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文(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文(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文(5篇)

第一篇: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策略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控制质量的具体措施,探究具体检验实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测的患者120例的具体检测结果,按照血液稀释比例的差异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5例。观察组血液稀释比值为1:10000,对照组血液稀释比值为1:5000,对比并观察两组不同血液细胞的稀释配比的具体检测实验结果,及观察组放置时间段不同对于实验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综合各种类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在温度为37℃的情况下30min,对比各项血液细胞检测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测样本的放置时间长短与血液稀释的比值都会对血液细胞的具体检验结果与检出率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中应该加强具体影响因素的调控,加强对相关因素的管理,提高临床上对于血液细胞的检验的准确率。

【关键词】血液细胞;质量控制;检验结果;临床医学;策略

血液细胞检测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对患者本身所患有的血液疾病进行诊断和排除,具体的临床血液检测工作中,它的血液细胞的检测水平和指数的测定受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干扰,这样就造成临床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1]。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大多数以1:5000的稀释比例与1:10000的稀释比例对患者的血液疾病进行判断和排除,为了更加了解1:5000稀释比例与1:10000稀释比例的实验检测结果的差别,研究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控制质量的具体措施,探究具体检验实行的临床意义。我院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测的120例患者的具体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7.51±3.47)岁,血型:A型、B型、AB型及O型常见性血型。观察男22例,女23例,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35.91±2.97)岁,血型:A型、B型、AB型及O型常见性血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血液稀释的比值为1:10000,对照组血液稀释的比值为1:5000,对比并观察两组不同血液细胞的稀释配比的具体检测实验结果,及观察组放置时间段不同对于实验检测结果的影响。均采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液,获得血液样本之后进行1:10000与1:5000的成比例的血液稀释,使用的血液抗凝物质为EDTA-K2,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血液细胞的检测。具体实验检测措施为:将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放置在22℃温度下,在放置时长为0.5h、3h及6h做血液样本的结果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综合各种类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放置在温度为37℃的情况下30min,对比各项血液细胞检测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对于血液细胞检测的结果有这一些较为波动的因素,由于多种相关原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血液的检测结果常常造成一定的差别,对于检测结果准确度不够完善会对血液相关疾病的判断造成较大的干扰,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造成误诊或判断成医疗出错。如果患者的实验结果的血液稀释比值通常控制在1:10000,如果血液稀释对比的比值较低,会使得患者的血液的细胞出现重合会造成患者的实验结果的损失,但是如果血液稀释比例过高,也会造成血液内的细胞数量逐步降低。因为使用的血液的抗凝剂对于白细胞与血小板具体现状干扰较小,收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后,应该马上给予患者抗凝剂进行血液的抗凝措施,并调控患者的血液稀释与抗凝药物的对比。如果给予患者的抗凝剂的用量过少,造成患者血细胞内的微凝血块在身体里的血液中,从而引发机器受阻,并干扰患者的具体实验检验准确度。另外如果稀释比值过低时,会造成血液中的白细胞形态出现较大的改变,从而对血液的检测比值造成干扰,白细胞数量检验产生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进行血液的稀释后,稀释的比值不能太大[2-3],这种情况恶化后会造成白细胞数值的降低。实验研究显示,室内检测试验的温度的改变也是造成血液实验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关键因素,对于实验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干扰,温度太低或是太高也能干扰实验的检测结果,所以对于血液细胞的相关指数进行检测时,要保证具体环境的温度不变进行实验,温度如果出现改变应该立即进行应急措施。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综合各种类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放置在温度为37℃的情况下30min,对比各项血液细胞检测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血液检测样本的放置时间长短与血液稀释的比值都会对血液细胞的具体检验结果与检出率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中应该加强具体影响因素的调控,加强对相关因素的管理,提高临床上对于血液细胞的检验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周冬梅.探究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中国卫生产业,2015,(29).

[2]朱学农.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当代医学,2014,(31).

[3]董成霞.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中国医药指南,2014,(15).

