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论文(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临床医学认证下的临床技能竞赛分析

2008年3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文件(以下称《标准》),拉开了我国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认证的序幕。《标准》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等三个方面的目标。其中,技能要求涉及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临床思维、临床技术和医患沟通等13条具体目标。在此背景下,从2010年起,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中心开始举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截至2015年,竞赛已成功举办六届,延续传承着“尚医德,兴医术,奉学道,展风采”的竞赛精神。临床技能竞赛加强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了高等医学院校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工作[1-2]。从第二届起,我校积极参与,历届均派出代表队参赛。第六届华东区竞赛,笔者作为管理人员,参与了我校临床技能竞赛的培训和管理工作,通过全程参与竞赛,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临床技能竞赛提出一些思考。

1华东区临床技能竞赛概况

第二届至第六届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的参赛学校分别为34所、33所、38所、35所、28所,约占到华东赛区设置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90%;临床技能竞赛发竞赛范围包含了临床医学的大部分学科,第一届至第六届所涵盖的考点数分别为51个、94个、131个、128个、128个、100个;考核的形式从最开始的单纯临床技能操作,到后来的以小病历为基础的临床技能操作,再到小病历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形式的考核,考核形式趋于多样化。

2我国临床技能教学现状

临床技能竞赛,它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考查了临床老师的带教水平。在目前的医疗、教学大环境下,临床带教存在诸多阻力。

2.1法律法规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医学实习医生的法定地位,限制了实习生在临床的医疗活动[3],再加上网络上散布的一些新闻事件,让实习生也认为自己的医疗行为属于“非法行医”,从而进一步约束了临床技能教学。

2.2对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视度不高

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4]。与临床科室的工作量以及科研压力相比,教学工作显得无足轻重,若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没有直接和个人利益或者经济效益挂钩,教学工作往往成为了临床教师的“负担”,应付过关即可。

2.3实习时间短、效率低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医院设置的专科越来越多,使得一年的实习时间对应的科室数太多,比如普外科,划分成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等专科,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只能缩短专科轮转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完成实纲要求的病种学习的困难。

2.4传统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现阶段的医学教育模式仍然以理论为主,实践技能的比重占不到50%,比如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有进入了面试环节,才有可能会出现实践技能的项目。另外,五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实多安排在最后一年,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临床实习阶段22.6%的学生潜心考研,71.6%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说明医学生对临床技能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5]。

3临床技能竞赛带来的成效

3.1对临床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全国技能竞赛的开展,引起了徐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高度重视,学校每年召开校内学生的临床技能竞赛,范围覆盖各直属、非直属医院、临床学院、教学医院等,以赛促教,促进各临床带教老师有意识的进行实践技能的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实习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我们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通过对学生的指导既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也提高了教学水平,他们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部分老师将培训的内容带入病房,带入教学查房,带入见习课,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3.2有利于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

由于执业医师法与医学教育相脱节,使得带教老师不敢让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学生实施临床操作,特别是有创伤性的操作,另一方面,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许多患者不愿接受实习生为他们做一些操作,因此学生只能借助临床技能中心来训练。为更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我校技能中心不断改进,规模、制度、设施、人员配备逐步完善,现已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正进一步申报国家级示范中心。

3.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参加技能竞赛,最大的获益者无疑是参赛选手。技能大赛中的比赛和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6]。临床技能竞赛不仅考核临床操作,还考查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竞赛考题不仅涉及各临床专业的基本操作,还有临床相关知识、辅助检查的判读、初步诊断和医学英语水平的考查,提高了医学生对临床技能的重视程度[7]。大赛现场的紧张气氛对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锻炼。竞赛以团体赛的形式进行,旨在强调医学的团队精神,学生们必须学会正确处理与队友之间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才能取得团队的优异成绩。

4体会与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医学生的技能提出明确要求,而这些要求反映在技能竞赛中,往往是教学的薄弱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善。

4.1加强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几届的大赛,已基本排除了单纯的操作题,均以病历的形式给出,命题灵活,让选手自己分析判断应该做哪些操作,重点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也正是平时临床教学的薄弱之处,不是通过几个月的集训就能完成的,应该融入日常的教学、实习中,有的学生考研分数很高,但是碰到这种病例题,反倒不知所措。因此,加强临床带教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形成常态化。

