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医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年我院妇产科共分娩3000例,其中48例患有不典胎盘型早剥,发病率为1.6%。以此4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分析。孕妇年龄在22—32之间,平均年龄26.43岁;初产36例,经产9例,第三次生产3例;其中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20例;胎盘剥离面积<3/1胎盘面积的轻型患者36例,占胎盘早剥患者75%,胎盘剥离面积>3/1胎盘面积的重型患者12例,占胎盘早剥患者25%。

1.2诊断方法

根据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病诱因及临床体征所得的检测数据,对48例患有不典胎盘型早剥患者进行B超检查,胎心监护仪进行诊断。且所有资料结果统计分析,采用x²检验。

2结果

2.1发病诱因

分析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其中合并妊高征仍是主要诱因,占据本组资料24例(50%),胎膜早破6例(12.5%),脐带缠绕4例(8.3%),脐带<40cm者3例(6.3%),有病例记载的外伤、性交、重体力劳动者各2例(4.2%),羊水过多3例(6.3%),其余2例诱因不详。

2.2临床体征

由于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率较高,所以诊断时不仅要根据监测数据,还要参考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体征主要表现在孕妇的血压升高,腹部不规则疼痛,阴道无痛性活动性出血,子宫有压痛感等,可出现一种或几种体征同时出现。本组不典型胎盘早剥48例中,血压升高5例(10.4%),腹部不规则疼痛6例(12.5%),阴道无痛性活动性出血9例(18.8%),子宫有压痛16例(33.3%),四种症状同时出现3例(6.3%)。

2.3检测结果

临床体征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项目,不能作为确诊的决定性指标。因此要判定孕妇是否发生胎盘早剥,应用相应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现今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有:B超检查,通过胎盘后方的回声情况来明确诊断;胎心监护仪监测:部分临产患者或出现早产征兆的应用胎心监护监测根据显示图形的异常进行诊断。本组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21例B超检查患者,其中14例为轻度胎盘早剥,7例重度胎盘早剥,其诊断准确率为(82.4%);17例胎心监护仪监测患者有14例患者出现胎心减弱或消失,基线显示静止,多次中到重度反复变化减速、迟发变慢,采取改变体位、吸氧等措施后仍无改变。3例无明显异常,其诊断准确率为(82.6%);10例两种检测方法共用患者中,8例轻度胎盘早剥,2例重度胎盘早剥,胎心检测仪图形均显示异常,其诊断准确率为(87.8%)。其中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中,36前胎盘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5.0%),12例后胎盘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2.3%)。

2.4母婴情况

根据上述诊断进行相关的治疗,最终母婴顺产20例,通过医护人员助产5例,行剖宫产手术23例。生产过程中失血量在150—2200ml,平均失血量432ml。产后5例产妇并发DIC,其余产妇未见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在800—3700g之间,平均体重1684.5g;因子宫限制胎儿生长3例,轻度窒息新生儿18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5例。经产科抢救,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围产期婴儿死亡率为0例。根据分娩及后期采取的措施证明,我院对48例患者的诊断准确34例,漏诊误诊4例,准确率为91.7%。较以前单纯的应用仪器检测有明显提高。

3讨论

3.1胎盘早剥的诱因

胎盘早剥是在临床上指妊娠20周以及分娩期,胎盘在胎儿出生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中正常的位置壁剥离。此病发病率较高,据资料显示国外的发病率为率为1%—2%,治愈后复发再率为8.84%[1]。国内的资料显示发病率为1.14%,我院研究的发病率为1.6%,高于国内发病概率[2]。胎盘早剥的诊断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尤其是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及漏诊率竟高达33.5%[3]。根据本组资料可分析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不典型胎盘早剥早期无典型症状,根据表2中的体征表现,可知多数患者仅表现为不规则腹痛,容易误解为临产先照,因而漏诊。(2)过分依靠B超检测,由于孕妇的胎位、羊水量、胎盘剥离的大小等原因,单纯的B超检测存在局限。B超检测仅对重度胎盘剥落者有确诊价值。(3)胎心监护使用不足,胎心监护受怀孕时间、孕妇体位、饮食以及药物的影响显示误差较大,所以一次异常不能作诊断标准,对孕妇应采取动态检测。根据我院妇产科资料如表3所示在应用胎心监护诊断的17例孕妇中14例有明显的胎心变化,诊断准确率为82.6%。(4)忽略了产后对胎盘的检查[4],4例漏诊患者是在产后检查胎盘得到证实的。

3.2胎盘早剥的对策

针对以上误诊漏诊的原因,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在孕妇出现胎心监护异常、子宫张力异常、阴道持续性出血以及B超显示胎盘异常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围绕胎盘早剥进行相关的认证。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进一步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鉴别意识和重视程度,严密监护临产孕妇的生命体征,定时对孕妇进行B超和血常规的检查。根据研究得出,对孕妇胎盘脱落的诊断必须要结合体征和仪器检测,并对仪器检测的影响因素做充分的研究分析,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展胎盘早剥的生化指标研究,脐动脉S/D值,CA125以及AFP水平作为早剥的一个较早标志,可用于早期诊断胎盘早剥,临床上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