作者:李淑珍 单位:河北省曲周县妇幼保健院

第二篇: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检验医学承载着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职责,医护人员掌握相关检验知识非常重要。笔者分析了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医学检验质量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检验医学;检验现状;医护人员;检验质量

检验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学科,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医学检验是医生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检验检查方法不断增多、更新,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检验水平的提高。临床检验信息化发展,使临床检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1]。现代检验仪器的应用,完善和丰富了更多、更新的临床检验指标。目前的检验项目已经达到二千多项,而且新的检验项目层出不穷。由于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校学习有关检验质量的专业知识很少,而且新知识更新加快,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掌握不全,使得检验结果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针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从检验项目的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接收处理保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基本处理对策。

1影响医院临床医学检验的因素分析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不良因素贯穿于患者标本检测全过程,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临床医生因素;②患者准备因素;③护士采集标本因素。

1.1临床医生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医生作为检验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近68.5%的分析前误差中,临床医生的造成的误差占20%,其主要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忽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1.1.1检验项目的申请医生对检验项目选择的目的性、针对性不明确,完全按照套餐进行全套的检查,对项目之间影响因素缺乏了解。医生应依据患者各种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病理生理表现,选择具有特异性的实验诊断项目。检验科也应该协助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检验项目。检验单的申请不规范。规范的申请单应该包括:①患者姓名;②患者的性别;③科别;④唯一的住院号或门诊号;⑤申请的检验项目;⑥标本采集的时间;⑦标本的种类;⑧临床诊断。临床医生必须认真对待检验申请单上的每一项信息,某一项信息的出错可能会造成临床检验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符。1.1.2临床医师忽视了患者当前用药情况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经过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知有多达40000种药物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影响检验结果主要药物种类包括:抗生素药物、镇痛消炎药、抗癌药物、激素类药物、利尿药物、抗糖尿病药、抗癫痫药、使检验标本着色的药物,因此临床医生开据化验单应该详细掌握患者服药情况。1.1.2.1药物对生化结果的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安乃近消炎痛、安乃近、保泰松、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异烟肼、水杨酸类、吩噻嗪类等可以影响肝肾功能检测指标。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类、速尿、维生素A与D、口服避孕药、睾丸素、蛋白同化激素等,对血液生化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有明显影响,因此,患者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判读要考虑服药情况。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等,可使血液中的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影响电解质(尤其是钠、钾)化验结果。甲状腺素、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维生素C则可使胆固醇检验值降低;硝酸甘油等可使TG升高,止血敏可使血清TG假性减低,且随止血敏量的增高而显著。1.1.2.2药物对凝血结果的影响患者服药期间检测凝血功能时,要充分考虑患者服药情况,如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等,对凝血测定结果有明显干扰。当大量使用时可造成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延长。1.1.2.3药物对三大常规的影响抗生素、避孕药等可造成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偏低,出现假性贫血。烟酸、可的松等能使白细胞数量增高,出现有炎症的假象。应用青霉素治疗时,可使化学法尿蛋白检测出现假阴性。利血平、核黄素、左旋多巴等也可以使结果呈假阴性,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呋喃呾啶等,使尿蛋白出现阳性。硼酸、秋水仙碱、碘等药物可使粪隐血试验(联苯胺、愈创木酚法)呈假阳性;大量维生素C可使之呈假阴性。1.1.2.4药物对免疫结果的影响止痛类和感冒类药物对可使RF检测偏低。乙胺碘呋酮和肝素等可使FT4增高。抗甲状腺药物可使FT3、FT4均降低,苯妥因钠、多巴胺和糖皮质激素也可使FT3、FT4降低。

