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浅议

【摘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与生产相结合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劳动能力尤其是体力劳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不仅成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体力劳动;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体力劳动为主,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近些年我国的劳动教育存在缺乏体力劳动的问题。在家庭,家长担心体力劳动会使孩子受累,在学校,老师认为体力劳动会占用学习时间,从而导致青少年不知五谷为何物、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匮乏。

一、劳动教育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教育

“劳动教育,即劳动观念与劳动技能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1]进行劳动教育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或局限于课堂,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能使他们体会到体力劳动意义的教育方式。当前,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被忽视了其现实意义。体力劳动教育既不能笼统地理解为消耗体能,也不能将技能学习简单概括为体力劳动,而是要让学生在体力劳动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美好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然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科技、网络等方式“解放”了双手,从而致使自己丧失了学习劳动技能的机会,也容易产生“新时代无须自己付出体力劳动”的错误想法。事实上,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有些体力劳动是永远无法替代的,我们也只有做到拥有某项劳动技能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因此,只有劳动才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手段。一般而言,人们提到体力劳动首先想到的是工厂或农田的生产,会让人觉得体力劳动是使人痛苦的经历。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反映出有些古人认为体力劳动在某种意义上是“低”于脑力劳动的。殊不知,体力劳动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体力劳动帮助我们实现了直立行走,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人类需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现实生活中人类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需要靠劳动获取。不仅如此,体力劳动在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人类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就现实性而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体力劳动成为在这张偌大的社会关系网中连接人与人的重要节点,人与人的差异可以通过劳动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成为阶级划分的依据之一。在马克思的设想中,即便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体力劳动也不会消失。由此可见,体力劳动会贯穿整个人类社会,不会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永远存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体力劳动对于锻炼人的品格、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无论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劳动教育都不可忽视。我们始终坚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2]。社会发展离不开体力劳动,在如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对劳动教育有正确认识,要摆脱以往“劳动教育是一种惩罚手段”或劳动教育只是一种形式的固有印象,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当代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应培养劳动素养、提高劳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加强体力劳动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勤劳勇敢的接班人。

二、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劳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目前,劳动教育已经被纳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劳动教育,使得新一代青年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尤为重要的。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劳动新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谋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持自我,坚定理想,才不会迷失自己。当今社会存在多种思潮,例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不劳而获,这些负面思想极其容易对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多数青少年在家依赖父母,不喜欢做家务,无法做到自我服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此外,青少年的视力不良率逐年增加,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健康成长,如果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会给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体力劳动教育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催化剂。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子女,几乎从未体验过体力劳动的艰辛,他们可能喜欢吃米饭,却不知道种植水稻的艰辛;他们深陷于网络中的花花世界,不愿意到自然界探索劳动的意义。劳动教育必须成为人生必修课。“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锻炼涵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求真精神。”[3]事实上,劳动教育可以带给我们最为直接的感受,劳动的汗水远比书本上的墨水真实、鲜活。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劳动素养,使他们懂得体力劳动的不易,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真谛和生而为人的意义。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用汗水浇灌梦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我们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崇尚劳动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这些精神应该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养分,激励我们不断学习。

(二)劳动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依靠体力劳动使积贫积弱的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4]2020年,我国圆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千千万万工人的辛勤劳动。脱贫攻坚战中,年轻一代承担了新成昆铁路全线最长、难度最高的小相岭隧道建设重任,他们不畏寒风酷暑。是他们付出的体力劳动,才有了这个沿线人民的脱贫加速器。我们如今的小康社会是每个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勤劳致富,没有辛勤的劳动是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争中,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我们还应感谢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等等,是他们始终默默坚守岗位埋头苦干,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我们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5]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们的劳动热情高涨,努力发展生产,成为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动力。纵观社会发展历程,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还是需要付出体力劳动的产业,如钢铁制造业。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劳动教育只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国家富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劳动的意识,培育、践行劳动价值观,在劳动中增强素质,开阔眼界,在劳动中感知幸福和快乐,获得满足感。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回顾过去,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的,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堆砌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劳动精神,坚定劳动信念,用汗水浇灌中国梦。

三、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就曾相继提出“爱劳动”“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但在现实中并未达到理想效果。我们要充分重视劳动教育,例如,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的同时,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对自己所选的职业有切身体会,将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应坚持适度、有效原则。首先,我们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时,保证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同时要避免给学生增加负担,使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加大投入,补充师资力量,加强教师技能培训,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方法提升教师进行劳动教育指导的积极性。再次,劳动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年龄采取适当方法。在小学阶段,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保证劳动环境的安全;初中生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做,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高中学生应进行多种劳动体验,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情怀;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结合专业知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最后,严格考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避免学生抱有侥幸的心理应付考核,做到使学生明白体力劳动的意义。

(二)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

我们要在全社会涵养“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氛围,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论是天没亮就开始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烈日寒风中也要工作的建筑工人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维持生计的个体商户都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了一分力量。不仅如此,我们应大力宣传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网络为主阵地,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助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荣辱观,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拓宽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家庭,父母应从衣食住行中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做到会劳动、爱劳动;在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劳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进行劳动的内在动力;同时,社会各界应对劳动教育尤其是体力劳动给予充分支持,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实施。

四、结语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体力劳动的积极意义,弥补体力劳动教育的缺失,平衡各个教育的关系,明确劳动教育并不是智育的对立面,反而与智育相辅相成。劳动只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时代发展的助力者。劳动教育是其他四育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才能筑造万丈高楼。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在实践中锻炼品格,磨炼意志,让辛勤劳动成为中国梦不变的底色。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一个人的劳动力量或许是微小的,但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汇集起来的力量一定是无穷的。美好生活需要劳动创造,共同富裕需要劳动实现,让我们用双手共同托起中国梦!

作者:戚小云 单位:鲁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