是人们精神、思想重要表现,也体现了制度形态、文化思想与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将人们的精神、物质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课程逐渐了解当地的文化思想、文化变迁,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品质及思维价值取向。另外,教师也可以拓展本地的文化资源,将传承思想渗透至理论教育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扩充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地方文化资源涉及民风民俗、国家历史、生态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各类特色的文化资源呈现于公众的视野当中。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将重要的时事历史、社会风俗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了解近代文化、历史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通过逐步搭建完整的管理、运营体系,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爱国思想的内容及发展价值。

(二)为学生提供新的教育载体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传递、推送新颖的社会发展观念,尤其是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客观事件的发生及发展状况,以便让学生了解到物质内、外之间的潜在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向学生介绍当地的名人事迹、历史博物馆及遗迹场所,引导学生亲自参观、访问革命纪念馆,可以凭借真实的教育理念及思想进行感化,促使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境况。通过在课堂中呈现特色的文化氛围,再利用文化产品进行教育,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发掘、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崇高的发展意识[1]。

(三)为学生提供了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满足了诸多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便更好的面对后期工作岗位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出多元化教学理念,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参观,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素养,实现自我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基于地方文化视角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原则

(一)核心原则政治教育是对现阶段国家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展现,尤其是需要对受教育者开展信息化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感受到外部因素对教育介体的了解与感知。由此可见,教师需向高校学生讲解不同文化及思想的发展特征,同时将地域特色融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中,从而帮助学生认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地域文化精华地域文化精华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当地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形式,而非物质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丰富的教材内容,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文化的传承。同时,在地域文化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精华,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展意识。例如,教师可吸收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华,通过筛选、收集各式思政教育理念,侧重于将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凸显出地域文化的组织与重构[2]。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吸收积极的文化意识,并对其进行组织重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

(三)文化思想创新文化思想的创新就是巩固现有的时代文化,并通过合理的宣传手段进行创新,避免单一的文化思想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师需在过程中融合本地及外来文化,尤其是要展示新生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思想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的关键,需要在新时期教育中选择出有价值取向的意识及内容,有利于为新文化的萌芽提供有利的发展建议。由此可见,在地域文化精华的体现过程中,教师需在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观念,将本地的精神财富展现在思政课堂中,有利于充分凸显“批判继承”的精神。通过在过程中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能提升学生的发展意识,也能逐渐适应于大学生的发展特征,实现地域文化教学的目的。此外,文化群体教育的合理渗透,可加强学生对艺术、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解,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风气,更全面、更有效地了解社会的变迁及发展。总之,通过在思政教学中融入特色的文学著作,尤其是当地的史料文化内容,再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及宣传,有利于在地域文化的教学探知中落实现代化教育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民族使命感[3]。

三、地方文化资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一)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创新思想意识教师需充分探讨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并将这些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呈现至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学生体会并感受其中的文化素养及道德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苗族的古歌、桂林地区“刘三姐歌谣”、扬州刺绣、水族马尾绣等,均为文化思想理论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道德、法律、马哲的思想与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白地域文化对当地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理论学习中,教师可选择性地展示出积极、正面的特色文化内容,利用教材凸显出特色文化资源与课程的关联性。另外,在新民主主义思想意识的培养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说明作家对改革、中西文化建设方面理念的见解,同时在山水生态文化中展现出模范城市的发展价值[4]。又如在“陕北民歌”这一地方文化资源中,不仅展示了黄土高原的魅力所在,也说明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尤其是延安这一地域的特殊性及发展性,可在陕北民歌中进行体现,促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历史的关系。因此,通过在课堂中融入历史、政治、文化的意识资源,能在培养学生哲学思想的同时强化其认知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二)重视文化学习研究开展,提升教学有效性在传统文化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需打造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明白各地文化的差异及价值。由此可见,教师需注重生成性教学的意义及价值,在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开发主体资源内容及时政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变化及发展。因此,教师需调研当地史料内容及思想价值观,为学生讲解特色的时事政治,同时展现出新动态、新时事的动态特征,帮助学生利用科研学习掌握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教师也可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地方特色文化的背景特征,在科研学习中让学生明白地域文化与爱国理念的作用,进而养成发展的意识及观念。