1.2患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采集检验标本之前,患者应在护士的嘱咐下做适当的准备,包括运动、饮食、生理状态、停药、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措施等。鉴于大多的参考范围都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制定的,为保证检验质量,采集标本亦有相对应的要求。1.2.1饮食状况绝大部分生化检验要求空腹采血,即空腹8~12h抽血。饱餐后会对血脂、血糖、转氨酶、胆红素、蛋白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一顿肥腻的饮食可使甘油三酯达到检测结果空腹时的10倍,一瓶饮料可使血糖迅速升高,高蛋白质餐可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过度空腹是对检验质量的不重视。检验科经常会遇到中午甚至下午临床还会将常规生化送检,这就是对检验质量的不重视。过度空腹,通常是指空腹超过12h,患者内分泌已混乱,可导致某些检验结果异常,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1.2.2运动状态运动后短时间内很多指标水平发生变化,影响的检验项目有:丙氨酸、乳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电解质、蛋白、胆红素等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不能反映血液中的真实水平,因此,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1.2.3饮酒吸烟饮酒和吸烟作为刺激性因素,会严重干扰检验结果,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有研究将这项指标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2]。吸烟对肌体损害大,对血液学检测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吸烟可使血常规各项指标增高。

1.3护士采集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细节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把握好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采集与收集标本的容器、标本量及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3]。1.3.1采集标本注意事项采集标本有相应要求,止血带的使用会改变静脉压,从而引起检验指标变化。当采血技术不过关时,采血者往往鼓励患者反复握拳以使静脉暴露更明显。止血带压力过大或加压时间过长,可使血浆总蛋白、胆固醇、铁增加,胆红素增加,因此,采血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尽量在使用止血带1min内采血,看到回血马上松开止血带。血清标本应避免溶血,抽血不顺畅、激烈震荡都会导致溶血,溶血后检查指标误差大。如ALT、K+、AST、LDH,γ-GT、TBIL、TP、CK。绝对禁止在输液侧甚至输液管内采血,因输液成分会影响检测结果,使相应的结果偏高,或使血液稀释,结果偏低。血气分析应该抽取动脉采血,且肝素抗凝,不可接触空气。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贴上标签,核对无误,及时送检。很多护士基本功不过关,经常采到静脉血,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具备鉴别的能力。1.3.2标本容器的选择不同检测的目的,标本容器的选择不同。如血细胞分析:紫色管,EDTA-K2抗凝抽血2mL,轻微颠倒5次混匀。血沉:黑色管,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即装0.4mL抗凝剂,抽血至2mL,轻微颠倒5次摇匀,及时送检。凝血功能、溶贫两项、抗人球蛋白、蔗糖试验、DIC:蓝色管,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装0.3mL抗凝剂,抽血至3mL,轻微颠倒5次摇匀,及时送检(DIC抽两管)。生化标本:红色管或黄色分离胶管一般应空腹抽血3mL,及时送检。免疫标本:红色管或黄色分离胶管。采血顺序:血培养-凝血管-血常规管-血沉管-生化及其它管[4]。1.3.3标本保存和运送要保证医院检验质量真实可靠,标本保存和运送至关重要。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采集的标本,致使检验结果可能出现误差,因此必须保证正确保存和运送标本。标本采集后尽量立即送检,不宜久置。如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糖及酶活性降低),也可造成溶血现象[5]。血氨、血沉、血气分析[6]、酸性磷酸酶、乳酸以及各种细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培养,采样后须立即送检;血糖、电解质、血液细胞学、凝血试验、体液细胞学、涂片找细菌、霉菌等,采样后0.5h内送检;各种蛋白质类、色素类、激素类、脂类、酶类、抗原、抗体测定等,采样后1~2h内送检。

2提高医学检验质量的建议

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临床医师熟悉患者的各种情况、患者配合、采血人员规范操作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提。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亦有不同的病理生理表现,临床医师需对实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检验人员要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检验科应该定期开班培训、交流。建议医师要仔细询问患者的全部用药史,并写在检验申请单上。对于干扰检验结果的药物,检验人员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并建议医师停用或改用其它药物。对有疑问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有无药物影响的可能性,并用另外的方法做对照测定,仍有疑问的检验结果,应建议患者停药后复查。通常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快则几小时,慢至48h,其影响就会消失。检验结果准确是有效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需要。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需监测质量情况、鉴别质量问题、进行质量改进。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是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7]。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是防止误诊误治的重要环节,遗憾的是目前医疗及护理的书刊对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内容奇缺。为提高医学检验质量,检验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掌握检验技术、相应知识发展动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不良影响因素。加强不同科室间信息交流,全面把握临床验验数值的科学性[8]。全面系统掌握检验项目的有关内容,按每项检验内容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才能保证医学检验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坤,高新云,罗晓明,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1,11(1):68-69.