4.2模拟训练不能替代临床情景

临床工作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模拟训练对医学生应变能力和判断力的训练帮助不大,医学生仍然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训练和提高自己。学生对着模拟人操作很熟练,但是面对标准化病人,就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了。因此,一些基本的操作,如体检、静脉抽血等,仍然希望可以在实习过程中亲自动手。

4.3完善竞赛细节

目前,竞赛已举办六届,参赛内容中临床技能范围虽每年都有调整,但相对固定,使得对竞赛的竞技兴趣会有所下降,很可能出现一些生僻、古怪的项目,加之缺少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失去比赛的本意[8]。另外,有些项目在临床实际中是不可能让实习生去做的,也放在考点范围中,增加了学生培训的负担,也让医学院校对现有实纲的内容有了疑问。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应该强调操作的质量,减少对完成速度的依赖。在真实的临床工作中,首要的目标是医疗操作的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这样才会更加合理。结语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开展全国高等院校临床技能竞赛,提高了医学院校对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视度,为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临床教学的水平,使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收益,最终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作者:谢璇 单位:徐州医学院

第二篇:临床医学PBL结合CBS教学法的应用

近年来,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国内外一直倡导2种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和以案例为引导的学习(casebasedstudy,CBS)教学法[1-3]。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自学及小组讨论形式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相结合,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模式[4]。CBS是“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即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具体情况下加以阐述,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案例中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5-7]。

1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临床医生在明确诊断之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处方,但是许多医生对如何为患者开出正确的处方而头疼,因为临床上的“新药”层出不穷,药物更换频繁,因而如何认识“新药”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医院应经常对医生进行新药培训外,其实最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在大学学习《药理学》时就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知识的掌握都应该是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在继承中提高和创新,拥有利用传统知识获得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学期之内学到受用一生的《药理学》知识,这就在于学习的方法。传统的《药理学》学习方法采用以传统讲授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教学进度、内容、方法均由教师决定,采取全程灌输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个性特征,使得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2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中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能力。其缺陷是仅仅使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却并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治疗疾病的能力,仍然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8-9]。药理教学中采用CBS教学法,侧重于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研究、讨论有关问题,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从中获得完全准确的理论知识,不仅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而且学会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临床医学是一个治疗临床疾病的过程,每例患者所患的疾病就是一个“案例”。药理学是一门与临床联系密切的课程,知识的记忆量相对庞大。在药理学教学中,所对应的适应证就是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将PBL和CBS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病例讨论,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获得准确的理论知识及针对临床病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不但在学习每一类药物时,强化学生对每类药物共性和个性的理解和区分,使学生对所学的每类药物记忆深刻,从而真正掌握不同种类的药物,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或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所要讲的内容提前进行设计,即以临床病例为先导,提出一系列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对治疗每种疾病所涉及的代表药物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用药案例”将枯燥的药理学知识转化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为患者治愈疾病、解除痛苦的成就感,从而强化了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通过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法,总结临床药物的特性,提炼一些课本之外,但却具有规律性、能受用终生的识药法。

如教给学生如何处理现在及以后工作中不断遇到的“新药”问题。目前“新药”(作者称之为Ⅰ类新药)的研发周期长,研发资金投入巨大,临床应用中难得有一个纯粹的“新药”。因此,我国各个医院每年所购进的化学药品类的“新药”基本上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几乎都是国外药品的“仿制品”,我国自己研发的Ⅰ类化学新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有几个;另一类是老药“换了新剂型”,如“片剂换成胶囊”,只要是同名,所改变的就是吸收入血的速度,起效的快慢,但药物的临床用途不会有本质变化。目前临床上所谓的“新药”实际上仍然是正在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中的药物类型,同一类药都有一些共性。如β-内酰胺类中的青霉素类,在药名上都有个相同的后缀———某某西林,常见的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等。因此,对于“新药”某某西林,就要立刻想到β-内酰胺类中的代表药物天然青霉素,然后联想天然青霉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一般而言,新药相比较老药,优点主要是用途更广泛、不良反应更少、更轻。

