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浅议

摘要: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需考虑原本路基路面结构,限制较多,需设计人员根据原本公路缺陷,开展优化设计。基于此,结合改扩建公路工程实践,从改扩建路线工程与路基加宽工程入手,总结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方法要点,为设计人员提供经验参考,以提高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水平。

关键词: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路基加宽

1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以及公路路基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导致公路路面出现车辙、裂缝等质量通病,降低运行安全性。新建公路投入成本高、建设时间长,影响正常出行,公路改扩建成为解决质量通病的最佳方案。设计是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建设的基础环节,需优化落实。在改扩建公路工程中,常见改扩建内容包括线形与路基加宽两类,基于线形的改扩建是指对公路线形指标进行调整,使其满足道路等级需求;基于路基加宽的改扩建是指加大公路宽度,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1]。本文以A、B两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例,总结路基路面设计要点。

2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

2.1改扩建路线工程设计

A高速公路全线长1948km,长直线长度较长,易发生交通事故,拟开展改扩建路线工程;设计人员对部分路段路线进行改造,优化路线设计,并开展路基路面专业设计,具体的路基路面设计如下。2.1.1路基设计。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原公路的地形地貌等资料,选择新工艺与新材料开展路基设计工作,涵盖如下设计内容:(1)整体式路基。该路基结构用于戈壁段和农田区段,宽度为28m,路基断面由土路肩、硬路肩、行车道、路缘带及1/2中央分隔带组成。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坡度设计为1.5%,土路肩的坡度设计为3%。(2)分离式路基。该路基结构用于新建路段,宽度为13.75m,包括道路两侧的土路肩、硬路肩及行车道。分离式路基结构包括两项设计方案:①土路肩宽度为0.75m,硬路肩宽度为3.5m和1.25m;②土路肩宽度为0.5m,硬路肩宽度为1m和2m。(3)其他结构。护坡道宽度为1m,向外倾斜,坡度设计为3%;中央分隔带宽度为3m;对于挖方路段,设计人员设计碎落台,宽度设计为2m。(4)公路用地范围。为避免公路改扩建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设计人员明确公路用地范围,对于戈壁段,填方路段设计于距离路堤坡角3m的位置,挖方路段设计于在距离路堑坡顶3m的位置;对于农田区路段,将路堤设计于在距离两侧边沟或排水沟1m的位置。(5)对于路线平曲线半径低于5500m的区域,设计人员在曲线上设置超高,通过绕行车道中心线旋转的方式,实现公路超高设计目标,超高和常规路段间的过渡分布于缓和曲线内。2.1.2路面设计设计人员综合考虑高速公路地形条件,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下两项结构方案。方案一:以级配砂砾作为底基层,层厚为3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层厚为32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层厚为1cm;粗粒式混凝土AC-25C,层厚为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层厚为5cm,该路面结构方案共74cm厚。方案二:以级配砂砾作为底基层,层厚为3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层厚为32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层厚为2cm;粗粒式混凝土AC-25C,层厚为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层厚为4cm,该路面结构方案共74cm厚[2]。考虑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路面面层结构应具备较强性能,路面中层结构应具备抗车辙、高密度等特点,上述两种方案选用的沥青材料均符合要求,但方案二设置的面层和中层结构厚度偏小,影响路面结构压实效果,与方案一相比,路面结构性能薄弱。对此,设计人员选择方案一作为路面结构方案。同时,结合原公路路面状况,设计人员开展弯沉检测等实验,分析原公路路面缺陷,对路面性能优异的区域,于纵横缝部分铺设波纤格栅,再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厚度为5cm,铺设材料为AC-16C沥青混凝土;对于路面性能薄弱的区域,刨除路面原本沥青混凝土结构,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AC-16C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5cm,AC-25C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7cm。通过针对性治理方案,改进原公路路面缺陷,提高路面结构强度,发挥改扩建工程作用。2.1.3排水设计在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同时,设计人员需进行排水设计,避免雨水聚集影响道路运行安全和公路使用寿命[3]。对于路基结构,设计人员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在路基两侧设置60cm×60cm的土质边沟,边沟结构呈梯形,用于积水和蒸发,于公路挖方路段的护坡道两侧设置排水沟,大小为180cm×30cm,为手摆卵石浅碟形结构。对于路面结构,选择散排排水方式;于公路的路线纵坡超过2%区域的凹曲线部位,设计拦水带和急流槽,用于缓冲水流,避免其冲刷作用破坏道路边坡;于公路超高路段区域,在内侧硬路肩边缘区域设计拦水带和边坡急流槽,加大排水力度。

2.2改扩建路基加宽工程设计

B高速公路为双向四车道,拟扩建为双向八车道。为应对逐渐增加的交通流程,开展改扩建路线工程建设,包括新建路基、新建半幅、改造利用整幅、改造利用半幅等工程,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为100km/h。B高速公路设计人员根据原高速公路设计图纸及现场勘查结果,开展路基路面设计工作,具体如下。2.2.1路线设计。设计人员共提供三项设计方案,开展对比分析,选择最优路基加宽路线,具体见表1。综合分析上述对比结果,方案一受原公路环境影响大,施工安全隐患多;方案二受环境影响小,施工难度一般,投入一般;方案三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工期长。据此,设计人员选择方案二作为路基加宽设计方案。2.2.2平面设计。明确路线方案后,开展平面设计,综合评估原公路的路基路面安全性,发现在某路段公路纵坡较大,且公路两侧建造多个建筑物,并分布河道。设计人员遵循原公路的设计标准,根据方案一的路基加宽范围,将新车道设计时速设计为100km/h与120km/h,二者相差20km/h,可有效保护原公路路面,提高新增车道的安全性。同时,考虑到河道对改扩建工程的影响,将路基设计为分离式路基,避免施工破坏河道环境,使施工更为高效便捷[4]。2.2.3拼宽设计。为保障原公路与改扩建部分的有效衔接,设计人员在路基加宽改扩建施工中,融入原公路缺陷改进施工,在拼宽施工前,设计原公路排水运维方案,将原公路与改扩建部分的拼接位置选在远离轨迹带的部位,并根据地理条件,选择合适拼接材料。以某路段为例,原公路两侧分布河塘,路段周围软土较多,浅层厚度为0.5~1.5m,深层厚度为9~12m,设计人员在拼宽设计方案中,融入河塘清淤方案,对河塘淤泥进行开挖处理,浅层区域的软土使用碎石回填;深层区域的软土使用桩基处理,提高路基稳定性,预防不均匀沉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改扩建路线工程中,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在于结合公路改扩建需求,规范设计路基、路面及排水沟,优化改扩建公路结构;在改扩建路基加宽工程中,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在于路线设计、平面设计与拼宽设计,设计人员应选择最优建设方案,优化设计路基结构与路面参数,注重原公路与改扩建公路的拼接。

参考文献

[1]班晓军.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城市建筑,2020,17(27):179-180.

[2]郭彧.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要点[J].智能城市,2020,6(17):147-148.

[3]宋波.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优化措施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6):44-45.

[4]王广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技术[J].人民交通,2018(3):76-77.

作者:刘林平 邱金亮 单位:抚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抚州赣东公路设计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