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摘要: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科研型医学人才的主要方式。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高级医学科研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要求临床医生在立足临床工作的基础之上,能够利用临床数据、结果做出更进一步的科研思索,从根本上推动临床医疗工作的发展,提高医疗水平。相对于过去的经验医疗,社会对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将基础医学、生物学的科研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育是立国之本,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科研型医学人才的最主要方式。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对国家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1]人类的健康是众多因素决定的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这一近乎常识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宣传实施、社会的构建、医疗体制、人才实施、社会的构建、医疗体制、人才培养上仍然不系统、不完善。[2]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世界先进国家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相比较,我国临床医学国际化研究人才比较缺乏,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解决的对策。

一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范围广,学生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报考要求较为宽泛:首先,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要求中并未对考生的专业背景做出规定,考生的专业背景较为多样化,其中不乏有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同时,未对考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做要求,部分考生具有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数考生不具备临床实践经验,或者仅有一年临床实习经验(应届临床医学本科生)。因此,同一届研究生中,学生本科专业门类不同,临床水平各异的情况非常普遍。此外,受研究生备考过程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为了准备政治、英语等理论可考试,牺牲了临床实习时间,使临床实习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环境较差,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教学条件,无法保障实习质量——这就更进一步的导致了学生的临床能力高低不齐,差距很大;不同高校的本科教育考核标准以及不同专业队本科科研能力培养更是相差甚远。招生专业差异巨大,学生科研背景及科研能力水平良莠不齐,给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读研目标不明确

年轻人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高素质,改变身份,进而提高社会地位。但是仅以功利目标为读研动力的学生,往往会在研究生阶段迷失方向。这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学生本人目标不明确,读研过程中很难发挥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学生就业前景尴尬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质量考核最重要的指标是科研指标,培养方案未对临床实践时间及临床能力做出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实行“四证合一”——即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其中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是获得毕业证书的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是获得学位证书的基础。[3]学生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能够达到初级住院医师的临床水平,临床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对于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科学学位学生而言,在毕业就业方面难以和专业学位学生竞争。在我院本次实施的针对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问卷(共收回问卷调查61份)调查中,将近85%的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希望增加培养方案中对临床轮转的要求,增加临床轮转时间,以此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于临床医院。从研究生入学到毕业,共有34个月的有效培养时间,为保障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多数高校对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未做规定;在导师的科研工作压力之下,学生参与临床轮转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无法与专业硕士相比,就业期待却偏向于临床医院。就业期待与就业前景不相匹配。

二多措并举,加快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

(一)限制报考条件,对考生的专业背景做出明确要求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临床科研人才。因此,应对研究生的本科专业背景、从业经历等做出明确要求:要求本科专业为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

(二)推进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博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自命题业务课改革自2017年开始,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调整为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这对改善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无疑是重大利好。招生单位可根据导师的科研需求、培养目标等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控制考试难度,从招生源头上把控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同时,加大复试面试考核中的科研能力、科研思路等的考核内容;对于跨一级学科的考生,应在复试中加试临床医学相关内容;成立的复试专家委员会应尽量涵盖临床医学各个学科专业,全面、客观考察学生能力。

(三)建议逐步取消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为临床医学

“直博”教育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本学科领域理论基础、具有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探索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有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一定创新的潜在素质。因此,科研能力是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检测标准。硕士研究生仅有三年时间,出去业务课学习、学生找工作等时间,所剩科研时间不超过24个月。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一般都是以细胞、动物实验为基础,或以临床大数据的统计及回顾为方向,科研周期长、成本高,仅硕士在学的时间,难以保障科研能力培养质量,这也是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较之基础医学、生物学硕士科研能力弱的主要原因。逐步取消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可以同时解决两方面问题:首先,学制延长至五年,时间上的延长将迫使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将更加慎重的考虑读研时间、本人兴趣、就业方向等因素,从而降低考研的盲目性。使得多数报考的学生目标明确,动力十足,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基础;第二,学制延长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基本方法,设计科研思路,更有利于鼓励学生挑战较高难度的课题,从而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

(四)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能动性

针对学生专业背景及课题需求,建设完善培养方案,针对性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业标准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科研创新能力是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所应具备重要能力。这是衡量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标尺。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是完成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最重要执行者,应担负起创新教育的责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在规范化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对临床研究生建立了严格的“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制度。使制度监管贯穿于过程培养。应逐步建立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发挥导师育人的能动性。对于能够高质量培养研究生,发出高水平论文的导师予以一定的奖励或鼓励。

三结语

在医教协同改革的大前提下,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应从研究生学制、入学考试、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培养思路,发挥导师能动性,提高学生科研探索的积极性,拔高培养高素质医学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9-131.

[2]柯杨.对研究生教育的再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7(001):27-30.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学位[2015]9号,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

[4]刘宝存.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础[J].中国高教研究,2005,25(4):18-21.

[5]魏晓丽.有关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02):4-6.

作者:魏晓丽 单位:南开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