这样这个新药的临床用途基本上就明确了。接下来再详细参考其药品说明书,基本上就能做到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个“新药”。再者,近些年发展的药物,其药名上都有些基本规律。如喹诺酮类药物,药名基本上都是某某沙星。需要说明的是,在课本上讲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重点讲了该类药物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第三代和第四代,第三代是以抑制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用于治疗常见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第四代是广谱抗菌药,既可用于革兰阴性菌导致的疾病,也可用于革兰阳性菌导致的疾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案例穿插丰富的临床基础知识(如微生物知识、解剖学知识等)形象地给学生讲解为什么通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药物和治疗胃肠道感染的药物一样,原因在于尿道离肛门比较近,从而导致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常常来自于肛门排出的粪便,这样学生对这两个系统用药的方向就会把握得很好。因此,临床医生或者学生在首次接触新药时,只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该药是第几代喹诺酮类药物,然后快速联想在课堂上学到的第三代和第四代的代表药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新药的困惑问题就能瞬间迎刃而解。

当然,这2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要组织好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法的实施,教师不仅要扎实掌握药理学及其他基础、临床学科知识,更要有灵活运用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的能力,以及令学生有序发言的组织能力等。所以,教师平时更应注意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总之,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法在本药理教研室已经实施了近10年,通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成绩,以及课后、实习后教学效果的调查反馈,这种方法的采用彻底改变了《药理学》是一门最难学的课程的传统印象,感觉课本变薄了,能力的获得却远远超出教材范围。其不但能使药理学知识点在教学实施中得到贯穿,而且更主要的是与其他临床课程知识相交叉。学生既获得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心理应激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论是对在校的临床专业学生还是对即将实习的学生,也包括教师本身,在《药理学》课程上都会产生受用一生的作用,可谓教学相长。这种模式为培养能全面适应和服务于社会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李宏力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三篇:临床医学PBL教学法有效应用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适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临床医学教学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要有效运用PBL教学法,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目前,PBL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其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现状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PBL教学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教学运用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足,导致临床医学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1.教学条件和教案编制不完善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采用PBL教学法时,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教师对相关问题的合理设计,学生能够借助实验室资源、图书期刊以及网络等进行资料的收集,但是大多数高校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学条件无法跟上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对于教师而言,在运用PBL教学法时,需要对教案进行合理编制,但是该工作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教案编制不够完善。

2.教学评价体系不明确教学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发挥PBL教学法的作用和优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PBL教学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资力量不足一般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运用PBL教学法时,其研究小组需由一名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对教师的需求量较大。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此外,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PBL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对PBL教学法没有全面清晰地认知,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佳。

二、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有效运用的途径

将PBL教学法有效运用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其主要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三是其他辅助措施。

1.教师方面

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充分有效运用PBL教学法,首先高校领导要能够对该教学法进行积极宣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PBL教学法的认知。其次对引进教师方面提高实践技能要求,现有教师要对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加以完善。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由于PBL教学法具有开放性,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法时,必须要合理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对其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方面

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开展PBL教学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接受PBL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像我校开展的小组合作探究结帮对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团队意识,积极参与,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其他辅助措施

一般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其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阅大量的参考资料,针对该情况高校必须要加强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扬州大学图书馆在医学资料的提供与整合上很有特色,但仍然需要加强教学仪器的补足等措施,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应建立与PBL教学法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材体系的编写,从而促进PBL教学的正常进行。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条件和教案编制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必须要合理运用PBL教学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王英歌 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四篇:临床医学见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纵观我国30多年来的高等医学教育,轻视实践,注重理论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较深[1],由于这种教育模式造成许多学生“高分低能”,但在实际社会中,却讲求“有经验者优先”[2]。当前医学生偏重“知识型”,轻视实际工作能力,工作适应周期较长。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医学生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3]。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各医学院校都在努力作着有益的尝试。我们针对紧密联系基础与临床的见习阶段学习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仅就我们对临床医学见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具体情况,作一报道。

一、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培训时间紧张及培训经费有限可在老师培训后,开展学习小组成员充当患者、模型来见习、练习操作-包括问诊、查体、急救等临床技能培训,并进行临床诊断思维的讲课。可试行在晚上值班医生查房时增加学生见习时间,扩大学生与医院、临床的接触面,切实增加学生的临床体会与经历。保障学生在找工作前对临床的接触不再是一片空白。提高学生的素质,不再是“高分低能”,在当下讲求“有经验者优先”的社会中,使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务工作者更近一步。

