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对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消化内科患者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消化内科;风险;干预;管理;对策;研究

消化内科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科室,收治的病患病种较为复杂,且多为慢性病患者,患者的病程长,因此,在治疗和护理操作时需要更加精细,无形之中增加了诊疗与护理工作的难度。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诸多因素均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引起相关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消化内科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1-3]。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要综合消化内科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治疗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在了解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大程度上避免或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共选取200例患者,旨在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管理对策,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中,包括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40.56±2.37)岁;病程最长者14年,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为(7.05±1.24)年;疾病类型:消化性溃疡65例,肠炎51例,胃炎43例,慢性肝炎14例,肝硬化10例,胰腺炎6例,肝癌5例,消化道出血6例。200例患者干预前住院期间共有24例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其中药物使用错误共8例,跌倒坠床5例,静脉输液外渗7例,静脉导管滑脱4例。

1.2研究方法

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由护理人员整理科室内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患者年龄超过60岁、有输血史、中央静脉留置管、联合用药超过5种、病情高危、护士年资<3年是影响科室内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制定下列护理管理方案。(1)针对年龄超过60岁的高龄患者,叮嘱患者家属和值班护士要对患者的需求、生命指标波动情况和动态性指标进行持续性监测,多多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床头铃、床位护栏的使用方法,叮嘱患者有任何需求要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或护士,寻求护士和家属的帮助,尽可能避免单独的、有风险性的行动,积极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4]。(2)加强输血相关流程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有输血指征的患者,要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流程,输血前需要严格、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和监测,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顺畅以及输液部位是否有外渗症状[5]。(3)强化对携带中心静脉导管和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管理,每周进行一次导管维护,对导管外漏部位的长度进行仔细检查,并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红肿等症状。着重向患者和家属注意带管的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不要牵拉导管接头[6]。(4)对于联合用药超过5种的患者,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发药时要对患者的信息和药品信息进行仔细核查,向患者详细的讲解治疗药物的种类、具体的服用方法以及用药的预期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避免出现漏用的情况[7]。(5)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前,制定风险评估报告,由护理人员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波动情况,避免引发安全隐患。(6)加大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力度,定期展开关于专门疾病知识和操作流程的培训,向护士系统的讲解新进仪器、复杂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护士,要注意对护士的心理疏导,及时排解护士的不适情绪。同时,每周对低年资护士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进一步的培训计划[8-10]。

1.3观察指标

对实施干预前后(干预前:2018年1—12月,干预后:2019年1—11月)消化内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如药物使用错误,跌倒坠床,静脉输液外渗,静脉导管滑脱)护理工作满意度(满分100分)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表示方式为(x±s);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例(%),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消化内科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消化内科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消化内科收治的病患病情较为复杂,相应的治疗方式也较为复杂,护理工作难度大,对于护理操作的精细性要求也相对较高,若护理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发风险事件,影响整体工作质量[11-12]。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先了解科室内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管理模式,方可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13-14]。赵亚笙[15]报道中对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汇总,发现影响消化内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年龄、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种类以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错用药物的发生率和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整体上提升了消化内科的综合护理质量。彭灿等人[16]报道了加强消化内科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研究过程中将5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通过系列的干预和管理后发现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对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可达到100%,该报道中的结果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上体现出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也得出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既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又可以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制定了系列的护理管理对策,经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12.00%降到了1.00%,这充分体现了护理管理方案制定和实施的优势。在科室管理中,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管理方案,这是规避护理风险的最理想方式,根据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尤其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加强对高龄、危重患者的监护,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严格制定护理操作流程,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提升科室和医院的整体工作质量。综上,在了解消化内科发生护理风险原因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故可推广应用。

作者:唐春娥 单位: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