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检验下卫生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检验下卫生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检验下卫生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摘要]为满足健康中国战略下社会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的需求,温州医科大学依据学科建设优势及专业办学经验,开展基于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笔者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思路、实施方法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经验。

[关键词]专业融合;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理化和微生物学等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交叉与应用学科,为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1]。近年来,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公共卫生领域从事食品、环境、化妆品、卫生微生物等方面检测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升[2]。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中,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在病原诊断、疾病监测、疫情处置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进一步显示了其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卫生检验与检疫行业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突显,使得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1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专业培养模式也经过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探索。1977年原四川医学院开始招收卫生检验专业4年制本科学生,授予医学学位,此后哈尔滨医科大学、原广东药学院、原山东医科大学等也先后开始招收5年制卫生检验专业本科生。1998年教育部规定卫生检验专业停止单独招生,将其并入预防医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培养方向。2012年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重新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纳入正式目录,归属于医学门类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位[3]。此次调整是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长期以来学制不统一、办学要求不统一以及授予学位不统一的局面的规范,也是对卫生检验行业发展趋势做出的应对,以满足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测定手段和方法标准不断提高的需求[4]。

2融合办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表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先进卫生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5]。对于同在“医学技术类”目录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要求则是: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医学检验岗位胜任能力[5]。两个专业在基础医学方面的课程基本一致,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公共卫生领域核心技术支撑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偏重于技术和检测体系、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卫生标准和检疫法规体系等,其理论基础最主要的是化学和生物学,这一点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较大的相似性,后者的知识架构也是以基于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方法为知识核心。两者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卫生检验与检疫以人群健康相关因素及公共卫生风险因素为检测目标,而医学检验技术则以个体健康相关因素为检测目标,但检测的方法技术及理论基础都是类似的。这为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医学检验技术进行专业融合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开启,实验室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整合及创新能力要求明显提高。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支撑”,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技术素质和学术水平,以应对工作手段、方法及模式的不断革新,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卫生检验与检疫同属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由于其具备多学科理论交叉及技术性、应用性强等特点,是医学门类下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基于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检验技术相似的知识架构,借助检验学科专业发展优势进行专业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对于新形势下卫生检验与检疫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3温州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办学实践

3.1以同一学科为依托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系成立于1986年,同年开始招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1997年设立五年制卫生检验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的设立标志着检验系已拓宽了专业方向,成为当时国内唯一拥有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两个本科专业的检验系[6],1999年由于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卫生检验专业并入预防医学专业而停止单独招生,2015年依托检验医学院重新开办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目前,已形成卫生检验与检疫学士,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及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医学技术学科)、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检验诊断学)、浙江省创新学科(核酸分子诊断学)等优势学科支撑。从办学历程上看,温州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同气连枝,皆厚植于检验医学优势学科开展本科办学和专业建设。根据办学基础和依托学科,结合国标要求,温州医科大学明确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既能主动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贴近地方发展需要的创新意识活跃、科研素养厚实、实践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将基于生命科学、化学检测为基础的实验室技术作为人才的核心能力。

3.2以课程融合为核心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由于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检验技术两个专业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具有共性,因此在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即打通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建立专业共享课程群,包括基础数理课程群、化学分析课程群、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课程群、医学生物学课程群,以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群、免疫学检验课程群、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群等,借助检验学科及专业优势,共享共建课程资源。在上述课程中,关于检验技术、检验理论及对检测结果分析的知识点相通相融,不同之处在于检测的对象各异。因此在课程教学时,教学目标兼顾两个专业的需求,教学内容则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有所调整,实行融合基础上的差异化教学。此外,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核心课程还独立设置了理化检验课程群,包括水质、空气、食品、生物材料的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以及卫生检疫课程群,包括《卫生检验检疫学》和《旅行医学》。课程体系的打通融合及特色重构,使得两个专业在共享省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

3.3以师资队伍整合为基础

基于课程体系的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也体现了专业融合与共享。首先,在学缘结构上,除了委托原华西医科大学培养的一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师外,来自校本部及附属医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也是重要的师资来源,同时也充分融合了具有预防医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食品科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在大学科平台内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其次,在师资培养上,基于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临床检验诊断技术团队、肿瘤靶标的发现及应用团队)及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医学遗传学团队),成立包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附属医院在内的“协同教学联盟”,搭建医学技术学科专业合作交流与师资培养的平台,促进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学缘背景广、创新意识强、科研水平高的师资团队,对于提升学生专业和科研素质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为了促进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一开始给每位学生配置导师,由来自检验学科的研究员或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担任。导师以科研小组的形式,向学生传讲学科专业的研究前沿与进展,传授文献检索和外文阅读等基本技巧,并吸纳学生加入教师课题组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思维训练和专业思想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3.4以教学资源共享为保障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一些实验实训项目对贵重仪器依赖度较高,但由于受资源限制,高校往往难以在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实验项目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温州医科大学积极开展专业融合共享的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每年投入300多万提升软硬件设施,现有实验室使用面积11811平方米,设备总额7927.98万元。依托专业融合共享医学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对卫生检验与检疫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践。鉴于水质、空气、食品、生物材料等理化检验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的通用性,以实验方法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实验项目,采取小组轮转的方式开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原子吸收等大型仪器的实验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上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到达实习或就业岗位后能较快地适应。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充分利用检验学实验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开放实验及创新创业训练等大学生科创活动,对学生在检索文献、撰写申报书、组织实施项目等方面进行指导,将科研能力训练进一步深入和拓展。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新人才班等平台,配套系列奖励方案,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近年来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20余项。专业教师紧抓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积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7]。建成一批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检验技术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等8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卫生检验检疫》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HIV感染免疫诊断的虚拟仿真实验”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认定,“高传染性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的虚拟仿真实验”等5项获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师团队还参加国家一级出版社各类规划教材编写;推进《生物材料检验》等11门“课程思政”创新示范课程建设,实现专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全覆盖。

4结语

目前全国开办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近60所院校,分别依托公共卫生学院或医学检验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开展办学[1],两种办学模式的存在是由于各所高校不同的办学基础及依托学科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再加上实验室技术方法的不断更新改进,对于担任公共卫生领域“前哨”和“技术支撑”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要求也进一步提升[8],尤其注重对检测技术和检测体系的掌握[9]。因此,温州医科大学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多年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淀,并基于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医学检验技术在专业知识架构上的相似性,开展了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融合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经过近7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温州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历年高考投档线在省属本科院校同专业中均位于榜首,学生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往届毕业生中,有在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的,也有在各省市疾控中心从事卫生检验一线工作的。他们普遍认为,大学期间获得了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尤其在检验技术和检测技能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和求学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也位列全省前茅。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1—2022)》年(邱均平版)中,温州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四川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10],且在排名前十的学校中,温州医科大学为唯一一所采取依托医学检验学院办学模式的高校,基于专业融合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也成为了温州医科大学的办学特色。依托检验优势学科,充分发挥温州医科大学办学资源效益,实行基于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医学检验技术两个专业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增强其就业适应性和发展后劲,为满足社会发展及“大健康”背景下开展医学教育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优秀人才积累宝贵经验,同时也体现了学科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徐漫欢 郑晓群 关万春 陈晨 郑来宝 楼永良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