1.主要进行“三层次两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1)动员:对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动员大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工作。学生分成有机学习小组。(2)“三层次”的教学方法:即①第一层次为视频式教学,增加临床诊断思维系列讲座、实施临床技能模块化培训,先熟悉所学内容及操作步骤;②第二层次为模拟临床的教学,学生之间充当患者的教学训练;使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有机学习小组间讨论、向指导老师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包括在培训经费中)。③第三层次为临床“实战”阶段,即在患者身上操作。(3)“两结合”见习方法:即“集中见习”与“零星见习”相结合,“集中见习”指较集中的下午临床见习,“零星见习”指在安排的下午临床见习之外,利用学生没有课程安排的晚上或星期天的临床见习。

2.制定明确的学习目的、目标,发挥目标鞭策效应,增强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学生更多地早期接触临床,体会医生角色。同时加强对临床医学生的监管,使见习教学如期完成。

3.制定合理见习临床教学实践计划、路径,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相结合,提高见习效率,使学生圆满完成见习,保障见习的实际效果。

(1)第一阶段:①客观评价本校近年来的临床医学教育、教育改革工作,搜集师生反馈意见,包括进行毕业生的反馈调查,找出存在的实际问题与需要改进的方面。抱着对学生及家长负责的态度,请相关专家讨论、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②遵循总的改革原则和思路,组建院级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各任课老师务必具有带教资质,具有实际上课的素质和能力,责任心强,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讲学。精选自身素质高、热心教学工作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成员,初步打算要求内科、外科片各安排两名指导老师,专职老师分别负责内科片、外科片、妇产科及医技科室带教。主管教学的领导作为协调员;并作好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③见习上课老师与临床病房带教老师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多联系、沟通。保障整个见习期间见习上课与临床病房见习的有效衔接,使课本知识与实际患者或实际操作的合理接轨。④通过前期的调查、论证,制订出综合改革方案,包括制定临床诊断思维系列讲座、临床技能模块化培训、入院学生形成有机见习小组等几方面。

(2)第二阶段:①对即将进行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详细讲授教学改革目的、内容、实施步骤、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工作。②对即将进行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基础上,增加临床诊断思维系列讲座、实施临床技能模块化培训、加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参与;有机学习小组间讨论、向指导老师反馈、经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小组指导后再次学习及实践等新的教学内容。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包括在培训经费中)。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方案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调整、巩固和完善改革措施确保教改方案的完成。使见习与实习内容有机结合,加强见习实际成果、效果,尽量使见习就能临证、上手操作。指导老师对改革方案和教改成效进行全面评估、总结,遇到具体问题再解决、再改进。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下一步需要完善、整改的措施。

二、结果

1.制定出切实可行、较完善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

2.我院作为一所新的教学临床医院,对正规、合格学生的培养才刚刚起步,要做好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全院上下思想上的重视至关重要,通过此次临床见习模式科研工作提高了医院各级人员思想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使他们认识到临床教学工作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更关系到学院、医院的未来,不能得过且过,临床教学一定要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各级人员认识到见习不仅仅是带教老师的事,要做好这件事,必须有医院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努力。作为医学生见习、实习的主要基地,医院各部门应提高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人人都要充当素质教育一员,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读书育人、管理育人。形成良好的医院文化和教学风气。

作者:边莹 杜菊梅 代引海 刘亚荣 车虹彩 李蒙 韩选明 黄瑞瑜 单位: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

第五篇: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模式思考

作为教学医院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学生见习任务完成的好坏,和将来的实习、工作直接相关,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也影响深远。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其内容繁多、检测复杂、发展迅速,作为一个带教老师怎样来完成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将是关键。几十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敬业爱岗,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受教育理念的指导,决定着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思路,反映学校对社会的报务方向[1]。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有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没有这一思想做基础,医术再高也是空谈。所以,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这将对他们的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和一丝不苟、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

2抓基础,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因此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而检验工作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这就要从最基础的基本操作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不管生化检验、血液检验、免疫检验还是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主要是以各项常规检测为主导,重点掌握基本理论的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对一些常规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而对于一些简单的纯形态学的内容则要求详细带教。另外,还应注意根据生源特点因材施教。

