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劳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价值与对策研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劳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价值与对策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劳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价值与对策研讨

摘要:中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之一,其教育水平和课程建设的效果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也应对中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在此背景下,学校应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劳动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机融合。基于此,特总结和归纳劳动教育在中教育中的价值,并从集体培训、制定规划、创设情境、增设课程、搭建平台和实践探索等不同的层面,探索中职劳动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教育;价值分析;有效对策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还能促使其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和学科知识。而从当前的中职教育现状来看,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所以说,中职学校和相关教职人员,应认识到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

一、劳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从实际的教育成果来看,劳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说,有效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体系。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劳动的艰难和困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长期参与劳动活动的情况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逐渐远离拜金主义和浪费主义的不良风气。此外,在劳动活动中,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所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明显增强,这对于他们日后在职业上的发展也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从中职教育的整体发展角度来讲,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掌握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就业率和社会适应力,这无疑为中职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口碑[1]。同时,在学校内部,良好的劳动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整体风气逐渐向好,其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二、在中职教育中展开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集体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从现阶段中职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劳动教育的效果不佳,学生群体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都不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则是学校、教师和家长缺乏创新性的劳动教育理念,也可以说,陈旧的教育理念延缓了中职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2]。因此,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状况,促使学校、教师等教育主体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应联合教育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开展集体培训活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培训活动中学习专业和先进的劳动教育方法和技巧,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上述目标出发,中职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对当前的劳动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匿名调查、一对一谈话等不同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教师、家长在劳动教育中分别采取的对策,明确不同教育主体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点,确定集体培训的目标和方向,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培训活动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让教师和家长掌握具备实际操作价值的教育措施。再者,也要根据教师和家长处于不同教育场景的实际情况,制订差异性的培训计划,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具备现实意义的劳动教育手段,促使他们在日常教学、管理和生活中,正确地使用教育手段,渗透劳动思想、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而在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同时增强教育能力、转换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更为明了和清晰。

(二)制定规划,完善教育模式

制度和规划在教育体系中属于上层建筑,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中职学校若能加强顶层设计、打好上层建筑的基础,后续的具体教学活动就能顺利、有序展开。以这一论点为基础,中职学校应从上层建筑和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制定内容翔实、框架结构合理的教育规划,将其作为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活动的转折,要求教师认真解读和细致分析规划中的具体条例,以其作为开展教育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基础,进而增强劳动教育的指向性、完善教育模式。在这其中,为了延展总体规划的涉及范围、增强其应用效果,学校也要对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劳动教育的时间、场所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教育人员提供基本准则,找准教育的抓手,进而让教师和其余教育人员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达到怎样的效果”,强化真实的教育效果。另外,在考核和评价方面,制定多元化和科学化的评价准则,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固化要求,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规划和准则的约束下,精心设计劳动教育方案、积极参与劳动活动,以完善的规划和上层建筑,指导教师开展劳动活动,由此,传统的教育模式被打破,中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态势也逐渐向好。

(三)创设情境,培养劳动意识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中的关键内容,在《意见》的引领下,中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愈渐突出,换言之,中职教育应提升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探寻创新化的教育路径。基于创新发展的真实需求,生活化情境教育成为尚佳的选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也能帮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据此,在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劳动情境,以讲述生活故事、链接时事热点内容等多样化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劳动情境中,让他们在趣味性、形象化的情境中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给人们现实生活带来的改变,如此,学生初步形成了劳动意识,他们也能产生主动参与劳动活动的欲望,迈出发展的第一步。在选择生活素材和情境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中职学生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意愿,不能随意地选取超越学生认知框架的内容,以恰当的内容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和积极情绪,进而借助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得学生主动地了解劳动、参与活动,创建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来源的特色化教育模式[3]。总之,情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主体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能够将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积极情绪,转化为主动参与劳动活动的内驱力。

