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RFID下零件加工控制系统设计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RFID下零件加工控制系统设计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RFID下零件加工控制系统设计浅析

摘要:为了解决零件加工效率低和柔性差的问题,设计基于Rfid的智能加工控制系统。系统由西门子1500PLC、RFID系统、钻铣平台、气动等几部分组成。PLC控制器通过与ABB机器人、气动、RFID等单元的通信,控制各个机构的驱动电机或气缸零件的抓取、运输、加工,并根据RFID反馈的数据信息,选择相应的加工任务。通过现场测试,该系统能够顺利实现零件的识别和柔性加工任务,生产线运行稳定可靠,所加工的产品满足工艺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PLC;RFID;加工控制系统;柔性加工

0引言

工业4.0是指以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system)为基础,以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高度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最后达到快速、有效、智能的个性化产品供应[1]。“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完善高端制造业布局,促使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该计划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快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数字化、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在生产中的综合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具有读取距离可调节、标签数据可加密、数据可重复读写等显著优点,是传统的条码识别所不具备的。同时,其还可适应于恶劣的环境,抗干扰能力显著。

1加工控制系统

1.1系统需求分析

1)加工柔性差。在汽车行业中,传统螺纹攻制效率低,且同一批次的待加工零件只能攻制同一型号的螺纹,耗时耗力。2)传统加工控制系统的各单元之间数据传输困难。由于各单元之间采用的接口存在差异,匹配度低,导致数据传输受限。3)加工模块各单元加工过程不透明。加工控制系统应该及时、准确地反馈待加工零件的批次、加工尺寸、加工状态、物料消耗。4)传统加工生产过程加工量大,数据采集不及时,物料积压严重,无法实现质量的可追溯。

1.2加工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

a)RFID工作原理RFID工作原理如下:1)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并通过是否有反馈信息来判断在磁场范围内是否存在电子标签。2)电子标签到达阅读器识别范围之后,在电感耦合的作用下电子标签被激活,并对阅读器的搜寻作出响应。3)阅读器根据响应的数据信息,判断标签的数量。若存在多标签的情况,则进行相应的防冲突运算,首先识别其中一个标签,然后再依次处理剩余标签。4)对识别的电子标签验证密码,验证成功后进行后续的操作。其原理如图1所示。b)加工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加工控制系统是集RFID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于一体的具有自律分散型的智能加工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RFID是实现智能攻制螺纹任务的核心技术,即每个零件都附有电子标签,加工信息都存储在RFID标签中,利用阅读器将零件的加工信息反馈给PLC控制器,通过其控制加工装置实现特定的任务,将零件攻制成直径和深度各异的螺纹。工艺流程如下:1)智能立体仓库物料准备。总控台下达加工任务后,智能立体仓库分批准备贴好标签的物料,等待AGV小车的搬运,并随后更新物料。2)AGV小车搬运下单物料。AGV开始搬运物料,将物料送至环形生产线的上料机械臂位置,反复此操作,直至将所有物料搬运完成,回到起始位置待机。3)上料机械臂将待加工物料放置环形生产线的托盘上。4)物料到达识别区。附有电子标签的物料到挡板处后,由挡板将物料顶起,安装在机械臂上的阅读器先对其进行识别,电子标签被激活后,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互。5)阅读器将数据传至PLC总控单元。6)上料机械臂将待加工物料送至钻铣平台。不同的物料到达钻铣平台后,在机器人的法兰盘上安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丝锥,实现不同的加工方案。7)重新写入新的数据。物料加工完成后,由阅读器写入新的数据信息,作为物料的标识。8)将加工的物料分批送至成品存放区。其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1.3RFID系统的组成

射频识别通过无线电波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和存储技术,实现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互,以达到识别目标任务的信息采集技术[3]。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电子标签、天线、应用系统四部分,其结构组成如图4所示。电子标签作为信息源附着在待识别的目标物体上,如托盘、工件、货架,用于记录加工对象上的数据信息。当待加工对象随生产线移动时,标签的作用就相当于携带数据信息的载体[4]。另外阅读器具有与外部设备(计算机、PLC、MODEM和终端等)进行通信的功能。在这里,选用西门子1500PLC与阅读器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交互。1.4主要器件选型阅读器选用CK-F060型号的标签阅读器,通过RS485与PLC进行通信。PLC选用西门子S7-1500PLC中的CPU1517-3PN/DP型号,鉴于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还需要配置一块DI(16×24VDC)型号的数字量输入模块和一块DQ(16×24DC)型号的数字量输出模块即可满足需求。与传统的MCGS上位机监控系统相比较,在西门子S7-1500的环境下,上位机监控系统选择西门子S7-1500自带的型号为KTP700BasicPN,像素为800×480的7″显示屏,以实现数据的显示功能和人机交互。

2系统设计

2.1RFID标签地址分配

UID数据区的数据由厂家设置,可读不可写,其地址范围为0×0004-0×0007,一共占有8个Byte的长度。在电子标签中,读写存储区通过块(Block)的方式来存储数据,例如0×000C-0×000D这两个地址都属于块1(Block1)。用户可用于读写操作的是用户数据寄存器,其地址为0×000A-0×0041。数据地址分配如表1所示。RFID标签到达读取位置后,发送报文:0203000B000435F8,PLC收到RFID发送的信息后,发送指令控制阅读器读取电子标签中数据信息,将读取到的数据信息存入寄存器,返回给PLC。向标签中写入数据,发送报文:0210000B00010201721B,PLC将数据写入电子标签,写入后若要查看数据是否写入成功,重发报文:0203000B000435F8即可。数据块和控制位的关系如表2所示,用户数据区为只读状态,不能重新写入新数据。由于需要向加工完毕之后的零件重新写入数据,这里就不再将相应位设置成只读状态。

2.2RFID数据采集

1)RFID工艺流程RFID阅读器固定在ABB工业机器人上,物料到达后,由机械臂带动阅读器读取数据。在钻铣平台上的机械臂法兰盘上装有4种不同类型的丝锥,由于螺纹要攻制成不同的直径和深度,按照加工任务不同,执行不同的操作。加工完成后,阅读器对成品重新写入数据,为成品分类做准备。其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2)人机接口系统在识别过程中,HMI人机界面可以直观地监视整个状态。其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硬件和软件接口,能够满足用户的人机界面需求[5]。当待加工零件随生产线到达读取位置后,自动在显示框内显示对应的加工数据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PLC控制单元,PLC按照显示的数据自动下发对应的加工任务,同时点亮绿色(图6中黑色)指示灯,实现数据可视化。人机监视界面如图6所示。

3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工控制系统的设计,解决了螺纹攻制过程中效率和柔性差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加工方式,提高了零件加工的柔性度和效率,实现了对产品的追本溯源,并在统计和复查等方面带来更多便捷[6]。该加工控制系统通过测试,能够顺利完成零件的自动识别与加工任务,加工的零件满足工艺要求[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王先月 潘松峰 刘镔震 赵相博 伊永琪 单位: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