3加强质量管理,定期举行专题讲座

质量是检验科各项工作的关键,每次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2]。检验工作专业性强,有特殊的工作范畴。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型仪器的使用,使检验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那么,对检验实习生的带教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是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还是分析中质量的控制、以及分析后结果的审查都严格要求,同时要求实习同学参与室间质量评价,了解其作用和目的。

4与临床沟通,以促进检验质量的提高

实习同学在实习期间向带教老师学习如何与临床沟通的技巧,以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减少或消除误差,使临床医师得到一份可靠的检验报告[3]。在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的同时,也能使实习同学学到一些临床知识,对判断、分析检验结果有较大的帮助。通过交流,认真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及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密切了检验科与临床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报告单,从而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及认可。

5重视科研,加强外语学习

教学医院学生在实习期间还需培养学生检索文献、选题和立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文献,独立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必须注重提高实习同学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到新的工作单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将一如既往的成为今后的教学重点。

6优化教师配制,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开展,新仪器的使用,近年来检验工作处在快速发展中。因此,带教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位熟练的操作者和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又应该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合理的新型教师。带教老师应该在具有指导能力的基础上,做到相信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从而实现教学互长。

7经常总结,不断提高带教水平

通过临床带教督促实习生边工作边学习,从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我们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实纲对学生进行带教。定期举行的检验教学研讨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总之,临床实习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临床实习教学是关系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因此,检验工作者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红 刘春景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

第六篇: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念在发生改变,医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院的内涵也由单纯医疗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多方位服务发展[1]。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以“功能障碍”为核心,采用专业协作组的方式进行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其独特的评定和治疗技术与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我国,由于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缺口很大,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2]。此外,由于广大群众及其他临床科室对康复医学的内涵知之甚少,要么对康复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要么不知从何入手。康复医学科在综合医院里的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康复医学教育在加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同时,应该重视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康复医学教育,这对加强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衔接,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84年8月卫生部下达有关文件要求各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第四军医大学三十年来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展《康复医学》必修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的教学实践思路。

1康复医学课程特点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以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为核心,通过综合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尽可能地恢复,使他们能回归生活、回归社会[3]。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型的临床应用学科,涉及多专业、边缘性学科,非常强调应用性、实用性。《康复医学》课程设置在医学生学习完临床课,学生们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医学生前期所学的基础课(解剖、生理、病理)到临床课(内科、外科学)如何与康复医学中以功能为核心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始终需要设计和考量的问题。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康复医学,关注的是疾病后机体的功能障碍,如运动、言语等障碍,对功能障碍进行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处理,以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弥补或者重建功能缺失,设定改善和提高生活能力的学科[3]。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因此非康复专业的临床医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将临床与康复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正是由于康复医学关注的问题与临床医学不一样,决定了康复医学的教学内容以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为核心,与学生在临床医学形成的思维不同,涉及很多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评估和治疗技术,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研室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一方面增加实训课比重,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实践能力。

2理论课教学中有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目的是讲清楚康复医学是如何以功能为中心、针对临床患者评估功能障碍,提出解决功能障碍的措施,帮助患者克服功能障碍实现功能独立。教研室在实践中将案例式教学结合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式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学习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对病案进行分析、讨论甚至辩论,使他们可以愉快地理解案例本身反映出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教学中通过真实病例直观地展示多种疾病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以及不进行积极干预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比如骨折进行内固定手术后,如果长期固定,不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出现严重的关节挛缩;脑卒中患者不及时进行康复介入,患者出现痉挛畸形、多种并发症等。通过视频病例材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功能对于患者的重要性;让学生自然地得出“临床治愈并不是医学治疗的终点,早期康复介入非常必要”的结论。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简称PBL教学法,也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PBL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学习、研究[5]。其中,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架构的;而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其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遭遇到的“真实世界”中会遇到的问题。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而教师的角色变成了教练[6]。将PBL教学与案例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前者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强调综合运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将二者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常见疾病的康复教学中设计标准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在课前一定时间将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分组进行预习、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形成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用所学过关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来分析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比如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发病部位、神经传导束路、神经肌肉支配特点,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揣摩如何可能改善上肢功能、如何训练翻身坐起,如何训练步行等;比如对骨折术后的患者,骨科治疗复位、固定之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既要保证骨折愈合,又不影响关节活动度?根据解剖结构,神经支配、关节活动等等运动分析,让学员在讨论中得出针对骨骼、关节、肌肉的康复治疗措施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缺一不可。这样的教学方法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地运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和临床知识,立体地进行分析和讨论,将康复医学的观念渗透到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去。

