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经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当前高中教育受到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导致对劳动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够,开展路径也不够科学,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展开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这一要求,要求大中小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新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特点,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劳动教育是育人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劳动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动手劳动。在这种劳动教育理念下,致使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暴露出诸多弊端。第一,劳动教育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但是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研究不够全面、深刻,致使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逐渐形式化;还有部分学校片面地将劳动教育等同于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并以此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学校的劳动教育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第二,劳动教育内容不够深入。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开展的劳动教育内容非常浅,存在极强的形式化,常常将重点集中在劳动本身上,并未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身心发展、价值观等;多数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仅仅单一地指导学生进行体力劳动,并未对其展开正确的引导、教育等,没有引领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难以产生思想感悟[1]。第三,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就现阶段高中教育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缺乏相关的课程体系作为依据。学校并未结合劳动教育的需求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育体系、师资队伍等,致使劳动教育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制约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第四,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家庭、学校针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劳动观念。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劳动教育课就是自习课、玩耍课;还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将重点集中在文化课程学习上,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可有可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严重的偏见,认为劳动又脏又累,对其嗤之以鼻[2]。

二、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中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育人观念,协同渗透劳动教育思想

从本质上来说,劳动教育是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仅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关键途径,也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最佳方式。面对新时代的育人要求,高中院校必须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将其作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渗透到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在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时,不能单纯依靠班主任一个人,还应整合和建设班级劳动教育资源,借助各种劳动教育平台,不断推进和渗透学生的劳动教育。一方面,班主任应严格按照《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中逐渐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还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整合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努力给学生创造各种劳动机会,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外资源中感受、体验劳动,最终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高中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请一些家长到学校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引领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单位实地参观、体验劳动等,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对劳动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开设劳动课程,丰富课程形式

为了改变高中阶段劳动教育的现状,必须努力构建完善的劳动课程体系,不断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及高中生的特点,积极开设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贯穿高中整个教育阶段。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劳动教育课程上,还应立足劳动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渗透到其他文化课程体系中,促使学生在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养成的,教师可指导高中生以劳动日记的形式,将每天的劳动情况记录下来,帮助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在强化学生劳动教育时必须转变传统的手段,立足高中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易于接受的方式,全面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当的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劳动技能、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最终达到强化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开展劳动实践,强化劳动教育效果

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是强化劳动教育效果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劳动教育不能局限在理论范围内,还应积极开展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首先,从学校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包括定期举办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开展常规性学校劳动、以节日为契机的公益性劳动活动等,促使学生在学校举办的劳动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其次,从家庭的角度上来说,高中教师在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时,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为学生安排一些日常的家务劳动,包括洗衣服、做饭、扫地、整理房间等,使学生在家务劳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从社会的角度上来说,可指导学生走出院校,积极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学校可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班级承包活动,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感知劳动的乐趣;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服务、孤儿院、养老院等,指导学生帮助孩子和老人整理内务、服务他人,在劳动服务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其认识层次;还可以积极开展职业劳动体验等活动,带领学生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让其对劳动形成深刻、全面的认识。

(四)依托校园环境,强化劳动教育

校园是高中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优化学生劳动教育时,应关注校园环境的育人价值,营造良好的劳动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校园环境氛围的影响下激发劳动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可以组织和开展劳动周,每周由不同班级的学生负责打扫工作,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也促使学生在打扫的过程中认识到维护校园环境的不容易,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灵活借助校园的食堂、操场、会议室等,精心组织相关的劳动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最终促使学生在校园环境的影响下激发劳动兴趣;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包括评选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最美学生志愿者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五)改革评价模式,突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价值,恰当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关键。为了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开设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还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进劳动教育评价模式。一方面,不能局限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应不断增加劳动教育的评价比例。高中阶段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育评价中不断加大劳动教育的比例,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崇高的劳动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应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劳动之星”“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借助劳动评选活动激励更多学生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特点,必须转变应试人才培养模式,肯定并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立足当前高中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转变育人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开设劳动课程、开展劳动实践、依托校园环境、优化人才评价模式等,不断加强高中劳动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其劳动技能,让其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马洪波.高职院校“四体合一”劳动教育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1(9):189.

[2]吴在君.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新形态[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Z1):100.

作者:陈刚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