[2]蔡锦亮.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院,2013,13(3):27-28.

[3]王朝甘.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19-20.

[4]何丽杰.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1748-1749.

[5]郭粉玲,罗文强,马少卿,等.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136.

[6]王英,秦春芳.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7):832-833.

[7]陈文祥.临床生化检验质量评价与改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289-291.

[8]唐龙声.新型信息化医院构想[J].现代医院,2016,16(1):4-5.

作者:张安 何国林 黄树通 陈泽恩

第三篇: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以为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使临床医学检验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的100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临床医学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诸多因素对血液标本质量造成影响,100份血液标本中发生结果误差的共28份,所占比例为28.0%。检验前、中、后均有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如血液标本采集时未做到一针见血,血液标本的采集血管和输血血管未分开,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未空腹或者服用过禁忌药物,血液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或未合理规范留置,血液标本检验时和检验后质量控制不过关等。结论要进一步强化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力度,保证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0引言

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够保证临床医学检验具有高质量,且得到的检验结果更加精准,则不管是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还是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评价等都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医学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不能确保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具有高质量,不能确保得到的检验结果就一定具有准确性[1]。其实,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各个环节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只要未对某个环节的某个影响因素加以注意,未做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导致差错的发生,就会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直接的影响[2]。此文中,笔者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的100份血液标本中出现结果误差的标本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现把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采集和检验的100份血液标本,血液标本的被采集人群中男女例数为56例、44例,年龄范围为25-54岁。均采用本院检验科的相关检测仪器和设备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回顾性分析统计的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对发生结果误差的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统计,以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份血液标本的检验情况,了解到诸多因素对血液标本质量造成影响,100份血液标本中发生结果误差的共28份,所占比例为28.0%。主要包括血液标本采集时未做到一针见血,血液标本的采集血管和输血血管未分开,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未空腹或者服用过禁忌药物,血液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或未合理规范留置,血液标本检验中和检验后质量控制不过关等。由此可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尚存在些许不足,使得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导致检验科无法将准确的检验结果提供给临床,有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进行进一步改进和调整的需要。28份出现结果误差的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3讨论

加强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控制,才能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临床医学检验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3]。基于此次研究的分析,发现血液标本检验中尚存在一些因素,会对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有必要加强检验前、检验时以及检验后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消除或者减少各个环节中不良因素对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以血液标本检验为例,并参考临床检验实际和上述总结出的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些相关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医生的联系,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要求填写的检验单上必须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等,以便检验人员复核患者检验结果和身份。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行为,派具有丰富经验者规范采集标本,对于血液标本,要最大限度地做到一针见血,将针头去掉,顺着管壁缓慢注入到试管内且避免有气泡进入管中而发生溶血[4]。要分开采血血管和输血血管,以免血液稀释而影响结果。嘱咐患者在采集血液标本前按照要求保持空腹状态,按照要求不要服用某些药物,以保证采集的血液标本可以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当然,采集血液标本时,护士要凭借经验,对需要的血液量进行正确的判断,避免因技术不过关而无法准确把控血液的采集量。标本采集完毕后,尽量及时送检,如果无法送检,要按照要求合理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发生光化学反应、微生物分解等,要对保存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把控等[5]。

