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学微课制作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学微课制作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学微课制作思考

摘要:结合风湿免疫科微课制作心得体会,从微课的设计、选题、场景选择、排摄要求、表现形式、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要从微课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要求选题,熟练掌握和精确表达教学内容,并与授课对象一起积极探讨修正完善视频制作,才能创造出内容凝练而精彩的微课,快速阐明难点重点,成为临床教学的强力助手。

关键词:微课;临床医学;教学;风湿免疫科

微课是由美国教育学者DavidPenrose首创于2008年的一种电化教学形式[1],其定义为[2]以微型教学视频(时长在20min以内)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一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并与练习评测以及学生反馈等元素构成一种主题突出的教学环境。微课具有篇幅短小、主题鲜明、易于网络化交流的特点,很适于临床医学这类实践操作性要求高的学科发展需要,因此日益受到医学教育家们的关注。而风湿免疫科属于临床学科的分支,教学课时极其有限,即使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重点讲授的常见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很难在传统课堂教学内将重要的临床体征表现和查体要点展现给学生。微课的出现使这一难题得到改善。但在简短的篇幅内展现并剖析精要内容无疑对课程的设计制作提出了很高要求。

1教案课件设计要求

1.1选题宜小

微课之微在于时间篇幅所限,只能是针对某一两个重点内容仔细剖析,因此选题方面最好是专注于一个问题。如2010年欧洲风湿病学会颁布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文字不多,主要是从血清抗体、炎症标志物、病程和关节受累情况4方面进行评分,总分达到6分就考虑诊断成立,却是学生难于记忆和理解的重点内容,能在15至20min这一学生易于保持高效注意力的时间内讲清楚,是个很好的选题。

1.2开篇情景化问题引入为佳

设置好一个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展开主题内容。如“为什么痛风性关节炎最容易发作于酒肉饭局之后?”这一问题接近生活,也隐含了该病的发病机理,容易引入主题,展开讲解内容。

1.3内容凝练,充分利用多媒体

课时所限,重点难点最好配图,如讲解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进程时,一幅精心设计的流程示意图就可以省去很多解释说明,学生短时间内对形象化的内容更容易理解,而平时医疗工作中搜集拍摄的典型体征照片或视频资料使教学更生动具体,比如关节腔穿刺的操作视频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资料。

1.4多个场景的切换,重在脚本

随着微课在医学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很多微课是以“课堂讲解—临床场景—课堂总结”模式组成的,这对各部分场景的时间控制和衔接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一定要事先写好串词,分配好每个桥段或场景的时间,以达到流畅自然的效果。

1.5重视内容总结

即使是微课,剖析之后的总结也很重要,我们的体会是将重点内容总结概括为简单好记的口诀,如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需要对抗体、炎症反应标志物、发病持续时间、关节受累情况4方面进行评分,即可归纳为“抗炎时节”四字诀,并在课堂中多次提及、解释,加深印象。

1.6注意幻灯片内容的呈现方式

因为课时所限,每张演示文稿信息量控制显得很关键,文字过多会枯燥乏味,图文并茂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视觉疲劳;但要注意文字或图片浮现方式,以PowerPoint为例,建议每张幻灯片文字不超过7行,幻灯片放映建议以类似电影字幕般的“渐进式呈现”[3],即讲到哪个内容呈现到哪个内容,没有讲的内容不预先呈现,这样利于学生把握当前的焦点,也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需要强调的重点用PowerPoint中的“标注”“圈显”“闪烁”呈现,而且文字或图片、动画链接的切换不宜过多或过于花哨,一则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容易淡化主题;二则复杂的链接和切换易于造成故障甚至打乱教师的临场发挥,不利于流畅的视频录制。

2对教师的要求

2.1衣着大方,环境和谐

微课场景主要以课堂为主,教师站立于讲桌后,黑板或投影幕布前,若教师着装与背景色对比度低(例如灰黑色西服与黑板均属暗色),就显得沉闷呆板,故选取与背景对比度较高的着装色彩(如红色、浅蓝或者咖啡色外套)就能突显教师精神风貌。但也不能衣着过度华丽、繁琐,衣物及配饰上的反光点过多也会影响视频效果。鉴于临床医学微课可能需要插播部分临床工作场景,授课教师在场景中穿着白大衣甚至手术服可以展示其职业风貌,增加受众临场感。因此,衣冠整洁、合身显得尤其重要,建议录制前征求摄影师意见“试镜”,以达到最佳形象效果。

