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学史下的科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学并不是冷冰冰的工具,它其实是非常人性的,富含精神的。其次,我们认识科学的本质属性要从科学史出发,较好的办法就是看一部科学史著作,许多著作都生动的描述了科学过去的面貌和对未来的展望,仿佛就是告诉你“看,这就是科学!”把理解交给读者。
二、教育需要科学史
这一点要多说几句。现在喊自然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已经很久了,众所周知的通识教育即主张博学多识,独立思考。可这个桥梁实在不多,不难发现,科学史特别是外史将各门自然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科学家的个人思想、生活经历融为一炉,有的著作甚至以社会学的观点透视科学的发展历程,显得弥足珍贵。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一个核心方面——科学素养,也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其关键是参悟科学的本质,造就理性的思维方法,铸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这是需要通过长期展现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才能使学生领悟的。相比之下,国外对于科学教育、科学素养的养成则很重视,其中不乏科学史、科学哲学方面的教育。在美国,除了著名的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外,几十年前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用案例教学法尝试科学史教育,其后又被人引入高中教育,乃至形成了专门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为内容的HPS教育。“2061计划”以及《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指出:要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必须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领悟科学的本质。他们的教材里有规定的科学史内容,有大量鲜活的科学素材。
三、学习、审视世界科学史及中国科学史
关注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我们学习科学史不但要求一个史实,还要“近思”,想想当下我们的教育和科技决策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感谢李约瑟博士、钱学森先生,他们的发问是对我们教育和科技决策的有力鞭策,我们绝不能回避在经济文化大繁荣的背后缺乏杰出人才的软肋!这个是有深刻社会历史文化原因的,包括政治和社会环境,特别值得我们警醒。曾几何时,我们也有过领先世界的光荣历史,后来衰落了还挨了打,这叫我们情何以堪?不错,领教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之后,我们反思过、检讨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成绩只是步人后尘,原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们还是奇缺杰出人才。需要更深层次的反思、检讨,并拿出有效对策。这里尤其要指出的,不少人认为这些是国家层面的事,与个人无关,这是很危险的想法,每个人都这样想后果严重。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文化传统即是一个难解的症结,中国人的兴趣很少放在科学探索上,想的只是自己现实的过日子,自古如此,“学而优则仕”,读书、搞科研的目的往往是背后的名利而不是科学本身,你叫他能忘我的进入到科学深处吗?不仅从事科研的人员价值观如此,管理人员也是如此,学术腐败、官僚主义、舍不得投入、急功近利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科学技术现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科学教育实际可以随处进行,可我们的大人们对科技漠不关心,没有科学的意识,儿童从小也就得不到相应的知识和启发,等长大了,早已麻木了,就这样一代代循环下去所以,有觉悟的国民应该从我做起,通过言传身教,自觉地弘扬科学精神。
作者:徐义庆 单位:潜山县黄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