(四)增设课程,传授劳动知识

中职学校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教育特征,使得他们在劳动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将专业教育、职业精神以及课程设置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借助专门的劳动课程、融合类的教育课程等载体,让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升劳动教育的实际效率。1.设置专门劳动课程。在对中职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时发现,部分中职学校未能针对劳动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学生掌握的劳动知识呈现出碎片化和不连贯的特征,他们难以将其应用在实践中,也无法将劳动知识与实践对应起来,这样的劳动教育可谓是无效教育。从以上状况入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化的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起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既要对校内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也要广泛引入专业化的教育人才,进而增强教育的专业性。同时,学校也要对劳动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方式以及具体的授课内容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以契合中职生实际需求的方式,加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向学生传授具有实操价值的劳动知识,并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和职业体验活动中应用知识,强化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劳动能力。而从课程考核的角度出发,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思维,构建起以“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情感”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考核学生的劳动知识,而运用创新化的实践作业、实践活动等作为考核的形式,进而在长期的教学和发展过程中,确立劳动课程的常规化地位,为建设中职特色劳动教育体系做好准备。2.设置融合教育课程。中职学校的办学目的旨在输出具有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他们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市场和就业,鉴于这一特征,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也应紧密对接专业课程,以此为根据,中职学校可以设置融合类的劳动教育课程,依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劳动教育内容,据此创建契合专业成长要求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参与课程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专业技能、明确劳动的价值,并能在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中增强职业精神,做好职业规划。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在设置和实施融合教育课程时,学校应做好课程链接工作,创建专门的课程设计小组,选取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劳动教育课程的主管人员,共同商议融合教育课程的方案和计划,搭建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劳动教育为根本的特色化教育框架,同时,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也要设置监督和管理人员,确保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的特色理念落到实处。总体来说,以设置融合教育课程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这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搭建平台,树立教育品牌

1.搭建校本资源平台。在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树立特色化的教育品牌,不仅能在校内形成良好的风气,还得为其招生工作带来积极影响,而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劳动教育成为中职学校树立教育平台的良好帮手。基于以上分析中提到的背景,为了达成树立教育品牌、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目标,学校可以搭建校本化的资源平台,根据劳动教育所需的素材和资源,从教育场所、课程素材、劳动道具等多方面,建设线上和线下相统一的校本平台,在平台的支持下,教师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他们能够在专业课程和融合课程中,更加透彻地讲解劳动知识,学生也能利用专业的劳动工具展开活动,从而在学校内形成一股良好的劳动风气[4]。此外,在校本资源平台上,也可以融入特色化制度资源,以“劳动周”为主要形式,加强学生的劳动责任感,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和班级制定个性化的劳动制度。通过上述方式,中职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资源,他们的劳动意识显著增强,同样,中职学校也搭建起了特色化劳动教育的框架,这为他们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加强社会效应、树立教育品牌打下了基础。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中职学校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这种特点也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学校可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范围,让他们在实习基地中锻炼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养。而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部分中职学校尚未搭建完善和优质的合作平台,其实践性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在此影响下,学生的劳动技能也不强,他们难以将专业发展与劳动联系起来。鉴于这种情况,中职学校要对自身的教育目的、方向等进行重新审视,深入解读国家的政策和文件,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诉求以及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建设校外对接合作平台,以“师徒制”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的劳动中增强专业能力和劳动意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劳动技能愈发熟练,他们也能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在校企合作平台上体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六)实践探索,增强劳动能力

在中职的劳动教育中,不单单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劳动知识,也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灵活的劳动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劳动技能,换句话说,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应变能力。据此,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专业成长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以及当前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公益性质的劳动教育活动,延伸劳动教育的范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践行理论性的劳动理念,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技能、提升能力。另外,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融入情感元素,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调动他们的情感共鸣,进而驱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劳动,由此,学生既能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方面掌握劳动知识,也能从情感态度的角度认同劳动的价值。综上,在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地位愈加凸显,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中,只有提升劳动教育的水平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出中职教育“培养全能型职业人才”的教育理念。从这一诉求出发,中职学校应对当前的教育实况进行分析,找出劳动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弥补不足,以此创设独具中职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高鲁光.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1):21.

[2]余思维.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39.

[3]龙海清,李永生.“一核、两翼、四驱”中职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0(11):27.

[4]郭小祥.新时代加强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魅力中国,2020(37):159.

作者:杨德芳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