3实训课注重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医学人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康复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实训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针对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了解康复如何针对患者功能进行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的技术。经过三十年的教学实践,实训课的课时设置、实训内容、实训模式等进行不断探索,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不断进行调整,逐渐由3∶1调整至1∶1。康复医学的工作是以功能为核心,进行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包含了很多操作和实践性很强的评估和治疗技术与设备,对于非康复专业的临床医学生,讲解过多的技术,对于他们既不好理解,更不可能记忆,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康复医学实训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他们对康复医学对患者的功能评估和治疗有一个感性认识,并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出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的康复评估和治疗。因此,在实训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在康复医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技术中,在教师示教及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体会完成“功能”相关的评估和治疗。比如,在骨科术后患者最常出现的关节僵硬和挛缩,康复医学中重要的关节松动术的理论基础中“关节的附属运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将使学生理解如何保持和增加关节的活动度的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不断地更新着医学界对康复的概念,比如不断更新的减重技术、机器人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康复医学的新理念和新技术。

4展望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面向临床医学专业课时有限的课程,承担着培养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观念的任务。广大康复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康复专业从业人员之外,向未来医生输送重要的康复理念,介绍康复医学的发展,将对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康复医学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华1 牟翔1,2 王冰水1 刘卫1 王虹1 胡旭1 单位: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教研室 2通讯作者

第七篇: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效衔接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理念已逐步被现代教育理念所取代,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学教育理念包括三个阶段: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相互关联,对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一种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另一种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1]2013年5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文批准了第一批64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正式开展并轨工作,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和制度更好的和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契合。我院2014年在自治区卫计委的统一安排下招收了第一批学位衔接规培学员,现将两者结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做一探讨。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衔接的背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完成院校医学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其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象是国家组织的为硕士研究生统考的医学生,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事实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等方面基本相同:培训内容都包括思想教育、课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科研能力培养;培养目标都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培养模式都要求在二级学科各科室轮转,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训。但是,两者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矛盾,尽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已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临床水平,但因培养体系不同,无法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毕业后无法获得从事临床工作的资质,不得不重新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较本科生多付出三年时间进行重复培训。而住院医师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的结果互不承认,造成了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在申请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还要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导致培训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发展迫切需要探索的创新模式,[2]直接关系到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效衔接的模式探索

2.1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培养模式确立的前提。作为临床医学毕业后教育的两种主要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从培养目标看,二者均以提高医师的临床医疗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从培养方式看,二者均采用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和科研训练为辅的培养方式。[3]因此,结合两种模式的共性,确立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专业基础、较强临床能力和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临床医师。

2.2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为一体的教学方式。[3]充分引导学生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式。基础理论教学及考核集中在研究生入学初期完成。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轮转培训过程中,在具体临床科室采取教学查房、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独立管床等方式进行。网络教学采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管理平台、24小时医学频道等网络平台提供的各专业理论、操作视频及三基培训等内容,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积极开展专题讲座、病例讨论、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研究生交流会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及交流机会。

2.3加强以临床问题为着眼点的科研能力训练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训练应基于培养其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之上,注重培养其独立的临床科研思维及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着重培养研究生运用专业知识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在对临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水平。

2.4注重基于临床能力培养的临床实践训练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共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3]为此,国家要求在校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实际临床轮转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按照国家标准合理安排轮转计划,督导轮转计划的具体实施,使学员在具体科室的轮转中不断进行实践训练以培养其临床工作能力。

2.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理论课程考核由高校集中理论授课结束时学校统一组织进行。临床能力考核分为岗前培训考核、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研究生进入规范化培训时先进行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关于临床病历书写知识、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处理等临床基本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科室开始轮转培训。日常考核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轮转情况、日常登记手册完成情况等。出科考核要求每个临床科室对在本科室完成轮转计划的学生都必须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及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进行轮转。年度考核在每年年度结束时进行,结合本年度的培训计划进行考核内容的安排,以反映年度培训效果。结业考核由卫计委统一组织安排参加国家水平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的依据。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效衔接的问题分析

