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浅析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探讨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及自制量表,对某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某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8.3%,网络成瘾倾向者占10.6%。网络使用异常者(网络成瘾、网瘾倾向)总计18.9%。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中核心症状耐受性(t=-2.497,P=0.013)、强迫性上网(t=-2.073,P=0.041)两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结构因素、网络本身特点、网络认知差异、家庭教育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结论学校应加强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多开展益于身心健康的社团活动,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现实的挫折,搭建畅通的心理疏导渠道,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网络成瘾;中文网络

成瘾量表修订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人体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为临床提供有效信息的一门学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就职于医疗机构、第三方检验机构等,是医学诊疗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1]。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学检验人员检测病毒核酸为疫情形势判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高校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培养非常重要。至2020年12月底,中国已有9.89亿网民,手机网民接近9.86亿,用户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提升至99.7%[3]。大学生在学校使用网络必不可少,但网络使用的便捷也带来了不少弊端,对网络使用控制不佳的网络成瘾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为了减少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培养行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紧缺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探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7、2018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由辅导员讲解问卷调查的目的、方式、内容,所有学生均知情同意。总共收集374份问卷,将14份学生提供的信息有错误、数据不合理的问卷作为无效问卷,统计分析问卷360份,问卷有效率为96.3%。其中男71人,女289人;汉族353人,非汉族7人。

1.2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制若干问题用于分析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所有问题合成一份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线上发放。1.2.1CIAS-R。本研究采用中国台湾陈淑惠的CIAS-R,该问卷以大学生为样本进行编写,被公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CIAS-R由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和网络成瘾相关问题组成。网络成瘾核心症状中有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3个维度;网络成瘾相关问题涉及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2个维度。每个维度由4~7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按照符合程度分4级,极不符合、不符合、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被赋分1、2、3、4分,各个题目得分之和就是该维度的得分。总共26道题目,5个维度的得分之和即为总分。根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标准[4],总分低于63分为非网络成瘾者(非网瘾组),总分63~68分判断为网络成瘾倾向者(网瘾倾向组),总分超过68分者为网络成瘾者(网瘾组)。1.2.2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重新分为两组,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倾向者均为不能正常使用网络,作为异常使用组,非网络成瘾者作为正常使用组,并从研究对象家庭情况、网络使用行为特点、对网络使用认知评价3个方面进行分析。家庭情况主要从研究对象的父母学历、家庭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单亲家庭方面进行分析;网络使用行为特点主要从研究对象每周上网次数及每天上网时间、每周玩网络游戏次数及每天玩网络游戏时间、每周上网聊天次数及每天上网聊天时间、每周网购次数及每天网购时间方面进行分析;笔者就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内容、优势及家庭关系等方面对学生网络使用认知评价进行分析,采用自制自评量表,根据描述内容进行符合程度判断,从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5个级别分别赋分1~5分。

1.3统计学处理

调查问卷结果由问卷星收集并导出至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学生网络使用一般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7、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网瘾者30名(8.3%),网瘾倾向者38名(10.6%),非网瘾者292名(81.1%)。每组男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不同维度情况分析

网瘾组、网瘾倾向组、非网瘾组5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女性在耐受性、强迫性上网两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在其他维度中男性女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分析

2.3.1家庭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使用组和异常使用组父亲学历情况及是否为单亲家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使用组中父亲学历为初中中专的比例及单亲家庭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使用组(P<0.05)。见表4。2.3.2网络使用行为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异常使用组每周上网次数及每天上网时间、每周玩网络游戏次数及每天玩网络游戏时间、每周上网聊天次数及每天上网聊天时间、每天网购时间与正常使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2.3.3对网络使用认知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除喜欢玩益智游戏这一项,异常使用组和正常使用组对网络使用认知评价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3%,网瘾倾向率10.6%,网络使用异常率(网络成瘾、网瘾倾向)总计18.9%,与龙苏兰等[5]、石玮等[6]调查的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8.0%、17.1%相似,但高于刘奕蔓等[7]研究中中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11.7%,说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网络成瘾率偏高,其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网络环境的改善,现在4G、5G移动网络已经进入了快速普及阶段,学生能通过网络快速、便捷地满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习惯,这是一种行为模式的改变。另外,医学生学习压力大,受到挫折后更容易造成网络成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强调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游刃有余的实践并重,医学院校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8-9]。崔学青等[10]构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课堂效率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人文素质),6项二级指标和31项三级指标。由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求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指标多、内容深,学生学习压力偏大,部分学生未能达到要求,会产生挫败感,其产生的负面情绪导致学生容易在网络中躲避学习的压力。此外,本研究中网络成瘾率偏高还可能与使用的调查问卷、所选择的判断标准及研究对象所处的层次差异有关。网瘾组、网瘾倾向组、非网瘾组在CIAS-R中5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耐受性、强迫性上网两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这与崔禹等[11]研究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相关维度中女性在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一致。可能原因为女性更具有感性思维,在网络使用中更容易被一些具有感官刺激的内容所吸引,不能抑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同时,随着网络使用得越来越多,女性从网络中获得的乐趣减少,其阈值越来越高,造成对网络使用耐受。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因素、使用网络内容及时间、对网络使用认知评价均与网络成瘾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家庭结构因素中,正常使用组和异常使用组父亲学历情况及是否为单亲家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庭中父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亲学历的差异可直接影响子女对网络使用的偏向[12]。另外,单亲家庭中经济压力大、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良、亲子关系冲突等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网络使用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异常使用组每周上网次数及每天上网时间、每周玩网络游戏次数及每天玩网络游戏时间、每周上网聊天次数及每天上网聊天时间、每天网购时间与正常使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13-15]。当心情不好、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压力无法排解时,在校大学生容易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希望通过网络游戏、购物、交友等方式忘掉暂时的不愉快。尤其是医学生,他们学习专业性强,学业负担重,很容易在学习中受到挫折,而网络使用可以放松其紧张的大脑,并使其获得能满足心理需求的内容。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未能注意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需求,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很容易在网络中寻求满足和关爱,有的家长在孩子中学时期灌输“现在努力学习,以后考上大学就可以轻松”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大学期间失去了学习目标,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督管理也减少了,导致在校大学生极易被网络中形形色色的表观所吸引,沉溺于网络中。综上所述,安徽省某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网络成瘾率高于中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率,社会、相关院校、家庭应高度关注。网络成瘾除了与家庭结构、网络本身特点有关,还与网络使用认知教育有关。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多开展益于身心健康的社团活动,减少学生花在游戏、聊天、网购中的时间,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现实的挫折,搭建畅通的心理疏导渠道,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作者:孟德娣 戴杏 房功思 姜珊 胡德峰 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