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为适应“双一流”建设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要求,分析江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国际教育中全英文授课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索教学型师资队伍国际化核心竞争力要素,提出教学型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策略。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通知[1]明确指出“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2017年5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国际化。实施‘留学江西’行动,大力吸引海外生源,扩大留学生规模;实施‘出海计划’,大幅增加学生出国留学和教师出国访学机会,提高国际名校毕业的教师比例,引进国际知名学者来赣任教。”江西省把吸引海外生源和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作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双一流;医学;高校

1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现状

从2004年起,江西中医药大学(原江西中医学院)就开始招收来自东南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及非洲(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的留学生前来我院学习中西医临床医学(MBBSwithTCMasextra),实行全英文教学。截止目前,已有十五年的历史,学校累计培养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2500余名。目前,学校有在校长短期国际学生1521人,是江西省国际学生最多的高校,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名列前茅。

1.1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理念

我校属于地方性院校,专业教师与国际大学交流活动较少,所开展的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也不多,这使得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与视野比较局限。与医学课程相关的专业教师对我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别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世界中医药名校的关键性认识不到位,对师资力量国际化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多数专业教师缺乏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化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从全球化角度来寻求有效资源推进教育教学及明确自身目标追求,较多地关注自己的教学,而忽略了对世界学术前沿信息的探索,同时近90%左右的教师认为大学并没有明确地要求教师具备国际化的知识以及国际化的教学能力。专业教师还由于家庭、待遇以及制度支持等方面的原因,在出国访学或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每年只有10位左右教师申请出国访学或参加学术交流,约占全体教师的1%。

1.2师资力量不强。

学校全英文课程及师资建设与学校国际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来华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类课程,目前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总量不足,能完全承担留学生课程只有基础医学院一位教师能完全承担的《解剖学》。而附属医院具有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因临床工作繁忙,不愿也不肯承担留学生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师资的不足。大部分课程只能采取聘请国外专业外教为主、国内教师为辅授课的方式。中医类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队伍人数偏少,且集中在针灸课程上,中医基础和临床课程的专业教师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校国际学生的生源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培养层次仍然不够优化。我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师队伍的全英文授课水平还不高,这是除了教育部承认45所医学高校之外,承办来华留学医学本生教育(MBBS)高校和附属医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究其原因一是多数教师无海外留学经历,或缺乏国外培训经历,从外校引进的博士绝大多数医学博士英语水平不高;二是医学英文专业词汇成了全英文授课教师的拦路虎。医学英文专业词汇一般都比较生僻,而且很长,记忆拼读非常困难。即使有兴趣来从事英语授课的教师也被医学英语单词所吓得退避三舍,避而远之。

1.3授课教学模式不科学

目前我校在全英教学中仍以书本、幻灯片、课堂教学、黑板授课等传统模式教学。国外专业外教多来自印度和巴基基坦等国,学生对这些外教除了语言熟悉外,还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即使是有些外教教学水平低一点,学生也能忍受。同时印度和巴基基坦这些国家教育教学水平与我国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教师们单一地传授理论教学,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考虑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加之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够端正,所以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型国际化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

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成功的秘诀就是非常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1]。教学型国际化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就是指那些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能使整个教师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竞争力。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英语的运用能力,它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对外交流、语言表达和专业英语教学能力。对外交流就是熟练、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语言表达要求具备英语思维,选用准确的词汇和语句来准确表达,专业英语教学能力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扩充专业词汇和术语,并应用于英语授课,提高语音语调的正确性,确保英语教学过程专业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包括两个要素,其一是国际礼仪,熟悉并遵守国际礼仪,在合法范围内尊重留学生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二是文化潜移默化,坚持文化自信,民族化与国际化并重,在传授医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播文化,用优秀的中国文化获得留学生认同和赞扬,用文化去感染对方、感染世界;三是综合素质,其包括两个要素,其一是文体素质,医学知识传授,除了专业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传播中国文化,树立学校国际形象,这需要教学型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二是个人素养,具备掌握自身学科领域和专业内的国际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拥有在全世界范畴内挖掘人才资源及合理配置人才的认知及能力,在教学经验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3提升教学型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3.1增强国际化意识,国际化管理

学校应转变理念,主动抓住“双一流”战略给高校带来的机遇,主动将教育国际化纳入到学校的战略层面。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名校接轨,树立国际化的管理理念、推动学校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整体国际办学的机制,使国际化办学不仅体现在理念上,更落实到行动中。加快教学型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2]应在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教学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3]。第一,采取各种经济激励措施支持教师出国、出境。学校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各类资助项目,如留学生基金委留学项目、地方合作项目等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师资赴国外、境外学习教学方法及提高英语水平;建立学术休假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利用双一流资金给予一定数额经费资助其赴国外、境外访学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发挥学校政策导向性作用,激励教学型教师出国、出境留学。学校可在教师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对教师在国际化方面提出要求;在制定工作任务时,要求教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论文内容围绕现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知识架构等方面,促使教师关注教育国际学术前沿,加强教师与国际高校之间学术交流以及教育合作。

