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10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遵医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规律作息、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各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血管再通率,快速缓解患者胸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切确。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PCI;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衰等并发症,危及其生命安全[1,2]。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急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加之伴有胸痛,其不良心理可能影响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3]。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尤其适合专业性要求较高、护理内容较多的疾病的护理[4]。目前,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但对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12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1.02±3.78)岁。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32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0.89±3.82)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6];②均行PCI术治疗,且无手术禁忌证[7];③依从性良好,能配合护理;④随访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③精神异常或交流障碍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①基础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②遵医嘱:严格执行医嘱,遵医嘱给予治疗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报告医生;③向患者和家属讲解PCI术治疗目的,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④对于有情绪患者,做好安抚和开导。1.3.2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进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培训,依据患者入院到出院顺序,制定培训护理内容;②依据患者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临床路径干预计划;③术前:〇a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告知PCI手术过程、必要性、良好预后,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〇b手术前1天进行病房访视,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疏导;〇c手术日:做好手术间消毒,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〇d进入手术间给予心电图监护、吸氧等常规监测。同时依据手术做好药品、耗材器械、设备以及其他物品准备,核对完成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麻醉、导尿;④术中: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按照手术步骤及时配置药液,配合穿刺,放置动脉鞘,依据个体选择不同导管、导丝、支架,避免因耗材、器械选择而延长手术时间;巡回护士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计划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⑤术后:术后做好病房交接,24h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并准备好除颤仪;心电出现异常,及时抢救。股动脉穿刺术后4~6h进行肢体伸直制动,保持24h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加强术后穿刺出血情况、肢体动脉搏动和温度的监测。此外,督促患者定时饮水,确保24h饮水量超过1500ml,以促进造影剂排出;⑥出院宣教:出院前再次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并制定家庭护理计划,主要包括服药计划、运动计划,发放服药注意事项手册,确保患者遵医行为。同时制定适量的运动计划,在机体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以促进心肌供血。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遵医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呕吐)发生率。遵医行为评分[8]:包括规律作息、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每项0~25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遵医行为越高。生活质量评分[9]: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躯体功能,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21.0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7.30%(55/63),高于对照组的73.01%(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28)。
2.2两组胸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规律作息、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5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对患者创伤较大,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手术效果,还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常规护理模式遵医嘱进行干预,重视对疾病本身的护理,容易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11]。临床护理路径是以特种疾病开展的护理干预,是一个纵轴包括入院指导、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指导护理的详细日常计划表,对患者的检查、手术过程、护理方式等做出了较详细的计划[12]。该护理模式改变了常规护理的盲目性,具有一定的计划、预见性[13]。同时在护理操作完成后可严格把控质量,实际完成一项操作记录一项操作,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7.30%)高于对照组(73.01%),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罗莹怡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整个手术过程有计划、有序开展,同时可使患者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增强其遵医行为,实现良好的自我护理管理,从而有效保证了手术效果。同时,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开展该护理模式可快速缓解胸痛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分析可能是由于临床路径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从而可快速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症状。同时手术的顺利进行,可促进术后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规律作息、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各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使其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严格遵医用药及按时复查。分析原因:临床护理路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特点制定,环环相扣,对患者进行特定时间段的针对性干预,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水平。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有序、规范的护理干预[15]。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和良好预后形成提供有利条件。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缩短胸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确保手术效果。
作者:汪正艳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