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究

摘要:对劳动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领悟劳动的本质与意义,同时对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论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现实价值,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出发,为强化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界定

1.劳动教育的内涵界定

劳动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通过运用教育理论,使得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劳动认识,使其劳动价值观得以科学树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并能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界定

大学生劳动教育不同于广义上的劳动教育,这就指明了的教育对象——大学生。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与之同时劳动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对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劳动行为习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基础上,还应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是一种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教育实践活动[1]。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1.劳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

劳动是人特有的活动,也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创造了人类社会。这一论断明确的指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与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首先,人想要存活下来,就必须向自然界寻求生产生活资料,通过劳动把在自然界中索取来的自然资源变为生活必需品,以此达到维持生存的目的。其次,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因为人能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而动物的“劳动”只是维持生存的本能活动。

2.劳动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实现

人类解放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地劳动。但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出现了工人越努力劳动而越贫困的“劳动异化”现象。因此,想要实现人在社会层面上的解放,就必须从消除劳动异化开始,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劳动异化变为公有制。在《共产党宣言》中是这样来描述人的解放和未来的理想社会:在这个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社会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得到极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的发展,人们可以自由发展,自由选择自己想从事的领域,使自己个性得以展示出来。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基础。

三、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

1.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德、智、体、美、劳”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又各具其功能。一方面,劳动教育对其他四育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在劳动中培养道德品质、在劳动中提高智力水平、在劳动中增强身体素质、在劳动中提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五育”各具其功能:德育使人“向善”,是成长成才的根基;智育教人“求真”,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体育促进“健美”,是强健体格的支撑;美育提升“审美”,是培养对美的认识的基石;劳育重在“务实”,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可见,强化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有利于助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靠口号就能实现,这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劳动,需要每个人诚实劳动,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一方面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强化其劳动意识,在新时代浪潮中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服务祖国;另一方面能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涵养劳动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四、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

1.拓宽社会劳动教育的渠道

(1)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首先,要唱响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大学生不是“井底蛙”,党和政府要加强网络监管,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党和政府要对不良的网络信息进行过滤,还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劳动观。其次,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鼓励大学生以劳模为榜样,形成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时代强音,使劳动最伟大入脑入心。(2)发挥好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在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媒体平台的发展正处于井喷期,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影响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劳动教育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发挥好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大众传媒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通过大众传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主流价值思想进行传播,使得大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得到劳动教育的熏陶,例如利用大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等常用APP推送有关传统劳动美德的正能量新闻报道。

2.深化高校劳动教育的引领作用

(1)将劳动教育贯穿理论课堂。当前,实践课是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劳动理论课缺乏,这容易使劳动教育的意义陷入窄化。因此,高校开设专门的劳动理论课是非常必要的,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劳动文化等内容的教育,深化大学生对于劳动本质、特点的认知。劳动教育融入理论课程可以选择以下途径:一是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坚持以党的劳动思想和关于劳动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二是在思政课中渗透劳动观教育,高校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2)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高校需要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使高校大学生以及教育者在劳动教育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在管理层面,高校要定期检查劳动教育的管理情况,以督促劳动教育管理人员。其次,在教学层面,高校要经常性地督查各院系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重点考察劳技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能力及教育效果。最后,在学习层面,高校要认真考察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重点考察大学生的劳动动机、劳动行为及劳动成果等。(3)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培育。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高校大学生劳动观的培育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校园文化活动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主题活动,活动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主题活动一般有固定的来源和特定的时间要求,以社会或校园的某一主题为主。比如,五一劳动节,学生通过提供劳动的照片、绘画、诗词等参与活动,通过这种主题性的活动,真正达到文化活动与劳动教育巧妙结合[2]。

3.打牢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

(1)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家长的想法、态度与行为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子女面前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有条件的家长应该自觉主动地学习劳动教育的知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激励子女学习劳动教育的理论。首先,父母要巧妙运用自己角色身份,将热爱劳动的相关价值观念,通过日常互动传递给子女。其次,要与子女共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这能让父母更好地进行榜样示范,进而发挥它的言传身教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善用、巧用劳动教育,不要将劳动教育与惩罚教育相挂钩,让子女排斥劳动,进而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家长对子女更好的进行家庭劳动教育。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其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家长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因此家长要转变劳动教育的理念,“五育”并举,促进子女全面发展。其二,家长可对子女的劳动进行奖励,以此激励他们,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方面的奖励要适当合理、有度。其三,子女也应为家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家长可以鼓励子女协助家务劳动,让子女在掌握劳动方式的同时提高责任意识。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家庭充满爱,点燃子女心中的“劳动之火”。

4.锻炼大学生的劳动行为

(1)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劳动意识。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意识,仅靠外部力量是不行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高校大学生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劳动教育的知识,要慢慢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要知道劳动教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升学和考试,更是为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高校大学生必须主动转变对劳动教育学习的态度,转变自己错误的认知观念,在理论与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劳动意识,不仅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对参与劳动实践的态度,要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2)参与劳动实践,锻炼劳动行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的力量共同作用于高校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树立,但更重要的前提是需要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劳动实践,锻炼自己的劳动行为。第一,在家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在家庭劳动过程中体验温馨的亲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二,在校要注重劳动教育,认真学习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将劳动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学懂弄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并积极参加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劳动实践的能力。第三,在社会中要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磨炼自己高尚的劳动品德,促进正确就业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

[2]禹泳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依据、思路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2(04).

作者:卢健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