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位人才培养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深度融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一性和困境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的是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训练,培养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和相关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各项检查及治疗技术,并通过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学位论文答辩,最终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其学习和考核的核心环节均在于临床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经认定的医院接受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训,重点是临床实践培训,其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能独立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合格医师。住院医师培训是临床医师必经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强调“规范”是对培训过程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要求,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目标和内容上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但是,由于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统一协调存在障碍,导致两者标准不统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临床技能培训毕业后仍需重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等同起来,重科研、轻临床,研究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严重偏离了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初衷。因此,新一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致力于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
1.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核心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实行住院医师招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临床医师准入标准与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录取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接受学校、医院的共同管理,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要求,完成临床轮转培训,并完成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理论及专业课的理论学习,进行基本的临床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1.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通过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起来,量化培训工作,统一考核标准,扎实贴近临床,提高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显著提高。学生在完成研究生学历教育、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同时,也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毕业后能迅速满足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也为后续亚专科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新模式也解决了我国医学教育多种学历、学位并存的复杂情况,规范了医学人才培养的程序。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质量保障是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新模式的关键瓶颈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的初步方案已经制定完成,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在实施过程中,最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即在于如何保障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真正培养一批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医务工作者,使巨大的改革成本收益最大化,而决不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此项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新模式环节较多,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影响培养的质量,其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紧密围绕“临床”这一核心,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定位的准确性、制度的严密性,及完备保障监督体系,是保证培养质量的根基。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办法,才能帮助医学研究生实现向医生角色的顺利转变。带教教师的责任心和水平。培养方案的实际落实者是工作在临床医疗第一线的医生,同时也是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带教教师。胜任这一角色的核心素质有两个,即责任心和水平(包括临床水平和教学水平)。带教教师需要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带教意识、强烈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临床工作示范作用,并有计划、由浅入深地把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才能保证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杜绝走形式、混时间、看情面等不良现象。准入准出制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的招生工作,决定了生源的质量,即“5+3”中的前半部分,是研究生阶段培养的基础。准出制度从指标的角度再次体现了培养目标,同时也是控制、检验培养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社会认可程度和福利待遇。经过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其专业学位和规培合格证书,需要得到社会(主要是用人单位)的认可,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入亚专科深造。同时需保证研究生(住院医师)在培养过程中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才能免除他们在培养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学习实践中,从而保障培养质量。
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新模式关键瓶颈的突破方案
突破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关键瓶颈,即严格把控质量关,针对上述各个环节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控制。其核心是制度建设,并明确管理职责,在政策和经费上加大保障力度,落实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
3.1完善制度建设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组织各学科专家经过详细的研究、调查、反复讨论,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及配套的实施方案。培养方案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切实达到规培目标;在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考核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修订;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级人员职责。《西安交通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制定了详细、严格的培养要求和准出标准。培养要求主要包括临床能力、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三个方面。研究生(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训练,完成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培训内容。掌握、熟悉、了解本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危重病症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技能;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临床合理用血原则;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防治处理;熟练规范地书写临床病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政治、英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等课程组成,主要在晚上或周末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一致;专业理论课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作者及团队设置了《呼吸重症监护及呼吸机应用》、《肝炎合并甲亢、心脏病》、《微创外科的兴起与发展趋向》等紧贴临床的专题讲座,供研究生深入学习临床诊疗技能,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研究生在进行临床能力训练的同时,需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应当密切结合临床实践,体现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临床病例研究、临床技术改进、meta分析、以及社区卫生问题的研究论文等。
准出制度主要包括轮转考核、阶段(结业)考核、学位申请三个方面。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必须完成相关科室的轮转培训,接受学生轮转的科室必须按照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临床工作量(分管病人数量、有创诊断治疗操作、一定助手级别的手术例数等)。出科时要进行转科考核,考核内容为临床知识和技能必备要点,如: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原则;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四大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等。转科总平均成绩≥7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阶段考核。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阶段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课、专业外语、临床能力考核,其中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技能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学位申请要求还包括:①完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习,成绩合格;②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③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论文答辩。通过这样的层层把关,达到从制度上严格控制培养质量的目的。
3.2明确管理模式和职责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高校共同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家和相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小组,负责指导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学校及各培训医院研究生主管部门负责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申请与就业等工作。各培训医院应有一名副院长主管研究生教育,负责协调指导该项工作在本院的顺利实施;各学科要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小组,由培训学科主任担任组长,认真实施培训计划、审核培训登记手册和住院医师出勤情况,负责住院医师的出科考核,协助完成年度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
3.3加大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与高校要加大对培训医院在医学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等方面政策支持。由政府出面,将经过新模式培养的合格研究生(住院医师)向全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宣传推介,在政策上保证其社会认可度。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在“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加强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在参加培训期间,享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规定的各种福利待遇。并设立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优秀研究生奖,对在学习期间取得突出成绩者,给予奖励,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其能在临床研究工作上脱颖而出,更好的服务社会。
3.4加强督导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医院的指导教师、管理干部和行政领导需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各培训医院的管理和带教水平;组织临床学科专家和管理专家对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带教医师带教情况、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综上所述,实行“5+3”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起来,符合医学教育的规律和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以医生职业为导向,实现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和卫生行业准入制度的无缝对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质量关卡,从完善制度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督导管理等方面突破“5+3”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关键瓶颈。事实上,更广范围的“5+3”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需要我国不少地区或单一省市统一部署,目前五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多分配到基础医院,而基层医院不具备严格系统培养住院医师条件,至少不具备国家要求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条件。大型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学教学医院多数都是以博士或硕士毕业生补充住院医师队伍。作者所在校附属医院研究生毕业需要接受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培养模式执行后可以将博士或硕士毕业生直接从第四年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步,无疑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有明显的促进。
作者:吕毅 吴小健 向俊西 肖宁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