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劳动教育与跨学科融合教育整合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秉承着新课改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的方针,劳动教育开始逐步得到重视。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劳动教育取消了传统的独立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步渗透并融合到了各个学科中,成了各学科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再独立存在,却发挥出了之前作为独立学科而无法达到的优秀的教学效果。
很多人认为劳动教育只是单纯的让孩子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劳作的辛苦,体验劳动者的不易,从而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这仅仅是劳动教育的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一小部分的作用。其实,劳动教育的知识涵盖面极为广泛,对于其它任何学科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大众对教育的关注点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对应试教育的重视逐渐转变为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向。其中,实践课程在各学科中的开展为很多学科都带来了极为有效的教育成果,作为实践课程重要的一环,劳动教育也开始凸显出其在各学科间的特殊性、重要性及融合性。接下来,本文将从几方向入手来谈一谈,劳动教育与学科间相互整合的重要性。
1.劳动教育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意义
(1)可以有效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在以素质教育为教育重点的新的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是基础。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交往以及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其中,劳动教育,在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品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懒惰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对体力劳动的错误认识;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其集体荣誉感;此外,通过劳动教育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德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拓展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一个好的教育方式,绝不是单独的仅对成绩的考核,它需要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摄取渠道,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知识涵盖面极为广泛,可以为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增强观察力、分析力、手眼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及学习问题的能力,储备更多的知识资粮,提升其将所学灵活运用于实践,将实践融入学习的知识转换能力。
(3)利于学生健康的体能发展
由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影响,大多学生的体质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受传统教学的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将其生活全部都包揽起来,把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学习机器。“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是目前学生的常态,这也是目前教育急需改变的问题之一。劳动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还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最好的、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从而促进学生以后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能力的有效养成。
(4)有利于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
从古至今,一切美好的诗词、绘画及文章,无一不来自于实际生活。目前,学校对美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但教育方向仍有误区,一些学校仅仅是在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诗歌欣赏等课程,这种不结合实际的教学只能让学生片面的了解所学知识,机械式的临摹绘画,根本无法理解作品的深意。劳动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憾,其为艺术教育开辟一番新的天地。通过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工具描绘美的能力,提升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结合实际教学。
2.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1)将教育渗透至课堂,促进学生的劳动兴趣
劳动课程不是必须要走进田间地头,它在学习及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开展,对劳动课程的认识不在于老师如何去教,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学氛围很重要,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形成一种想要劳动的心理,在这种心理建立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结合所讲知识以课堂为实践地点进行情境还原。例如,把普通的班级大扫除,设定为美化班级大作战,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争当班级美容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劳动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提高劳动积极性。
(2)建立课外实践基地,课堂教育、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为了更好的将劳动教育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可以设立课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的参与,施肥、浇水、种植、采摘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四季变化,果实从种子到成熟的奇妙过程,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同时,各学科老师可以根据所讲知识,组织专门的实践课程,是教材课程和实践课程得到真正的融合。以生物学科为例,在真菌、细菌这一章的讲解中,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图片或是多媒体影像进行讲解,学生只能片面的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如果能够将课程与劳动实践进行结合,效果一定会高出课堂教育很多,教师可以在劳动教学基地,开辟单独的一小块空间,带领学生从菌丝的选种、接种开始,种植木耳、蘑菇等菌类植物,定期带领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不同菌类的生长所需的环境,生长期及生长特点,让学生感受菌类生长的神奇之处,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理论引导学生将教材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加深知识点的记忆,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欲,达到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实现真正有效融合的目的。
(3)依托基地,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想要有效推动劳动教育与各学科间的融合就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不仅是劳动教育与学科间的界限,而是各个学科间的界限都需要打破重组,有机结合。例如,美术、语文、劳动教育三个学科的教育融合,其实,无论是美好的诗文还是赏心悦目的画作,都是从生活中来,利用这一共通点,将三科进行统一的实践授课,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用心感受,将所听、所看、所想用文字进行抒发、用画笔进行描绘,使文章富有画面感,画作又有了语言的表达,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审美素养也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小学阶段英语的教学,完全也可以结合劳动实践,如对蔬菜的讲解,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实际参观教学基地,认识各种蔬菜、水果,用最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下,自然地得到知识的接收,巩固知识储备,若实践教学条件受限,课堂教学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各学科间的融合来进行课程的开展,如结合美术,将果蔬绘画出来,用粘土制作果蔬等等,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拓展其学科知识视野,增强学习积极性,为后期成为一个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注入力量,合力共建劳动资源
家庭在学生生命当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家庭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若缺少了家庭的参与,那么劳动教育将毫无意义,会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模式。对此,需要保持家校的联合状态,让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当中,合力共建劳动资源,深度的开发劳动实践资源,让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变得更加的充裕,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变化以及心理诉求,使得学生都可以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床褥、课桌等,学做一些基础的家务劳动。并且在每个假期,学校要结合各学段学生的差异点设置相对应的劳动任务,可以让学生去学校附近的美食工坊学做一些糕点,和家人共同品尝并分享。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利用好重要的节假日,和社区一同开办各类活动,丰富学生们的劳动资源,并创造劳动的机会,正确的引领学生,使得学生均可通过劳动活动懂得团结互助,自主学习,主动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可以在假期中进入社区服务中心帮忙打扫卫生,并用自己在“农家院”种植的蔬菜给老年人包饺子。劳动教育的目标带有多维性的特征,其包含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由此学校可以开发农家院课程链,利用该课程链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品格等,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的形式,收集整合相关的信息资料,掌握基础的农业知识,促进其掌握基础的劳动实践技能,丰富学生劳动经验,深入的探究并解决问题,使用较为清晰且简洁的语言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体验感悟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热爱自然、家乡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等品格。劳动已经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其更如同一种教育形式,所以,应当实行共建劳动资源的方式,让劳动教育可以在无形之中浸润学生心田。
3.结语
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与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对教育发展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学科融合中需要注意的是,虽说是教育融入教学,但劳动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可打乱,否则会导致学生知识接收不完整,达不到学科融合的真正意义。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结合不仅意义深远,也是新时期教育的必经之路,这一新型的教育制度的开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劳动实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不断的进行完善,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使之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柏云霞.关于劳动教育进校园的思考与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
[2]王鹏.构建融入学科契合生活的劳动教育课程[J].四川教育,2020(21).
[3]卞爱萍.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融合初探——谈劳技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J].新课程(上),2018(05).
作者:胡风萍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