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美英临床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比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美英临床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比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美英临床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比较

[摘要]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医学生综合素质。美国、英国作为西方医学教育代表,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经验,国内医学院也各具特色,通过分析国内外临床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不同特点来优化国内临床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以期对我国医学院化学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近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和质量,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学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化学和医学紧密相连,有机化学作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素养。美国、英国等国家作为西方医学教育代表,在临床医学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经验;国内医学院也有自身特色。因此,本研究将分析国内外大学医学院临床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不同特点来优化现有医学院教学模式,以期对我国医学院化学教育有所借鉴和启示。

1美英临床医学本科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1.1美国医学院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美国和加拿大是最早将医学博士纳入培养范畴的国家,可以说是精英医学培养模式典范。美国医学院录取的都是来自综合性大学生物系、化学系或者医学预科的优秀毕业生,且都有一定研究经历。美国医学教育看似是“四年本科+四年医学院”培养模式,事实上,加上实习时间,至少需要11~14年才能成为一名医生。医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本科阶段完成有机化学学习。美国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特点:(1)教学教材方面: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最合适教材作为教学依据,主要是Murray和Vollhardt的有机化学教材[1]。教材版面、插图设计精美考究;编排系统化、逻辑性强;知识实例较多、应用性强;内容讲解言简意赅,易于理解。(2)课程设置方面:实验所占比例相比较理论略高,能更好锻炼学生实验动手及科研能力。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主要是为化学专业学生设置,但医学预科生等非化学专业学生可选修,老师上课使会兼顾其他专业学生。(3)教学手段方面:多采用PPT和板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大多数老师仍然比较重视板书。师生互动多,会及时按照学生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方案调整。(4)课程考核方面:考试要求非常严格,很多课程通过率较低,且没有补考、清考机会,补考只针对某些缺考生,不及格学生只能考虑重修。目前国内也在准备去除清考制度,这项举措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责任心。(5)教学评估方面:美国和国内大多数医学院一样,主要有两种评估方式。一种是学生网上匿名评教;另一种是老师互相听课发放问卷督导评教[2]。但评估问题与国内相比,美国高校更注重人文方面问题。

1.2英国医学院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英国医学院也是最早最成熟的医学教育体系之一,经过几百年发展,在高等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已颇具规模和特色。从教育体制形式上说,我国五年制临床教育体制和英国医学教育体制类似,但入学难度等其他方面存在许多差异。申请者需要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进入英国医学院学习:经过A-Level(GeneralCertificateofEducationAdvancedLevel)课程学习,参加高考被医学院录取就读;二是先完成医学类本科预科学习。A-Level课程证书比较具有权威性,几乎可以用来申请所有用英语授课国家大学。A-Level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统计等理科类科目,化学是必修课程。A-Level化学课程分AS和A2部分,AS主要包括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A2包含物理化学及部分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是英国医学生在进入大学前A-Level课程或者医学预科学习阶段已经基本完成。A-Level有机化学课程特点:(1)教学大纲方面:大纲对各章节重要内容均有明确规定[3],要求掌握:有机基本概念和理论;结构式及同分异构现象;有机物命名及官能团;有机化学键及反应类型;加成等各种类型反应机理;杂化轨道理论等等。AS和A2包括几乎所有有机化学重要内容。(2)教学内容方面:知识点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重点突出;概念讲述灵活,易于理解;反应机理介绍全面,定义严谨,言简意赅;课程内容渗透环保意识;实验指导内容丰富,基本技能、参考实验和注意事项等一应俱全;实验设计简单易行、环保,几乎每章内容均设对应实验项目。(3)有机实验方面:实验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各门课程知识;利用制备、分离、提纯、色谱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等各个环节把化学知识和技能环环紧扣在一起,体现课程知识系统化。(4)课程考核方面: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知识推导机理、设计合成、书写结构式等能力。考核及评价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给分机制灵活。虽然A-Level化学课程是基础水平课程,但内容覆盖面广,注重实验操作与理论结合,考核综合性强,值得国内临本有机化学教学借鉴。

2国内临床医学本科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经过30多年现代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大学教育—规范培训—继续教育”的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我国医学院临床专业化学基础理论必修课包括《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对于临床学生非常重要,因为后续生物化学、免疫学等核心课程学习都需要必要有机化学知识。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生化环境,生命体新陈代谢及能量物质的传递和转化均与有机化学息息相关。分析国内临床有机化学教学,其特点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教学内容方面:学校不管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还是使用本校老师自编教材,所讲授重点章节均与国外基本一致。(2)教学手段方面:大多数老师会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使用适合学校学情又体现自己特色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传授知识。为了帮助同学理解反应机理及结构式,会配有动画、立体模型演示。(3)课程考核方面:成绩基本上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有些学校设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部分学校只有一次期末考试,相对来说,考试比较少。(4)教学评估方面:国内外差异不大,国内目前也多采取网上学生评教,同时学校督导或老师间听课互评。

3优化我国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的教育思想是培养有着宽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这可以作为医学生教育的指导方向。现分析国内外研究结果,建议医学院以钱伟长先生教育思想为科学导向,结合当前思政工作的开展,从以下六方面对临床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进。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学生在大学第一年面对有机化学教材,对于所学专业及未来从事职业之间关系并不明确,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老师应尽量选择外观精致,容易理解且内容深刻教材,以增加学生兴趣;平时课上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互动;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材料修订和讨论,明确本课程与医学关系。

3.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英国A-Level教学注重环保意识,美国化学老师讲课时会兼顾医学预科生,注意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间衔接。建议国内老师充分利用PBL教学,做好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整合,用“实用主义”引发学生兴趣。现如今网络发展快,伴随着5G时代到来,建议老师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不放弃板书教学,特别在介绍反应机理电子转移方面。

3.3实验教学的改革

美国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和理论课比例关系大于1︰1,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建议国内医学院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如总学时本身就比较有限,建议利用网络课堂给学生扩充典型化学实验项目。

3.4课程考核的改革

科学考核应该包括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过分依赖期末考试考察学情,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最后考前突击,对学习不利。美国大学quiz(小测验)比较多,可以及时全面测试学生每个阶段学习掌握情况。国内也可适当增加考试次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5教学评估的改革

教学评估应如实反映实际教学情况,有效还原教学实施方面问题。建议丰富教学评估问题,增加关于人文方面问题,加入类似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评估化学老师时所用问题,如“老师耐心度”、“课外联系难易度”等问题,有效全面评教。

3.6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两个重要核心。因此,有机化学教学应落实好这两个重要核心,把医学生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将来去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神圣职责。

4结论与展望

我国21世纪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知识能力优秀、素质全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医学生。因此,临床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同时,顺应时展需求,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绿色化学等概念,做好课程思政,不断完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使学生将来能担负服务社会大众重任。严格地说,教学模式优化是一个可持续发展过程,不管进展到哪个阶段,都只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道路上的一个必经阶段。

参考文献

[1]叶龙,谌娟,吕早生,等.美国有机化学教材的特点对培养创新思维的启示[J].化学教育,2016,37(20):15-18.

[2]袁耀,CHENYu.美国高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8(3):43-47.

[3]庄凌.英国剑桥AS有机化学课程研究和试题分析[J].化学教与学,2015(2):54-56.

[4]郭今心,朱荣秀,赵全芹,等.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初探[J].大学化学,2019,34(11):51-55.

作者:夏侯琤夔 张玉军 张伟丽 邢占芬 高先娟 单位:齐鲁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