3.2加强检验时的质量控制

强化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培训和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使其树立风险意识、质量控制意识,自觉履行自身职责,规范进行各项相关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对新检验技术、新仪器使用方法等进行学习和掌握,能够根据检验项目对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试剂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6]。为了保证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检验时发挥应有的作用,认真做好日常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各种检验仪器和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在应用检验仪器设备时,按照操作流程和要求规范应用,选择专业配套的试剂,规范进行各项检验操作[7]。

3.3加强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强化检验人员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意识,使其认识到检验完毕后,也要加强对检验结果的复核,增强责任心,对检验结果存在疑问的,要及时和临床取得联系,必要时重新进行标本的采集和标本的检验。按照规定对检验结果进行备份,为后续的查用以及复核提供方便[8]。总而言之,有必要进一步做好检验前、中、后全过程的控制,实现检验全过程中的多方协作,保证各项操作制度落实到位,保证检验全过程中实现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减少或消除一切对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使误差发生率降低,保证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为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9]。当然,此文中对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未全面概括,提出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还不够全面,今后仍需要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成英.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养生月刊,2016(12):292.

[2]袁祯泷.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J].科技风,2016(18):65.

[3]罗彩燕.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16,22(30):94.

[4]孟宪恩.探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5(7):146-147.

[5]谢福生,赵莲,王敏.探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6):127.

[7]王晨曦.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科技风,2016(18):211.

[8]代金成.刍议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0):33.

[9]杨金艳.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医学信息,2015(13):11-12.

作者:齐国庆 单位:湖北宜城市中医医院

第四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方法参考实践经验,分析存在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概括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在医院质量管理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针对临床医学检验中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

检验科主要是将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提供给临床,将准确的数据提供给临床,为临床对病情及预后等进行诊断和判断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检验质量的高低会对临床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医疗过程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1]。不过,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尚无法满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尚存在些许有待解决的问题。

1存在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1.1检验条件和技术配备得不合理

检验科布局和安全防护要求不相符,检验时所需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发展需求不相符,长时间未能更新和配置检验仪器设备,即使配备了仪器和设备,也未能定期进行良好的维护保养。

1.2实验室室前检查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医生未能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申请送检,对于一些检查项目缺乏了解,让患者进行的检查项目缺乏强烈的目的性。未能按照要求采集标本,造成待检验的标本过长时间留置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再加上一些护士未能按照操作要求规范地采集标本,一些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不注重更新知识,时常用旧理论施以检验操作,这样都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2]。

1.3文件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合理的文件管理意识,对于文件管理在检验科各项工作开展中起到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规范合理地对程序档案文件进行分类,未能规范进行书写,不能完整记录原始数据,不能按照要求规范合理地保存文件,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查等,这样使一些错误无法及时被纠正和修改,对检验最终结果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1.4检验人员、患者、医师之间未建立和谐的关系

医患关系不和谐,增加了矛盾发生率,或多或少会影响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医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导致彼此关系不协调,导致彼此在检验项目、检验技术、检验结果上产生不同意见,且不善于交流、探讨,进而导致差错发生。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强化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视度

加强对医护人员、检验人员的认知教育,增加其对临床医学检验发挥的重要作用加以重要的认识,自觉按照要求将对应相关工作做好,如要求医生提高和扩展初诊知识,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要求规范采集标本,要求检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对新知识、新检验方法、新仪器的操作方法等加以熟练的掌握,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规范、标准、系统地进行检验工作,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等。

2.2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

基于检验技术要求,配备检验仪器设备,加强维护、保养等管理,派专人进行管理,明确操作管理要求和人员的职责,提高检验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和检验的准确率。

2.3认真审核检验结果

检验人员要将相应的交接和审核工作做好,按照要求规范地输入和输出相应的检验数据,不能因为当前检验仪器已经日趋先进、检验条件日趋系统化和自动化,而忽视做好检验结果的审核,以免对检验结果最终的判定造成不利影响。

2.4规范文件管理

制定和完善文件管理相关制度,具有处方权的医生要逐项填写检验单,在得到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后,检验人员签发报告,完成检验工作后,按照要求对检验单和报告进行备份存档。检验人员按照文件管理要求,认真记录和统计相关数据,确保填写具有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并进行可靠的保管和存档等。重视管理仪器和设备,建立大型仪器的档案。与此同时,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派专人对上述相关工作进行负责。

