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博士研究生师承教育创新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博士研究生师承教育创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临床博士研究生师承教育创新思路

1中医师承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并建立了稳定的中医药教育基地,完善了中医药教育结构,提高了中医药队伍的群体素质,中医药院校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渠道[1]。随着院校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师承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院校教育是一种“显性对显性”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能广泛地传播和共享,能够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但难以继承中医药精华“隐形知识”,难以培养中医大家[2]。中医是经验性极强的传统医学,其理论的独特性和临床思辨的灵活性决定了中医传承的复杂性,为此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启动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迄今已经过十几年共三批次的探索和发展。为体现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在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2008年国家启动了第四批继承工作,新增加了中医师承教育与学位衔接的相关内容,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继承人,结业合格后可申请相应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3]。2009年,国务院在国发[2009]22号文[4]中再次强调并明确提出要总结中医药师承经验,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落实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5]。这为实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新途径提供了政策支持。

2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是要在掌握和熟练运用中医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各家学术经验以及中医科研最新成果,并能将之运用于临床工作实际[6]。长期以来,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照搬了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适合自身的、成熟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注重单科知识传授,忽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淡化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缺乏长期跟师学习的过程,导致名老中医独特的医学思想难以继承[7]。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核心主题是传承和创新[8],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发展中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以适应新时期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只有解决好中医药学术继承和创新问题,才能展示中医药在治未病、预防保健方面的巨大魅力,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中医药作为一种体现东方文化和思维的传统知识和技术,其整体性、继承性及实践性尤为突出。只有遵循中医药学科特质与中医药人才成长特有的规律而造就大批合格的中医药事业接班人,才能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3院校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有机融合的特征

现行院校教育中研究生均实行导师制。导师制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时期的牛津大学,又称学生个别指导系统[9],它是以个别辅导为主的院校教育。导师制历经几百年的历史积淀,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普遍表现形式。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导师教育都集中体现了一种密切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而因材施教,它们互为补充。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体现院校教育的系统规范,促进研究生独立钻研、开拓创新的教学思想基础上进行中医师承教育,建立中医师承导师制度,强化中医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符合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该模式特征之一,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既保留了院校教育的体系完整性和规范性,又能汲取师承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理论教学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精髓,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1+1>2的明显功效。将师承教育纳入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将会明显缩短中医人才成长周期,强化人才培养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实现师承教育与院校学位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该模式的理论内涵与特有属性。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入手进行课程整合,强化临床教学,突出跟师临床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制定该培养模式的内容、要求,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实习时间多,可以做到与名老中医朝夕相处,充分发挥助手作用,从而保证跟师效果。另外,这些研究生基础理论扎实,素质较高,有着较深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一定的临床实践积累。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本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术敏感度,能较好地捕捉名老中医的智慧和经验精髓。该模式特征之二,体现了中医临床学术思想辨治经验的传承特点,尤其是学说学派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深化了传统医学体系中的教育观、人才观,最终将促进中医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名老中医当博导,作为新型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师承研究生要以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开展学术研究,并以此进行选题、开题,撰写学位论文。培养过程要充分体现师承教育与院校学位教育有机融合的特点,实现专业学位培养与师承教育相结合,避免“继承有余,创新不足”。学位论文应强调创新性,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师承教育模式,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人才的新途径。

4结语

中医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历代名老中医的独特经验需要传承、发展和创新,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培养未来中医药大家、中医药名家、中医药领军人才的有效途径。最后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的一段话[10]作为总结:探索实践师承制教育模式,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坚持研读经典,坚持多做临床,坚持名师指导,坚持悟性培养,坚持大医精诚理念和良好医德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