2.2教态庄重,举止自然

微课是短时间内尽现教师个人风采的一种教学视频,庄重而不失亲和力的教态是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要面向、平视学生为主,减少双手扶住讲台或低头看讲义这类习惯性动作,增加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和互动。在讲重点难点时,配合音调,合理的手势或精当的板书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凸显教师个性风采,但手势和板书内容不宜太多,动作幅度不宜太大,频率不宜过快,以防陷入做作之感,毕竟微课也是实际课堂的延伸和浓缩,不是纯粹的表演。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拍摄者来说,难以在跟拍快速动作的同时保持高质量的画质,所以动作宜稳,不刻意图快。而对于临床操作性场景则必须参考正规教材的图文和视频资料,力图操作精准、规范,以防个人习惯性动作误导观众。然而,纠正不良习惯性动作不是容易的事,可以效仿舞蹈演员对着镜子讲课或演练操作,以做到规范、精炼“肢体语言”,也可以多次进行试讲演示或自行录制样片请同行观看指正。

2.3确保摄制质量,语言清晰流利

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口传心授”是教师能力和风采的着重体现,内容紧凑的微课讲授中若出现口误或者不自然的停顿,势必引起观众的不信任感,因此教师必须将讲授内容熟记于心,对讲稿逐字逐句进行凝练和正确编排,避免口误和过多习惯性用语(如“对不对”“就是说”这类口头禅),甚至如同演员一样对个别语句的语速、语气进行合理修饰使授课全程跌宕起伏凸显精彩。

2.4师生互动,演练熟悉

微课并不是单纯对教学场景的实况记录,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固然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关键还是要有的放矢,往往预设的问题应该是一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的回答若是不及时或不清晰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问答互动环节要演练熟悉,服务于授课内容。

3拍摄要求

随着微课的应用和研究深入,其摄制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但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摄制人员来说,大致掌握以下原则即可比较规范轻松地录制到制片素材。

3.1摄制者的要求

摄制者要积极配合授课教师完善教案和拍摄剧本,找出需要重点展示的镜头,如教师半调侃地用患者的描述介绍痛风发病特点“痛似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常起于灯红酒绿之后夜深人静之时”,学生往往也会意一笑,这就是值得全景展示课堂气氛的内容之一。而关节腔穿刺的定位和进针角度理应是近景特写的环节,拍摄者与授课者在重点内容上先达成共识,必要时多角度跟拍,重拍,才能抓到最好的内容和达到应有的效果,以利于后期剪辑。

3.2分清近景,全景的作用和分配原则

近景内容主要是展示教师的个人风貌与操作动作,也利于展现课件图文的细节,而全景着重展示课 堂环境与气氛,缓解视觉疲劳,增加观众的临场感。近景和远景最好由独立的摄像机或相机分别摄制,为确保画面稳定,建议配置三脚架固定相机,此外拍摄现场应注意选择在有较好吸音效果的地方,尽量避免回声。

3.3选择好录频软件

为更好展示课件,建议设计好演示文稿后用各类录频软件(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或snap等)进行录制,最后转换成视频,一般时间在5min左右,灵活剪辑和插入讲课录制视频之中,以避免单纯录屏微课不见讲者的单调呆板之感。

4后期制作要求

4.1积极参考授课对象的意见

审阅时最好让学生试看,提出对课程内容理解程度,必要时针对细节进行重新修改拍摄。

4.2字幕制作

应该根据音频精准校对,突出重点,“这个那个”之类的口语或“嗯,啊”这类语气词可以省略,一行不超过12个字,速度不宜过快。

4.3不宜过多剪辑

授课者或学生在摄制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或停顿,少部分瑕疵固然可以通过后期剪辑拼接解决,但剪除内容过多则难以维持画面延续性,因此授课者对教学内容的熟悉仍是最重要一环,必要时可以分镜头重拍。

4.4重视临床场景

作为医学类微课,临床场景很重要,展示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患者的体征,因此拍摄视频时必须先作好解释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如展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双手就应该对其面部行模糊化处理,展示化验单时,也应注意遮挡或隐去患者的姓名住院号之类信息。

5小结

微课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网络信息时代深化发展的新成果,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便于满足公众“知识快餐化”和“资源迅速分享”的要求,因此对内容编排和制作者的拍摄剪辑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数码采编设备和网络传播技术的进步,使日常医疗工作中制作和放映临床医学微课成为可能,笔者所在的教研团队在尝试制作微课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只有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要求出发选题,熟练掌握和精确表达教学内容,与拍摄者、授课对象一起积极探讨修正完善视频制作,才能创造出内容凝练而精彩的微课,用于快速阐明难点重点,成为临床教学的强力助手。鉴于国内临床医学微课起步晚却发展迅速,我们一方面将已经制作的微课放在自己科室网站的教学板块内便于师生交流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业内微课制作比赛,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制作水平。此外,目前多款有投影播放功能的平板电脑已经上市,而无线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为临床带教中插播微课成为现实。让临床微课这一多媒体技术成果迅速应用于临床第一线,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造福临床教学,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95-96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3]俞益晖.录屏式微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J].教育信息技术,2013(11):59-61

作者:梁江 马武开 安阳 周静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