2.5增强风险意识,重视原始记录

为了在医患纠纷发生时提供保护自身的有力证据并体现对患者的负责任态度,要建立原始记录档案,对统一规范的体系进行构建,派专人对此进行存放、保管等,提高其规范性、科学性。

2.6强化检验人员和医生的联系

检验人员要重视和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时常将最新的检验项目的实施意义、目的等相关信息介绍给临床医生,以增加临床医生对此的正确认识,使其能够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罗列出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并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检验诊断更具有意义,减少医患矛盾。与此同时,加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彼此理解、合作,使相关工作更好地做好。

3小结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临床医学检验的作用千万不可忽视,要充分发挥临床医学检验服务于临床和患者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的管理力度,要求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均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加强临床和检验人员的沟通联系,多方协作,强化检验人员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强化临床医学检验设备的管理,改善检验环境,重视原始记录,规范文件管理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临床医学检验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英.浅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J].医学信息,2014(6):341-342.

[2]梁相莉,阿曼古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药:199.

作者:齐国庆 单位:湖北宜城市中医医院

第五篇: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液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结果采用不同稀释比例、不同放置时间和不同检测温度情况下针对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稀释比例、放置时间和检测温度等都是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在血液细胞检测中,严格按照检验要求实施检验步骤,提高检验质量,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

血液细胞检测即为血常规检测,是明确血液细胞成分以及数量常规检测方法[1]。血液细胞包含三大类: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本身的不可控制性以及环境、搁置时间和室温等影响检测标本,对检测结果影响相对较大,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2]。本旨在研究影响血液细胞检测的因素,并作出针对性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血型相同。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7.1±3.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实验。

1.2方法

针对健康体检患者进行专业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处理,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采集静脉血不良反应发生。血液标本采集后针对不同影响血液细胞检测因素做具体实验分析:①不同比例抗凝剂的稀释:选用EDTA-K2抗凝剂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两种比例(1/10000和1/5000)稀释,将稀释液混匀后平均分为150等分在针对其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对比两中不同稀释比例的检测结果。②不同放置时间:将采集150例患者静脉血常规比例抗凝混匀后分成150等分,在22℃室温下均分分为静置半小时、静置3h两组不同静置时间,每组75例检验标本,再行检测措施。③不同室温搁置:将采集150例患者静脉血常规比例抗凝混匀后分成150等分,在6℃室温下静置半小时再行检测措施。对比其与在22℃室温内静置相同时间的血液细胞检测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比例抗凝剂的稀释影响结果

1/5000稀释比例血液细胞检测明显少于1/10000(常规)稀释比例血液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静置时间影响结果

在静脉血相同稀释比例情况下,不同静置时间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室温静置影响结果

相同静置时间和稀释情况下,不同室温放置检验标本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细胞检测是目前临床疾病诊断的常用检测方式之一,在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从血液标本的采集、存储以及检验过程存在很多干扰因素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诊断带来很大困扰[3]。本文试验中针对血液标本在不同稀释浓度、不同放置时间以及不同室温储存的客观条件下对比其血液标本细胞分析结果可知,相同血液标本在1/5000稀释浓度下血液细胞检测数值均少于常规临床检测稀释浓度为1/10000的稀释比例检测数值。在相同稀释情况下,将血液标本静置半小时检测结果与静置3h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此外,在相同静置时间和相同稀释浓度情况下,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为6℃和22℃实验室中低温条件下血液细胞检测数值升高。经本实验表明,很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严格执行规定操作,避免客观因素影响检测结果,才能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真实可靠数据。

参考文献

[1]周冬梅.探究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105-106.

[2]臧义英.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16,22(27):36,37.

[3]甘英.血液细胞检验误差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7(32):35-36.

作者:徐鹏 单位:红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