3.1多部门共同管理要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教育部和卫计委,具体实施时涉及到招生院校的研究生学院、培训医院的继续教育科、教学科、各临床科室等多部门,牵涉到很多的协调沟通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做到各部门权责分明,各负其责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3.2处理好研究生导师与规范化培训带教之间的关系

衔接培养的学员既要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所有环节还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要求,工作学习任务很重。一方面研究生导师根据课题内容会要求学员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或相关资料的收集完善工作,另一方面学员还要完全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轮转内容,几乎没有时间脱离临床进入实验室。如何完善导师培养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协调好研究生导师与规培老师带教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经费保障不足

按照国家的保障政策,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培训期间主要是按照研究生接受教育所给的待遇标准执行,只享受在校研究生的待遇,没有中央财政的投入,这些学员的待遇与同期培训的单位人及社会人身份的学员差距很大,容易造成学员心里不平衡,影响学员培训的积极性。

3.4科室培训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衔接的模式刚刚开始,各临床科室对此项衔接工作的认识不充分,科主任对带教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学员的培训过程中更倾向于把培训学员作为劳动力来使用,疏于带教。科室对各带教老师的培训任务未做明确分工,带教老师对带教工作也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部分带教老师对培训内容要求模糊不清,对学员的带教和监督不严,使培训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培训质量无法保证[4]。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效衔接的探索对更好的加强临床医生队伍以及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十分复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均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不断推动此项改革的顺利发展。

作者:吴晶 唐红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教育中心

第八篇:临床医学留学生卫生学课程英文授课思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1]。我校自2005年起开始招留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迄今已招生200多名。英语是我校留学生的第二官方语言,他们大都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没有汉语基础。尽管他们已接受汉语培训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日常汉语交流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但远不能达到专业学习的标准。因此,教与学之间需要完全用英语为载体来实现[2]。卫生学是我国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而21世纪是预防医学的时代,卫生学教学则肩负着使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获取预防医学知识的重任[3]。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不应该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模式。近年来,我们对临床医学留学生卫生学英文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对如何提高留学生卫生学教学质量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对临床医学留学生卫生学教学体会和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交流,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卫生学教学质量。

1制订教学大纲,自编全英文理论和实验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根本和依据。教材的选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适宜的教材是进行高质量全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包括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一般采用《卫生学》第七版教材(仲来福主编),而国外预防医学教学体系与我国有一定差别,尚无与我国卫生学教材一致的英文教材。因此,我校以国内《卫生学》教材的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职业卫生“三大卫生”内容为主线,参考了印度所使用的课本《PreventiveandSocialMedicine》,并结合留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我校的客观条件,编写了教材《Hy-giene》和卫生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第一章“人类与环境”、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第三章“食物与健康”、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安排理论学时28学时,实验学时22学时,合计50学时。针对没有实验教程的现况,我们还制订了留学生实验教学大纲,然后根据大纲编写了英文实验教学讲义,最后经过讨论改进,整编为教材第五章实验。同时将其作实验教材使用,解决了留学生上实验课没有实验教材的难题。该理论和实验教材应用至今已有8年,根据教学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该教材使用效果良好,受到留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使其进一步规范化,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和国际卫生学界又有很多内容及卫生标准的更新。因此,本教研室计划近期对该教材进行进一步修订,以求增强学习效果,并与时俱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授课前充分准备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校临床医学留学生卫生学课程主要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授课,因为青年教师教学热情高、英语口语水平较好,但相对来说,教学经验和学科领域的知识背景较为缺乏。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在授课前,每位青年教师都要进行试讲,由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专家予以指导,授课后青年教师也通过沙龙座谈方式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另外,我校定期组织专家督导组随堂听课,定期举办“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活动,制订一系列评教标准对留学生教学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不断改善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调动留学生上课的兴趣,就要求授课教师授课前充分准备,如精心备课、掌握专业英文词汇、撰写教案和英文讲稿等,在课前首先应熟读教材、查阅国外英文教材涉及的相关专业内容,以扩大知识面。因为卫生学课程除了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术语之外,同时还涉及许多化学、生物化学、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中各类疾病等专业医学英语词汇,所以教师课前一定要掌握规范的专业英语,这样才能与学生很好地进行沟通,做到游刃有余。其次,卫生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很多环境污染物、职业性有害因素中毒机制、营养素作用机制都很难理解,需要反复解释。因此,留学生可能有很多疑问会随时提出,而教师则需要及时解答。总之,充分而认真的备课,可以增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卫生学教学质量。

