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伴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呈现下滑的趋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为了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从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从多方面阐述了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生教育;双轨合一
1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源质量与评价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生源质量是关键,好的生源质量可以令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事半功倍,但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素质良莠不齐[7],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初复试制度不能很好的选拔人才,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而且缺乏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考核,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建议将各研究生招生院校减少初试成绩所占比重,适当扩大复试差额比例,让导师和学生可以双向互选;增加本科期间表现优秀直研、直博的推免生比例;在复试中,增加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项目;增加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使命感及责任感的考核项目。
1.2临床工作能力与评价
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要经历至少33个月的轮转科制度,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可以跟随临床老师工作在临床一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临床,在轮科中不仅可以练习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和临床常见的基本操作等,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但同时还需要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较高的人文素质[8]。但目前,临床轮转科室对研究生的管理不够严格[9],出科考核也没有具体的指标,考核内容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缺乏量化考核标准,而且受考评人主观影响较大,难以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现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办法》的要求,标准以指导性为主,细化、量化的指标较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量化、客观、系统的临床能力考评体系,同时注重对人文素质和理论知识水平等指标的考核。
1.3科学研究能力与评价
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一入学就进行科室轮转,虽然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但课程学习和科研培训的时间相应减少,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老套,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整天忙于临床工作,研究生课程只能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让学生疲于应付,难以真正的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减少了科研设计、科学实验、统计分析等内容,导致研究生科研能力减弱,教学效果及毕业论文质量受到极大影响[10]。建议改革授课方式和考核办法,探索在线学习等形式的教学方式,建设一批优质研究生网络公开课程;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体系,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11]。
1.4就业及社会评价
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在于满足社会对特定行业和职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从行业和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方针谨记于心。就业及社会评价作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中重要一环,必不可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毕业后能否在医疗及相关行业就业,或继续进行深造;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分析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等[12],这些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2初步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2.1确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
以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指标意义抽象、缺乏针对性,评价标准可测性不强等缺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各院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定义的理解存在歧义。本研究通过前期调研,深入临床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管理一线,大量征询了研究生、研究生导师、教学管理人员、专家领导等各方对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及评价相关问题的意见建议,结合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明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
2.2初步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在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是一个多元参与且涵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使研究生导师、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均能参与评价。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生基本素质”“临床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就业及社会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及细分的十个二级指标、二十三个三级指标,具体见下表。因进一步的第二轮调查问卷正在进行中,所以暂时无法对拟定的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内涵及各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无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末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2.3新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制度建设入手,探索包括监督机制、反馈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等在内的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保障该评价体系的实施取得实效,最终贯穿成一个“评价—反馈—激励—提高”的良性循环,并通过明确指标内涵,尽可能量化评价标准,实现评价的可测性;在可行性方面,该指标体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把握适度原则,方便工作开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后一段时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重将继续扩大,如何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永恒主线[1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这是优秀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解决当前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举措。但由于“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必然的,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实践,需要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14-15]。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我国医学发展的需求。
作者:刘琳 吴丹桂 陈烨 刘世明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学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