(三)构建特色的教育空间,落实教育平台的搭建工作思想政治学科的实践性较强,特别是该学科涵括了新时期政党的发展要求及特色,可帮助大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需调研当地文物及文化保护单位情况,落实必要的思想教育意识及实践方法,以便搭建一个特色的教育空间。通过调研各类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现一个以实训为主体、思想教育为辅助的教学形式,以便强化学生对实践教育的认知度。譬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实际教学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使命精神及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需以讲解员的身份,在实训平台中向学生讲解当地历史发展情况及先进的思想文化,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学习当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四)创新教育形式,开拓教学方法教学创新中,教师需深入互联网的开发及利用过程,要求学生参与科技、文化、政治学科方面的建设,尤其是需要学生掌握各个领域的学科思想,从而打造出全新的教学体系。网络背景下的思政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渐掌握新媒体的运用方法及运用优势,同时将教育的责任呈现至各个平台中,并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媒介进行宣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另外,教师还需融入与时俱进的精神,利用各类网络技术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凸显思政文化的内涵。总之,教师需在课程中融入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利用情感、体验的因素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情感意识。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对文化、爱国情怀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例如,教师可利用抖音平台宣传客家文化意识,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客家人民对传统节日的见解,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客观文化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宣传各类爱国情怀思想,尤其是要展现文化著作与爱国思想结晶,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便让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教师还可深度挖掘特色的教学元素,运用地区实例,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念、生活作风及发展性的作风品质[5]。

(五)重视隐性教学开展将隐性教学思政理论融入潜在的教学理论中,可帮助学生在逐渐感受、接受的过程中掌握思政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传统思政课程采用了显性的教学方式,而此类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长期采用该教育形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排斥心理。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社会体验、参观式学习过程中掌握校园文化、爱国思想的价值,以便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度。通过引导学生熟悉社会发展及生存环境(地方的软件、硬件环境)可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教师可教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具体参观名胜古迹、历史起源发源地的过程中进行感受与感悟,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思想及能力。其次,校方应在当地校园内展示各英雄的雕像,如桂林当地思政文化创新中,可介绍张声洋、林责夫、李宗仁等名人,同时在显眼的地区摆放名人雕像,再通过新媒体媒介传播与广西相关的地方文化内容,以便凸显出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及宣传价值,帮助学生体会到红色思想及革命与中国发展之间的关联[6]。因此,创建以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制,同时组建历史探究社团,可全面宣传当地地方文化特色及校园氛围,进而让学生自主感受到广西特色历史的发展进程,帮助当地大学生明白地方文化与学生本身思想意识培养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观念。

(六)确立“以德树人”的思想“以德树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该思想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及发展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能促使学生养成不断进取、不断成长的思想观念及人生观念。因此,教师需借助当地文化构造完整的教育体制,引导学生明确道德意识。同时,教师需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需要注意学生的性格与爱好,注重网络教学发展的运用方法,以便凸显出主体性教学的价值。例如,教师可融入时效性的地区文化思想,在广东思政文化的扩展中,教师可将“新型城镇建设要留住文化,彰显特色”这一时政报道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掌握不同的思想理论,以便让学生在感受不同资源的同时掌握德育思想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总之,教师需整合校内及校外资源,利用思政课程的育人方法及育人思想展现出育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通过校内外的联动教学思路展现出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同时在服务创新中展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内容及史料内容,让学生在系统的教学支持下明白个人发展的意义[7]。

(七)确立新颖的考核形式,侧重凸显地方文化思想观在地方思想意识及文化的展示过程中,教师需采用新颖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此过程中,教师需收集当地的历史元素及社会发展元素,确定指向性的服务目标,利用特色的资源进行全新的考核,并且,统计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进而完善核心教学思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充分收集特色的地方文化元素,并给予必要的挖掘及统计,帮助学生掌握爱国思想、学习思想及创新思想。另外,教师还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利用思政教育课程拓展赋有地域价值的课程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周伟.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时,度,效”[J].智库时代,2018(42):278.

[2]王佳伟.基于人文角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8(2):114-115.

[3]李强,程纤雯.基于大学生情商培养角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8,24(1):46-48.

[4]王静,蔡洁琼,刘爽.新媒体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林区教学,2018(6):8-9.

[5]陈雷.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的探讨[J].商情,2018(23):202.

[6]姚巧云.新时代增强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路径探索——基于精神需要视角[J].商情,2018(20):228-229.

[7]许慧玲,李小刚,易志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5):11-13.

作者:葛玮 单位: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