3应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3.1应用启发式互动教学

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但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奉献的精神和执著的追求,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为核心,善于应用启发式互动教学[4]。启发式教学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强化记忆,且能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留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巧妙的问题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得教学质量不高;而启发式教学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互动提高的目的。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介绍“食物与健康”章节中脂类营养素时,会提到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这时可以鼓励留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分析LDL和HDL的差异及对机体影响的区别,对主动提问、求解的学生应提出表扬,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在介绍“平衡膳食及膳食指南”时,在介绍中国膳食宝塔、美国金字塔、日本陀螺模型、印度圆盘模型等各个国家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安排个人膳食和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因此学生思考设计的食谱各有特色,但总体原则是一致的,需依从充足(Adequacy)、多样化(Va-riety)、均衡(Balance)和安全(Safety)的原则。留学生一旦自己设计、思考出食谱,就非常容易掌握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每次课结束时,应对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留出复习题,让学生下课复习,下次上课前进行提问,促进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并培养与锻炼留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2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

目前,我们对留学生卫生学教学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和传统板书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由于卫生学教学容量大、课时紧,多媒体教学可以快速显示授课内容并配以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等方面可以发挥较大优势。卫生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件中增加与授课内容匹配的图片,用图片来直观展示公害病、职业性中毒和营养素缺乏病或过剩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避免课件中出现冗长的解释性文字。课件中也可以适当插入视频或Flash动画来活跃课堂气氛,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地展示疾病与环境污染物、职业性有毒因素的直接关系或营养素缺乏的人体临床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对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进行卫生学教学时,板书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适当穿插板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适当的板书有助于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常我们首先将本次授课内容的大标题书写在黑板上,然后每讲一部分内容就把相应的标题依次写下来,当把整块内容讲完,教学的主线也全部显示在黑板上。学生一节课下来看到板书就能熟悉全部课程内容,针对重点、难点和疑点再辅以板书做进一步强调、解释,可帮助留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内容、思考。例如,我们在讲授维生素一节时,先写大标题Vitamin,然后依次写出脂溶性微生物VitaminA、VitaminD和4种水溶性维生素Thiamine、Riboflavin、Niacin和VitaminC,并播放相关图片,同时用板书再强调各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和食物来源。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理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及典型的缺乏症。

4优化实验内容,强调实验考核

卫生学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实验性、创造性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与理论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实验是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我们以“三大卫生”理论内容来确定相应的实验内容,每章节设两次实验,目前共开设6次实验。为提高留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我们精心选择多种形式的实验项目,例如组织留学生观看1986年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记录片,让学生思考、讨论核污染物的危害以及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及预防措施;在“食物与健康”章节还安排了一次膳食计算课,目的是让留学生熟悉膳食计算的方法和评价;在“职业环境与健康”章节开展了两个实验:一个为小鼠有机磷农药中毒实验,加深了留学生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理、临床表现及急救治疗原则的理解;另一个为尘肺片读片,使留学生从感官上理解了肺部大、小阴影及尘肺诊断原则和分期标准。由于留学生之前的教育背景与我国学生有很大差别,他们普遍存在自律性较差、课堂纪律散漫的问题[5],遇到他们国家的节日或他们需要做祷告时,时常有迟到、旷课的现象发生,经常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实验课尤为突出。针对留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既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又要加强实验课堂的纪律。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我们的实验操作项目安排留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每次根据留学生的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成绩,并将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汇总,按2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改变了期末考试“一纸定乾坤”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出勤,及时评价授课效果,衡量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改变留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强调实验内容的考核,改革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后,使留学生对实验课变消极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卫生学是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卫生学课程可培养其预防医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留学生卫生学的英文教学实践与体会发现,目前临床医学留学生卫生学课时数有限,为了解国内外最新公共卫生政策和本学科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应加大留学生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型过渡,应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及以团队为基础(Team-BasedLearning,TBL)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会使留学生卫生学英文教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任香梅 邵继红 徐莉春 吴秋云 周丽 李远宏 单位:徐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