3.2创新教学型师资队伍的考核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3大学科排名的主流机构。THE自2010年以后没有单独设置“师资队伍”评价指标,只是在“国际化”指标中设立了“国际教师数/国内教师数”等二级指标对“师资队伍”进行评价。QS没有在“国际化”指标中对师资队伍进行评价,只是从同行声誉和学术两个方面对师资队伍进行考察。U.S.News除了考察教师队伍的同行声誉和学术外,还关注教师的国际合作。因此,教学型师资考核标准要注重考核评价指标的特色化、科学化和多样化[4]。考核过程中应注入“国际化”评价元素,可以采集教学型教师的海外经历、学科方向、学术成就、学术头衔、学术兼职、国际影响力等信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应考察是否与国际前沿知识接轨,是否包含本学科中国际最新热点问题、外国本研究区域的内容或本学科国际比较教育等;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核应考察教师是否较好地利用或引用了本课程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是否制作了较高水平的网络课件、慕课及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或借鉴了在留学生教育中国际通行的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国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对其外语水平以及国际交流经历、经验和教学水平的考察[2],然后将这些信息数据提供给同行专家甚至海外专家进行主观评来发展潜力等。这种考核既参考了“国际身份”,同时注重“国际头衔”“国际资源”的产出效应,考核重点转变为人才的实际水平、学术产出和本学科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型师资队伍发展环境[5]。

3.3教师使命-自我提升与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为了顺应社会开放和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培育出一大拨拥有国际化理念、熟悉国际规则,并能适大拨拥有国际化理念、熟悉国际规则,并能适应国际竞争,介入国际事务的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被《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为主要的五项建设任务之一。方案要求高校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师资队伍多样化及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1]。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世界一流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均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地方院校教师要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从片面接受转向主动作为,更新工作新观念,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事业中来,发挥其改造自身的主动性[4],探索工作新方法,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提升自己对国际语言即英语的运用能力,教师应该参加雅思、托福、或者PEST-5培训,全面提升提高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更容易了解并吸收他国的文化,培养具有在全球范围寻找教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请进来”“走出去”是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型师资队伍培训提升的一个重要形式,更是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教师的有效途径。有潜质的具有英语基础的教学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及资源积极赴国外进修、访问、讲学,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接触最新本学科学术动态和本课程教学理念,开阔国际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将国外先进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教学理念等引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国际化教学和研究能力[5]。其次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多元文化,掌握医学专业领域的国际现状和趋势。教学型教师应该积极参加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讲座或课程,增强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意识,提高教师跨文化教学的水平,也可与校内外教多沟通、多交流,如条件允许,教师应该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大学进修、访学,使其融入异域文化,切身进行体验实践,从而完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除此之外,教学型教学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多阅读一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经典的英语文学名著的相关书籍等,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修养;教学型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实施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掌握专业课程教学的量与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3.4借鉴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7]

在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大多数高校只重视一流人才的引进,片面认为世界一流人才大大提升整个学校在本地区甚至在国内大学的排名,出现各高校抢人才大潮[7]。忽视了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再培训再提升,导致校内师资质量得不到整体提升[4]。医师规范化培训始于19世纪末在德国医学界,其目的是着重提高医师实践能力,随着制度变迁、经验积累以及不断创新,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了较大成功,被各国医学界广泛认可[8],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是指医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在各科室进行临床实践,通过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形式锻炼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巩固理论知识,使医学生迅速掌握疾病的诊疗技术和建立起科学的临床思维[9],它是一个集临床各科轮转、学习、培养、提高、服务和实践的复杂过程。个人觉得可以借鉴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维和做法,采取三级师资培训+模块培训法提升教师全英文授课水平。初级筑基,由国际教育学院牵头集体培训和各二级学院负单独培训相结合;中级提升参加临床带教或参加更高级的全英语教学技能培训或由教育部主办的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班(医学),提升专业英语教学能力;高级境外培训,选拔参加境外名校访学提升英语授课能力及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4.1初级筑基

该层次培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由英语口语水平良好、英语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专业外教、英语高级教师以及语言外教组成导师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教育,目的是要教师学会如何在全英语教学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培训可由国际教育学院牵头,二级学院挑选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教师,组织集体培训与二级学院单独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内容包括英语基础等,单独培训内容包括专业英语词汇等。

3.4.2中级提升

主要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培训,在校内举办“医师规范培训式”全英语教学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内容可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科目教学培训,由国际教育学院组织临床各科室、基础医学各学科组、英语教学专家、专业外教以及英语口语水平良好、英语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让已具备一定全英语授课能力的专业教师给外国留学生进行授课,专家组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旨在提高其在英语语境下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功及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实施及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其专业英语教学能力。

3.4.3高级境外培训

选拔参加境外名校访学提升英语授课能力及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近三年获得“最受欢迎全英教师”荣誉称号的优秀专业教师,由国际教育学院组织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的高校参与短期全英语授课技能培训及观摩全英语讲授医学各科课程。

3.4.4培训模块

专业教师接受11个培训模块培训,培训分三年完成,培训学时达780学时,且强调学员要按1∶2的要求,投入1560学时自学。其目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即对外交流、语言表达和专业英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素质等。培训模块包括:英语语音知识模块,48学时;听课模块,360学时;医学英语专业术语模块,48学时;医学口语训练模块,36学时;医学听力训练模块,36学时;标准病人查房模块,36学时;临床查房训练模块,72学时;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24学时;临床见带教模块,48学时;试课模块,36学时;全英文授课竞赛,36学时。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推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进程中,留学生学历教育是一张独特而又靓丽的“名片”。为了有效地保障留学生教育质量及推进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提升医学专业教学型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而且无可替代的。作为地方院校人事部门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坚持以人才为主导的国际化战略,以双一流为导向,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教学型师资队伍。教师本人也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抓住双一流建设带来机遇,通过自我提升、赴海外学习交流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而奋斗。

作者:黄之静 洪子杰 王梦霞 徐华 戴颖恒 陈琪 谢晨鹭 张敏 周志刚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